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东省“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的报告
近年来,随着山东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加速和“互联网+”概念的兴起,各级农业部门积极探索新形式下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新思路、新方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利用物联网发展智慧农业和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意识和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效益逐步提高,全省农业“12316”热线的服务效能不断提升,有力的推动了我省“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和运用。
一、我省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基本情况
(一)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情况
一是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成效明显。全省各地高度重视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省厅编制了《山东省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实施方案》,规范、引领和指导全省各地信息化建设。全省在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方面涌现出一批典型,东营、青岛、滨州和山东农业大学先后被认定为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截止2015年底,全省共建设村级益农信息社(站、点)2270个,淘宝、京东 、乐村淘等知名电商平台也加快在全省各地开启“千县万村”、“京东帮”“乐村淘”等布点计划,
山东省农业厅
全省已有40个县签约运行农村淘宝项目,建设村级服务站1500多个,政府、机构和平台三方共建我省农
村信息化。
二是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全省行政村“双通(电话、宽带)”基本实现,农民家庭电话、彩电、电脑的普及率和电视、互联网的覆盖率均居全国前列。据《2015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年末,全省农村电脑普及率达34.8台/百户,移动电话每百人拥有207.8部,其中接入互联网的移动电话58.1部/百户,彩电视普及率每百户拥有109.5台。电信行业无线接入方式已覆盖全省17个地市所有乡镇和大部分行政村。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经过升级改造,覆盖所有行政村。
三是全省农业信息化工作体系逐步完善。全省17个
市的农业部门均成立了主管农村信息服务工作的行政机构,济南、青岛、烟台、潍坊、枣庄、滨州等市还成立了农业信息中心。135个农业县(市、区)、1381个农业乡(镇、街)大都建立了信息服务机构。全省农业信息工作队伍4200多人,其中,专职管理人员470多人,
DOI:10.16815/jki.11-5436/s.2016.21.014
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560多人,信息服务人员3500多人。几年来,我省重点在农村经纪人、种养经营大户、中介组织以及村、组干部(包括大学生村官)中发展农村信息员,全省累计培训55000多人,8万多个村都有了信息员,成为联通农村与外部世界的桥梁。
(二)智慧农业发展情况
一是高度重视,做好顶层设计。为加快物联网发展,推动物联网技术广泛深入应用,我厅与省财政厅在2013年9月印发了《关于印发〈山东省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鲁农市信字〔2013〕10号文),完成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工程顶层设计,投资近1500万元建成了“省级农业物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并结合省现代农业果菜项目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选择安排了23个县启动实施了省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工程项目。2014年,我厅再次在现代农业果菜项目中做出部署和安排,实施物联网建设的项目县已达35个。同时,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征集节本增效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的通知》(农办市〔2015〕6号文)通知要求,经县市申报、专家评审、省厅审
核等程序,推荐上报了山东常生源菌业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合作社)节本增效农业物联网模式为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模式,其中有14家企业(合作社)都应用了设施蔬菜产业物联网。
二是初步建立了基础信息数据库。目前,全省35个较大农产品批发市场、部分农产品主产区定期向省农业信息中心报送价格信息,在整合有关单位业务数据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化肥、农药、种子等农业投入品和“三品一标”优质农产品、农业统计、实用技术、质量标准、涉农法律法规、农业专家、农业影视和龙头企业等20多个数据库,数据内容包括文本、图片、音视频等多种格式,数据记录300多万条,数据容量已经达到20TB。部分县市也开展了农业大数据运用的探索。如泰安市高新区、潍坊昌邑和诸城等建立了测土配方、科技服务等农业数据的采集系统和查询应用系统,方便了农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农民的使用,服务了农业生产。
三是组建农业大数据技术创新联盟。
2013年山东农业大学发起成立了国内第一个农业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该联盟是以山东省内从事农业发展管理、农业研究及成果推广应用的政府、科研院所、高校及此领域相
关企业等机构为理事单位,以省外相关院校和科研机构为联动单位,集联合性、专业性和行业性于一体的山东省非盈利性的民间组织,是促进大数据在山东农业领域研究及成果应用发展的核心社会力量。借助联盟平台,联盟成员之间展开了合作,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农业,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三)农产品电子商务情况
一是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迅猛。据调查,截止2015年底,全省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各类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其他新型农业主体超过10万家;形成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特村镇,拥有淘宝镇6个,淘宝村64个,曹县大型淘宝村集位居2015年全国大型淘宝村集第二;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额超过400亿元,从业人员接近50万人,促进超过百万农民就业,带动农民年增收超过500元。农产品电子商务正在成为“互联网+”时代下新农村增收致富的一条新途径。
二是我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分类特征明显。目前我省在线销售的农产品大体可以分为四大类,大宗农产品、生鲜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和特农产品。全省各地充分利用当地特农业资源,涌现了一大批典型案例,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休闲农业等产品和服务的网上销售额逐年增加,拓宽了农产品进城渠道,促进了我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增加农民收入,缩短农产品供应链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如今年烟台大樱桃,种植面积30.8万亩,产量15.3万吨,截止目前,全市网上销售大樱桃已突破4亿元,同比增长75%。
(四)12316服务增效情况
多年来,我厅一直高度重视12316发展,相继开通了12316短信平台、12316“三农”平台、12316视频服务平台、12316公众平台,共同构建起12316“三农”综合立体服务平台。目前,12316主要有农业技术咨询和肥料、种子、农药等农资打假投诉举报两项服务内容。累计受理农民电话咨询36000多个,短信平台402条,短信用户发展到9万余户,直接受众达3600万人次,通过“sdny12316”公众平台发送452条,关注用户已达1万多人。同时,积极开展线上线下互动,在《农业知识》设立固定栏目“12316三农热线”,刊登农民朋友普遍关心的问题解答;与山东广播电视台广播乡村频道合作,开通“12316热线”节目,每天16:00-17:00播出,累计邀请专家2190多人,解答农民朋友提出的普遍性问题,播出时长1000多个小时,受众不仅覆盖全省还包括邻近河南、河北、安徽等省市。
二、存在的问题
1、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尽管我省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与快速发展的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进度相比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具体表现在,光纤进村入户率还不高,已经严重制约我省农村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的山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程缓慢,乡村一级成为网络覆盖的薄弱地带,导致信息化技术在农村难以大面积推广和应用;
蔬菜标准园、高标准果园等质量追溯体系对网络带宽的要求难以满足;网络基础建设落后也导致了农产品相关的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滞后。诸城人才网招聘网
2、智慧农业建设相关的物联网设备可靠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传感器的可靠性、稳定性、精准度等性能指标不能满足应用需求,产品总体质量水平亟待提升。如土壤墒情监测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的传感器、叶表面分析仪等技术和设备还不成熟,且设备需要长期暴露在农田自然环境之下,经受烈日狂风暴雨,经常出现故障,持续使用效果差。部分用户的口碑显示,同类传感器设备,国外进口产品三年才需要进行维护,而国内产品三个月即需要维护,性能差距较大。虽然国内产品价格上占优势,但由于严重影响应用实施的效果,极大地挫伤了用户使用的积极性。用于生猪溯源的耳标掉标率高,且RFID受湿度影响识读距离不稳定,且经常误读。此外,产品(包括软件)在易操作性方面也有待提高。
3、“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人才缺乏难题有待于破解。在全省范围内即懂互联网又懂农业的
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大多是“二把刀”,懂互联网的不懂农业,设计出的产品不符合实际需求,懂农业的不懂互联网,难以利用互联网改造传统农业,人才短缺已严重制约 “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
4、农产品电子商务同质化严重的问题亟待解决。电商农产品同质化是当前农产品电商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由于农产品电商地域集中,像淘宝村,大部门村民都是在卖同一种商品,规格、类型、品相都
一样,为了拉客源,只能拼价格,拼流量,电商赔本赚吆喝,没有根据消费者需求进行分级销售,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现代农业对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要求较高,无线信号、带宽都是制约技术应用的瓶颈。建议有关部门着力加快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打破信息建设孤岛,形成信息高速高速公路。同时,还要加快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相关物流企业到镇进村,加大农产品冷链物流扶持力度,促进农产品上行。
2、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互联网+”现代农业在全省全面开花,需要极大的技术保障能力,相关部门要加强技术研发力度,确保设备设施平稳有效运行,进一步降低购置成本,提高现代农业生产投入产出比。同时,也要结合我省长期存在分散经营的现状,研发大田精准应用设施,统一管理,集中使用,分散投入,确保互联网技术在大田作物、高标准果园的实用性、可靠性和精准性。
3、加快人才梯队培养。进一步加大与省市各大高校的交流、联系,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培养既懂农业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打造素质过硬的互联网监管团队,培养一批基层农业信息员和物联网技术队伍,指导和协调“互联网+”现代农业技术应用工作。
4、发展差异化品牌农业。农产品电子商务实现了农民众“买全国、卖全国”的夙愿,有效促进了农产品上行,但产品同质化的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只有
通过发展差异化品牌农业,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进行差异化农业生产,发展壮大农业品牌,以品牌优势迅速抢占市场,实现订单精准化,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促进我省“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