甲对乙享有60万元债权,丙、丁分别与甲签订保证合同,但未约定保证责任的范围和方式。戊以价值30万元的房屋为乙向甲设定抵押并办理了登记。 
1.下列关于乙、丙、丁关系的表述何者正确?( ) 
A.丙、丁的保证都为连带责任保证 
B.丙、丁对乙的全部债务承担保证责任,但彼此之间不负连带责任 
C.若丙与丁事后约定各自担保乙的30万元债务,该约定未经甲的同意不能生效 
D.若丁代乙清偿了全部债务,应首先向乙追偿,若乙不能偿还再要求丙分担责任 
2.下列关于丙、丁、戊关系的表述何者正确?( ) 
A.若甲放弃对戊的抵押权,则丙、丁只对甲的30万元债权承担保证责任 
B.若甲要求丙、丁承担保证责任,丙、丁可主张先诉抗辩,要求甲先行使对戊的抵押权 
C.甲可以在丙、丁、戊中任意选择一人,要求承担担保责任 
D.若甲、戊之间的抵押被宣告无效,丙、丁应对全部债务承担保证责任 
3.若甲对乙的债权已过诉讼时效一年,下列说法何者正确?( ) 
A.乙若对甲进行清偿,则事后无权要求甲返还 
B.丙若对甲进行清偿,则无权对乙进行追偿 C.甲不能对戊的房屋行使抵押权 
D.倘甲催告乙还款,乙在催款通知上签字,诉讼时效将因中断而重新起算 
4.若乙的朋友己与乙达成协议,由其代替乙向甲还款,下列说法何者正确?( ) 
A.该协议在通知甲后发生效力 B.如甲同意该协议,则丙、丁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C.甲同意该协议,戊无论同意与否均应继续承担抵押担保责任 
D.若甲、戊都同意该协议,甲对戊的抵押权不因债务转移而受影响 
5.若戊的房屋因意外灭失,则对于该房屋抵押的30万元部分,( ) 
A.丙、丁只对30万元承担保证责任B.戊须变更为保证人对这30万元承担保证责任C.丙、丁应对全部债务承担保证责任 D.丙、丁、戊应对全部债务承担保证责任 
参考答案解析 
1.【答案】AD。解析:未约定保证责任的范围和方式的,推定为共同连带保证,A正确。《担保法》司法解释第19条规定:连带共同保证的保证人以其相互之间约定各自承担的份额对抗债权人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长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据此,B项表述错误。第20条规定:连带共同保证的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向债务人不能追偿的部分,由各连带保证人按其内部约定的比例分担。没有约定的,平均分担。可以推出,共同保证人应先向债务人追偿,不足部分再向其他保证人追偿。 
2.【答案】ACD。解析=《担保法》第28条规定:“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物的担保的,保证人对物的担保以外的债权承担保证责任。债权人放弃物的担保的,保证人在债权人放弃权利的范围内免除保证责任。”据此,A项表述正确。《关于适用<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8条第一款规定:“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第三人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保证人或者物的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当事人对保证担保的范围或者物的担保的范围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承担了担保责任的担保人,可以向债务人追偿,也可以要求其他担保人清偿其应当分担的份额。”据此,B项表述错误;C项表述正确。该条第2款规定:“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物的担保的,物的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者被撤销,或者担保物因不可抗力的原因灭失而没有代位物的,保证人仍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法律的规定承担保证责任。”据此,D正确。3.【答案】ABC。解析=《物权法》第202条规定:“抵押权人应当在主债权诉讼时效期间行使抵押权;未行使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民法通则》第140条规定:“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可见,诉讼时效中断是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要求同意履行义务而发生的法律事实。本题中,甲对乙的债权已经超过诉讼时效一年,乙在催款通知上签字,并不导致诉讼时效中断,D项说法错误。 
4.【答案】BD。解析:《合同法》第84条规定:“债务人将合同的义务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应当经债权人同意。”据此,A项说法错误。《关于适用<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9条规定:“保证期间,债权人许可债务人转让部分债务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的,保证人对未经其同意转让部分的债务,不再承担保证责任。但是,保证人仍应当对未转让部分的债务承担保证责任。”据此,B项说法正确。该解释第72条规定:“主债权被分割或者部分转让的,各债权人之间可以就其享有的债权份额行使抵押权。主债务被分割或者部分转让的,抵押人仍以其抵押物担保数个债务人履行债务。但是,第三人提供抵押的,债权人许可债务人转让债务未经抵押人书面同意的,抵押人对未经其同意转让的债务,不再承担担保责任。”据此,本题中,抵押人戊对未经其同意转让的债务,不再承担担保责任,C项说法错误:若甲、戊都同意该协议,戊对经其同意转让的债务,仍承担担保责任,甲对戊的抵押权不因债务转移而受影响,D项说法正确。 
5.【答案】C。解析: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物的担保的,物的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者被撤销,或者担保物因不可抗力的原因灭失而没有代位物的,保证人仍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法律的规定承担保证责任。因此C项正确。
甲到在某国有公司任出纳员的朋友乙,提出向该公司借款5万元用于购买,并许诺出售
获利后给乙好处费。乙便擅自从自已管理的公司款项中借给甲5万元。甲拿到5万元后,让丙从外地购得若干,然后在本地出售。出售一部分后,甲便送给乙2万元好处费。甲后来在出售的过程中被公安人员抓获。甲如实交代了让丙购买和自已出售的行为,还主动交代了自己使用面值5000元的购买家电产品的事实,但未能如实说明购买的5万元现金的来源。乙得知甲被抓后,担心受刑罚处罚,便携带10万元公款潜逃外地,后被司法机关抓获归案。1.关于出售、购买罪的共犯关系,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 
A.甲、乙、丙三人成立出售、购买罪的共犯 
B.甲、乙二人成立出售、购买罪的共犯 
C.甲、丙二人成立出售、购买罪的共犯 
D.往年中考成绩如何查询甲单独成立出售、购买罪,乙、丙不成立出售、购买罪 
2.关于乙挪用公司5万元的行为,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 
A.甲唆使乙挪用公司5万元,故甲与乙就挪用行为成立共同犯罪 
B.甲没有指使、参与策划挪用公司5万元,故甲与乙就挪用行为不成立共同犯罪河南省教育考试院报名查询 
C.甲明知是挪用的款项而使用,故甲与乙就挪用行为成立共同犯罪 
D.乙明知甲欲从事营利活动,却仍然挪用5万元,故即使没有超过3个月也构成犯罪 
3.关于甲出售、购买与使用的行为,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 素质教育包括哪5个方面
A.使用罪应被出售、购买罪吸收 
B.使用罪与出售、购买罪为牵连关系,应从一重处罚 
C.对使用罪与出售、购买罪应实行并罚 
D.甲就使用罪成立自首 
4.关于乙携带10万元公款潜逃的行为,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 
A.对该行为应认定为贪污罪 
B.对该行为应认定为职务侵占罪 
C.该行为属于挪用公款罪中的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 
D.该行为属于挪用资金罪中的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较大不退还 
5.关于乙的全部犯罪行为,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 
A.对乙应以挪用公款罪、贪污罪、出售、购买罪论处,实行数罪并罚 
B.对乙应以挪用资金罪、职务侵占罪、出售、购买罪论处,实行数罪并罚 
C.对乙应在挪用公款罪与受贿罪中择一重罪从重处罚 
D.对乙应以贪污罪、受贿罪论处,实行数罪并罚 
参考答案解析 
1.【答案】ACD。解析:共同犯罪,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在本案中,“甲到在某国有公司任出纳员的朋友乙,提出向该公司借款5万元用于购买,并许诺出售获利后给乙好处费。乙便擅自从自己管理的公司款项中借给甲5万元”,这说明甲和乙存在购买并出售的共同故意;在行为的实行上,乙主要是提供帮助,由甲实行购买井出售的行为,因此甲和乙构成出售、购买罪的共犯。甲与丙虽然在购买方面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和行为,但在出售方面不存在犯意的联络,也就是在出售方面不存在共同的故意。因此只有B项是正确的,其他三项都是错误的。所以选ACD三项。 
2.【答案】BCD。解析:《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条规定,挪用公款给他人使用,使用人与挪用人共谋,指使或者参与策划取得挪用款的,以挪用公款罪的共犯定罪处罚。本案中,甲唆使乙挪用公款,应与乙就挪用公款成立共犯。因此,A项正确,B项显然与题干事实不符,错误。C项结论虽正确,但前提不能推导出结论,应属错误。D项也与题干不合,并非是营利活动,而是非法活动。 
3.【答案】BCD。解析:《关于审理伪造货币等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第1款规定,行为人购买后又使用四级报名入口,构成犯罪的,以购买罪定罪并从重处
罚。根据这一规定,甲出售、购买与使用的行为应按出售、购买罪定罪处罚,这属于法定的一罪的情况,可以理解为使用的行为被购买的行为所吸收。据此,B南京公务员岗位表C两项是错误的。《刑法》第67条第2款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根据刑法的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必须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不同种罪行),才能以自首论。甲如实交代的其使用的行为被购买的行为吸收,属于司法机关已经掌握的罪行,因此甲不能成立自首,所以D选项也是错误的。故选BCD三项。 
4.【答案】BCD。解析:《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规定,挪用公款潜逃的,依照刑法第382条、第383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即按贪污罪处罚。所以,A项正确,其余各项均错误。 
5.【答案】BCD。解析:《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条第2款规定,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由前面的问题判断出乙犯有挪用公款罪、贪污罪、出售、购买罪,应依法实行数罪并罚。只有A项是正确的,其他三项是错误的。故选BCD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