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黑龙江公务员申论考题试卷及答案-县乡
给定材料1
  以下是某地报纸“读者来信”专栏刊登的有关Y县乡镇招商引资工作的三封来信:
  A镇张某:乡村振兴,需要吸引外来的人才、资本、技术“加盟”,为农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但有的招商引资脱离实际、贪大求洋,导致项目长期落不了地,产生不了实际效益,成为“空头招商”。
  我们镇遇上稍有投资意向的企业,便承诺送地、免税、贷款,包办工商、环保、用地等各种手续。可是,真正签订了投资协议,许多手续牵涉到法律规定、部门管理职能等问题,承诺最终要么成了空头支票,要么只能违法强行让企业上马。
  为了完成招商引资任务,对投资方不加甄别,往往被皮包公司、集团利用。前不久,就出现引进的企业非法融资后跑路,引起众上访事件,损失巨大。
  3年前,我们镇与华南的一家投资公司洽谈,合作开发一个乡村旅游项目。签订合作框架协
议后,投资方承诺将在3年内投资数千万元。镇政府和村“两委”很重视,抓紧做好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可是接下来的几年,投资方却毫无动静,没有投资一分钱,这个项目成了“半拉子工程”。前期投入的数百万元,只能全部由镇里承担。类似的情况还有不少,比如喜欢招大商,为了引进大项目,舍得投入,先后征用土地数千亩,可由于区位无优势,缺乏竞争力等原因,往往项目“泡了汤”,导致土地长时间撂荒,让农民空欢喜一场。
  B乡武某:近几年,沿海发达地区在环境整治过程中,淘汰了一批污染严重的企业。对这些企业,内地一些地方像捡到宝一样,纷纷伸出橄榄枝。在种种低门槛、优惠政策的扶持下,一个个被沿海地区淘汰的污染企业又在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冒了出来,最终遭罪的是老百姓。
  我们乡有一家从某沿海城市招商引资进来的水暖器村厂。车还未到厂子大门口,就闻到一股刺鼻的味道。走进车间一看,这个招商引资进来的水暖器材厂,就是一家牺牲当地老百姓健康的落后项目。
  这家水暖器材厂,其实就是把招商地加工好的水龙头、淋浴器等半成品、拉运到这里进行镀锌,整个车间都弥漫着“大雾”。由于该厂采取的是“计件工资”制度,老百姓又缺乏健康知
识,为了图省事、多挣钱,不要说戴防毒面具,有的甚至连口罩都不戴。
  这些情况被反映到上级相关部门后,乡里才不得不关闭了这家害民的水暖器材厂。
  给定材料2
  茉莉花香扑鼻而来,村屯道路干净整洁,一派山水田园风光——这是H县石井村的新景象。
  “这风光来之不易呀!”村书记老李感叹。村头屯尾越来越多的垃圾,曾让他头疼不已。“乡亲们腰包鼓起来了,消费向城里看齐,垃圾也与城里‘接轨’,包装袋、农药瓶、农膜、塑料袋等‘难消化’的垃圾越来越多。”老李说,不讲究的,随意丢在房前屋后;讲究些的,扔到偏僻角落。依山傍水的清秀小村,被垃圾搞得邋里邋遢。蚊蝇满天飞、污水遍地流,石井村一度被县里通报批评。
  省里启动“美丽桂乡”乡村建设活动,以此为契机,H县垃圾分类开始从城区走向农村。
  县城里垃圾分类的经验,被石井村改进成“乡村版”分类法:厨余类垃圾,给沼气池“喂饭”;
可燃烧类,由村里统一集中焚烧;可回收类,由保洁员拣出卖废品;危险垃圾如电池、旧灯管等有毒有害类,则集中送垃圾处理中心处理。
  乡村垃圾分类,H县打的是有准备之仗。县委牵头成立“高规格”项目实施小组,谋篇布局,制定出工作路线图,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开,不管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如何变,对垃圾分类工作的人、财、物支持始终如一。
  随后的实施当中,居民分类投放、环卫分类收集、车辆分类运输、终端分类处理,环环相扣、无缝衔接,确保了常态化、制度化。工作中讲求策略,既有“大棒”,也有“胡萝卜”。分不好的,居委会大妈、村干部、分类督查员轮番上阵教;屡教不分的,拒收垃圾;乱丢乱倒的,电视曝光,依规重罚。分得好的,每月会得到洗衣粉、肥皂、牙膏等小奖励。
  村民每人每年缴纳36元的垃圾费,用于村里聘请保洁员、垃圾清运员、焚烧员等。村里聘请垃圾清运员,每天清运全村14个自然屯的生活垃圾,月薪达6000元。
  包括民众环保意识启蒙在内的宣传教育培训及时跟进,座谈、宣讲、会演,乡镇、街道、村落一处不落,为“垃圾分类——举手之劳,保护环境”理念造势。“H县所有学校都有垃圾
分类制度,并将其与学生的操行分挂钩。同时,还鼓励各学科老师在课堂‘借题发挥’,引导孩子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县教育局李副局长说,“全县中小学生15万人,把他们引导好,影响带动的至少是15万个家庭。如此,代代传承,蔚然成风。”
  给定材料3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县委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部”,县委书记是“一线总指挥”,“一线总指挥”的调查研究开展得怎么样,至关重要。
  这天一早,L县委蔡书记事先没打招呼,沿省道随机进村走访。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连续几年“调研—推进—再调研—再推进”,L县脱贫摘帽以后,需要一轮新的调整。
  调研路上,蔡书记讲起当初到村里调研的情景:随机进一个村,村两委大门紧锁。去人,先来的是村支书,问到具体数字,一般会叫来村会计。这两人往往是多数村里关键的村干部。不少村按要求建村部,村里又不到地,便远远放在村外头,众日常是不来的,党员干部开会才用一次。L县抓基层组织建设,就从这些具体问题入手。
  说话间,到了杨树村。L县坐落在大平原上,北部黄河滩,出城往东,全是村镇。这天天气预报的大雪还没下来,空气干冷,杨树村便民中心不时有人来办事。蔡书记跟村支书老吴聊天:“便民中心很新很干净,但是将来考核的是这儿的人气,东西不怕用,不怕用坏,可不能只是摆设,应付检查……”带着这些问题和思考,这天一早,蔡书记事先没打招呼,沿省道随机进村走访,L县坐落早大平原上,北部黄河滩,出城往东,全是村镇,这天调研的第一站就是杨树村。路上,蔡书记与大家分享起原来调研遇到的各种问题,像是村“两委”无人办公、村级活动场所闲置等等。
  说话间,到了杨树村。这天天气预报的大雪还没下来,空气干冷,杨树村便民中心来版办事的人不多,蔡书记跟村支书劳务聊天:“便民中心很新很干净,但是将来考核的是这儿的人气,东西不怕用,不怕用坏,可不能只是摆设,应付检查……”
  从杨树村到赵垛楼,再到龙王庙,随机进村去看。正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许多村庄正清违建、拓村道,搞农村垃圾“清零行动”,众千得热火朝天。一路问下来,有人建议新的这面红旗叫抓村风和谐,有人提出村庄文明,有人说抓“四议两公开”落实……
  蔡书记回应说、听到的这些意见里有一个指问:脱贫了发展了,但矛盾调处、民主协商机
制没有相应跟上。村庄拆违建,也产生了一些矛盾。很多矛盾是因为协商机制没有落实好、订议公开没有做到位,对众主体地位还不够尊重。这项工作怎么形成引导作用要琢磨,目前起的名字靶向性不准,还不是众语言。
2018公务员  中午在葡萄架乡公务灶吃饭,白菜、豆芽、小酥肉烩了一盆,外加盘子大的一张饼。边吃饭,蔡书记边问乡里情况,说的还是乡村两级的矛盾不能总被动处理。在乡镇一级,派出所偏重违法犯罪的打击,司法所负责调解,综治办却综合不起来,不少矛盾全推给信访,怎么统筹才能形成合?
  L县每个乡镇都有与县里互联互通的社情民意中心。除了办事的柜合,大厅还摆着一张会议桌,乡镇班子成员每天轮流来坐班,有工作也拿到这里处理。葡萄架乡矛盾纠纷少,平时来访的众不多,即便这样,这张桌子也不允许缺勤。因为班子成员被要求“主动听众来办事都讲什么,遇到哪些不便,还要主动请他们坐下喝杯水,拉拉家常,蔡书记便主动加入其中,细心询问众都有什么困难,办事有没有遇到什么不便。
  下午,蔡书记来到大槐树村,走街串巷中发现,新设计的厕所装着保险门,上着锁,蔡书记当即质问村干部:“方便管理与方便使用到底哪个更重要?”入户走访时又发现县里定的政
策村里根本就没有落实到位,村民甚至都不了解,经与村书记交流,发现县里开的打回会传达到村里,会议精神已似是而非,村里的干部时长都一头雾水,更别提普通村民了。蔡书记马上让随行人员布置相关单位研究在全县建设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的可行性。
  返程路上,蔡书记在新建的“三馆两场”发现问题,立即通知相关局委负责人晚上到齐,一路走一路排查。地面破损、路灯不亮、油污未清洁……最后各自领责任,县督查局3天后一件一件来核销。L县很多干部随车带有几把小马扎,干什么用?就是为了随时遇到问题,就随时赶到现场,开“马扎会”解决问题。蔡书记说,如今在L县,“扭转一件,引领一片”的势头已经形成。
  一天中,有些调研细节让人印象深刻。比如,村里便民中心用得勤不勤,摸摸桌面、键盘上有没有积着灰,亲自冲一冲厕所,看看是不是通着水。“有问题不怕,我们的工作就是不断地解决问题,真正怕的是有问题却发现不了,调研和整改都是常态化的。”蔡书记的这句口头禅在一天中重复了不知多少遍……
  给定材料4
  某周刊对话种粮大户老郑、基层干部郭书记和农业农村问题专家叶教授,分享他们关于“保证农业农村有限发展”的观察和思考。
  主持人:实现国家现代化,短板在农业,难点在农村,保证农业农村有限发展是一种必然选择。我们从不同层面,邀请三位嘉宾参加讨论,倾听你们的期盼。
  老郑:现在种地,不换个种法不行。对普通农户来说,每亩地的毛收入也就1500元上下,但农资、机械等各项成本就超过1300元。大户收益靠规模,但风险也更高。今年我们市遭遇自然灾害的日子,比往年足足多了两个月,对稻米产量影响不小。另外,现在我们市稻米价格每斤1.6元上下,比其他地方好些,但与去年相比,还是降了1角多。农民种粮,要面对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真希望政策能给我们撑起更强的保护伞。
  郭书记:我们县是农业大县。作为基层干部,我经常与农民打交道,深知一亩三分地对农民的重要性。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饭碗”问题,是发展问题,更是民生问题。尽管今年我们县遭受了自然灾害,但在全县干部众努力下,小麦总产量还是达到34.73万吨,略高于去年水平。
  叶教授:实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必须要把“重中之重”落到实处。抓“三农”,对做大地方GDP、增加地方财政收入难有明显贡献,导致一些地方不愿意把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不愿意把稀缺资源投向农业农村。比如,我们在基层调研时经常发现,尽管农产品储藏、加工项目有利于带动当地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但由于产生的固定资产投资、地区生产总值、税收有限,一些地方不愿意为这类项目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一些产业园区不愿意引进这类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