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编号:2095-6835(2023)03-0128-04
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现状及发展路径研究:
以潍坊市为例*
邱晶晶1,梁月2,刘飞1
(1.潍坊市科技创新促进中心,山东潍坊261061;2.国家税务总局潍坊市税务局,山东潍坊261061)
摘要:近年来,中国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蓬勃发展,广东、江苏、陕西等省份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涌现出一大批新型研发机构,在推动区域创新发展、产学研深度融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探讨了潍坊市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总体概况,对新型研发机构发展从统筹规划、政策扶持、功能定位、完善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现状;发展路径;潍坊市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 DOI:10.15913/jki.kjycx.2023.03.039
2016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国发〔2016〕43号)[1],提出要建设市场
化的新型研发机构,推动各类创新要素深度融合。近年来,中国涌现出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武汉光电工业技术研究院等大批新型研发机构,这些研发机构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产学研融合创新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为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跨越技术到市场之间的“死亡之谷”,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举措。
山东省为培育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充分发挥产业创新平台资源优势,先后出台了《山东省新型研发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山东省“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管理办法》《关于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积极布局新型研发机构等平台载体,截至2022年底,已建成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能源研究院和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等多所研究机构,采用“院企一体化”模式,打造科技创新和人才汇聚高地。目前,许多学者对新型研发机构进行了理论研究,部分学者对新型研发机构进行了探索[2],但从地市层面对新型研发机构的相关研究较缺乏。
本文在对潍坊市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潍坊市的实际情况,指出建设中存在的短板,并针对未来发展路径提出建议。
1概念及研究综述
新型研发机构这一概念目前在国外还没有被提及,国外主要针对公共研发组织、区域创新系统、企业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开展相关研究[3]。新型研发机构的产生基于中国经济发展实践,具有本土化特征。
部分学者[4-5]将新型研发机构定义为一种新型科研组织形态,强调其在研究成果应用化、商业化和产业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其进行了归纳研究。吴卫等[6]着重分析了新型研发机构的功能及定位;夏太寿等[7]从实践层面对中国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模式与机制进行了探讨。更多学者从其实例出发,研究了管理体制机制、发展特点和主要问题等,如迟考勋等[8]研究了大学-政府共建式新型研发机构制度创业中的概念化机制;周晓梅[9]分析研究了高校主导建设型新型研发机构的运营模式。
以上研究主要梳理了新型研发机构的体制机制及建设模式,主要以理论研究为主,涉及实践层面的较少,本文立足潍坊实际,与实践相结合,为其他学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有益借鉴。
2潍坊市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现状
2.1政策制定
新型研发机构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对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开展关键技术研发、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具有重要作用[10]。近年来,潍坊市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契机,相继出台了《潍坊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与发展的意见》《潍坊市新型研发机构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全力推进新型研发机构等
——————————————————————————
*[基金项目]潍坊市科学技术发展项目(编号:2020ZJ1323、2020ZJ1179)
创新平台建设。截至2021年12月,全市共备案新型研发机构53家,其中省级32家、市级21家,全市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取得一定进展。
2.2组建模式
谈力等[11]从新型研发机构主导方角度,将其分为政府主导、高校主导、企业主导等类型;蒋键等总结了东莞市新型研发机构的主要组织形式有3种类型,分别为院校与政府共建型、院校与企业共建型、企业自建型[12]。潍坊市新型研发机构的主要组建模式有4种,具体如表1所示。
表1潍坊市部分新型研发机构组建模式
组建模式名称级别空间分布
政府主导型
潍坊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省级高新区山东省海洋化工科学研究院省级滨海区
院校与政府共建型
潍坊先进光电芯片研究院省级潍城区山东坊能新动能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省级坊子区山东东大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省级坊子区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省级峡山区潍坊中医药产业技术研究院市级寒亭区潍坊生态环保材料与技术研究院市级昌邑市
院校与政府、企业共建型北航歌尔(潍坊)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省级高新区
企业自建型山东省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省级寿光市山东兴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省级高密市潍坊赛宝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省级高新区山东磁悬浮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省级高新区山东赛马力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省级高新区潍坊中科晶上智能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省级滨海区山东智永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省级滨海区山东共聚有机硅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市级临朐县永盛(寿光)蔬菜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市级寿光市山东北斗院物联科技有限公司省级坊子区山东绿海洋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市级寿光市
从潍坊市4类新型研发机构的数量来看,目前以企业自建、院校与政府共建2种类型为主,政府主导、院校与企业共建类型较少。因此,建议潍坊市积极推动本地龙头骨干企业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组建研发机构。
2.3数量结构
诸城人才网招聘网
为便于了解和掌握全市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面上基本情况,对全市53家新型研发机构从单位性质、空间分布、技术领域3个方面进行了梳理统计。
从单位性质划分,事业单位6家(占比11%)、企业47家(占比89%),如图1所示。
图1潍坊市新型研发机构单位性质占比情况从空间分布划分,高新区11家、寿光市7家、坊子区5家、青州市5家、诸城市5家、滨海区5家、高密市3家、奎文区2家、寒亭区2家、安丘市2家、临朐县2家、峡山区2家、潍城区1家、昌邑市1家,如图2所示。
从技术领域划分,现代高效农业11家、医养健康11家、新一代信息技术8家、高端装备8家、新材料8家、绿化工4家、新能源1家、智慧海洋1家、综合性1家,如图3所示。
图2潍坊市新型研发机构空间分布情况
空间分布
图3潍坊市新型研发机构技术领域分布情况
3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新型研发机构作为一种新兴的科研组织形式,其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3.1区域发展不均衡
从潍坊市新型研发机构的空间分布来看,高新区、坊子区、青州市、寿光市、诸城市等地新型研发机构数量较多、规模较大;但临朐县、峡山区、潍城区、昌邑市等地新型研发机构数量相对较少、规模也较小。受政府对企业资金支持存在明显“马太效应”的影响,中小微企业财政支持严重不足[13]。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越大,经济发展越滞后的地区获得政策和资金支持的力度越小,从而进一步拉大各县(市、区)之间的差距,导致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不协调。
3.2功能定位不清晰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颠覆性技术、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将对经济的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部分新型研发机构受传统科研机构“计划”彩影响较深,自身功能定位不清,与产业和区域发展实际结合不紧密,导致技术从实验室到市场转化进入“死亡之谷”。
3.3运行机制不健全
当前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仍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在建设模式、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绩效考核等方面理论研究不足、实践经验不够,导致部分新型研发机构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管理混乱、无所适从的情况,最终与新型研发机构这一新兴科研组织形式的目标定位背道而驰,无法充分发挥其对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辐射带动作用。
3.4人才集聚作用不明显
新型研发机构具有现代化的管理体制机制,灵活的引人用人机制,对高层次人才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但部分新型研发机构成立初期,科研条件、科研资金等比较缺乏,对人才的需求却非常迫切,高端人才基本以柔性引进为主,中端人才倾向于去大型科研院所及企业,导致本地人才的集聚作用不明显。
3.5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前期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科研仪器购置、人才团队引进、科研经费投入较大,但科研项目周期长、风险高,社会资本投入意愿不足,主要依赖政府进行投资,部分新型研发机构缺乏市场化思维,存在“等靠要”思想,但政府投资具有不可持续性。基于此,如何实现自我造血成为关系新型研发机构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4意见建议
4.1加强统筹规划
目前潍坊市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有序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日益完善,但针对全市新型研发机构在空间分布、技术领域等方面存在不均衡的问题,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结合全市产业发展方向和各县市区实际进行合理布局,避免重复建设、多头管理,推动全市新型研发机构
建设的科学化、有序化、规范化,不断提升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质量和水平,打造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
4.2加大政策扶持
应加大政策引导力度,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制定扶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在科研项目申报、科研仪器购置等方面形成政策合力,给予一定政策倾斜。教育、人社、财政等相关部门应联合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对新型研发机构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子女入学、落户、购房、交通出行、职称评审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便利和支持政策,确保高层次人才引得来、留得住,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4.3明晰功能定位
当前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建设模式多样化,应进一步明确新型研发机构的功能定位,因地制宜、因准施策,分类管理、目标明确,立足各地产业发展需求,立足市场经济主战场,做到培育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在项目承担、科研成果、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强绩效评价和日常监管,实行动态管理,对自身定位不清、功能发挥不够的研发机构,适时进行淘汰,不断提升新型研发机构的资源集聚能力,带动当地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4.4完善体制机制
新型研发机构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资源配置方面掌握主动权,实现独立运营和发展。在管理
技术领域
体制方面,要进一步去行政化,增强自主性和灵活性;在自我造血方面,通过争取政府财政支持、技术服务收益、成果转化效益等多种途径获取资金,建立产业发展基金,引入社会资本,确保获得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在运行机制方面,必须建立相应的收益分配机制、人才流动机制、成果转化机制、绩效考核机制等,加强产学研合作,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形成稳定、结构合理的科研队伍,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提出持续推进技术标准战略[J].中国标准化,2016(10):34.[2]鲁臻.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思考与建议[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24):32-33.[3]汪曙光,汪贝贝.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思考与建议[J].科技与创新,2020(1):
9-13.
[4]曾国屏,林菲.创业型科研机构初探[J].科学学研究,2014,32(2):242-249.
[5]原长弘,王钰莹,刘朝.政府-发起单位双元构建模式研究:基于重庆四家新型研发机构的多案例研
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9(2):22-28.
[6]吴卫,银路.巴斯德象限取向模型与新型研发机构功能定位[J].技术经济,2016,35(8):38-44.[7]夏太寿,张玉赋,高冉晖,等.我国新型研发机构
协同创新模式与机制研究:以苏粤陕6家新型研
发机构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14):
13-18.
[8]迟考勋,袭著燕.大学-政府共建式新型研发机构制度创业中的概念化机制:以山东省工业技术研究
院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2020(12):134-143.[9]周晓梅.高校新型研发机构运营模式与机制创新:以苏州高新区三所高校新型研发机构为例[J].
中国高校科技,2020(3):85-88.
[10]蒋洪杰,贺跃通.河南省新型研发机构备案数量突破百家[J].河南科技,2020,39(29):3.[11]谈力,陈宇山.广东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模式研究及建议[J].科技管理研究,2015,35(20):
45-49.
[12]蒋键,李欣,张嘉丽.东莞市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现状、机制创新及建议[J].经营与管理,2017
(2):106-109.
[13]国家知识产权局.2016年中国专利调查主要结论[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1-16.————————
作者简介:邱晶晶(1986—),女,山东诸城人,硕士,中级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政策管理、区域经济发展。
(编辑:丁琳)
————————————————————————————————————————————————(上接第127页)
进行微调,焊缝⑥焊接后该端的垂直度即可达到技术要求。如果构件某端的AB值大于1620mm,可以提前进行焊缝⑤的焊接,第一遍填充焊接后进行测量;此时如果AB值还大于1620mm,再进行第二遍填充焊接,一般情况下,第二遍填充焊接后就能调节好这一端的垂直度。
4结论
底架与端部装配的连接焊缝,要进行100%的超声波探伤,技术要求错边量为±1.0mm,所以构件的垂直度必须保证在±1mm的范围,如果超出技术要求范围,由于构件焊后刚性较大,垂直度很难进行修复或采取局部解体的方式进行修复。因此,焊接变形的控制和装配工艺的改进成了制造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
节。通过采取合理的组焊工艺,使构件的垂直度及对称度得到了控制,最终保证了端部装配与底架的衔接质量,为探伤焊缝的焊接提供了质量保证。
参考文献:
[1]付荣柏.焊接变形的控制与矫正[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邢晓林.焊接结构生产[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
作者简介:王宏军(1966—),男,高中,高级技师,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资深技能专家,研究方向为电力机车车体钢结构组焊工艺技术。
(编辑:丁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