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21年中考[语文卷]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一、基础·运用(共14分)
2021年,北京中轴线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进入关键阶段,已确定了包括天安门、正阳门、天坛在内的14个遗产点。学校组织了“中轴线上多彩明珠”展示活动,你所在班级负责制作宣传正阳门的短片。
1.短片第一部分,介绍正阳门在历史上的重要功用。下面是同学们到的一则材料。
正阳门曾是国家的礼仪之门。作为明清两代都城的正门,正阳门在京师诸门中规制最高。皇帝每年去天坛祭天和到先农坛亲耕,都要通过正阳门。所谓“正阳门走龙车”,就是指此门只供皇帝出入。
正阳门还曾是京师锁钥。当时的正阳门包括城楼、箭楼、瓮城、闸楼,它们形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系统:城楼供守城将领登高瞭望,指挥作战;箭楼在城楼正前方,开有箭窗,用于防御、射击;瓮城将城楼与箭楼连为一体,形成对城门的保护;闸楼则建于瓮城之上,其门洞上方的千斤闸重约1990公斤,在敌军进犯时可起到重要防御作用。
(1)短片第一部分要从以下两幅字中选择一幅作片头,来体现正阳门的特点。请你选择并说明理由。(2分)
【甲】【乙】
选择: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
(2)同学们在《古代汉语词典》中查到“钥”的义项有:①锁;②钥匙;③闭锁,关闭。根据文段内容及词典释义,你认为“锁钥”在这里的意思是(2分)
【甲】进入京城的通道【乙】军事防御屏障【丙】沉重的千斤闸
2.短片第二部分,讲述正阳门的沧桑历史。下面是同学们写的文字稿,请帮他们解决在配音和制作字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正阳门的前身是元大都的丽正门,明代改名为正阳门,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明末,起义军兵临北京,正阳门的守卫弃城投降,沉重的千斤闸形同虚设,__①__清末,厚重的城墙没挡住八国联军的炮,在城楼上设岗巡逻的竟已是外国士兵。那时在民间流传的歌谣“今日正阳门左右,外人随意立高墙”,诉说的正是这段屈辱的历史,__②___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正阳门都笼罩在战争的阴霾之下。曾经的礼仪之门失去了皇家威严,曾经的防御系统也土崩瓦解。龙车凤辇、黄柄华盖的洪大场面已经消失,原来只有皇帝通行才能开启的正阳门,悄然融入了普通人的生活。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正阳门箭楼高挂“欢迎人民解放军”的红标语。在飘扬的红旗和热情的欢呼声中,正阳门翻开了新的一页。
(1)有同学对①②两处使用的标点符号有疑问,你认为这两处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2分)
A.①;②。
B.①;②,
C.①。②。
D.①。②,
(2)有同学认为画线词语中有错别字,对加点字的读音也有疑问。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流传”应写为“留传”
B.“笼”应读为“lǒng”
C.“洪大”应写为“宏大”
D.“悄”应读为“qiǎo”
(3)根据语境,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欠妥,请修改。(2分)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
3.短片第三部分,是同学们制作的“我眼中的正阳门”采访视频。下列四位被采访者说话时用了成语或修辞方法,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游客:“登上正阳门,我的敬意油然而生。古人太聪明了,城楼既坚固又美观。城砖的灰、城门的红、琉璃屋顶的绿和彩绘的金,搭配多和谐啊!”
B.生态保护志愿者:“正阳门是北京雨燕的重要栖息地。每年3月雨燕都会和正阳门不期而遇,8月它们又从正阳门飞往非洲,给远方捎去中国的消息。”
C.附近居民:“老北京人管正阳门叫‘前门楼子’。前门大街是大家都爱逛的地方,到处是好玩的、好吃的,嗓子眼儿冒烟的时候来一碗大碗茶,舒服极了!”
D.正阳门博物馆讲解员:“如今的正阳门作为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伫立在北京中轴线上,诉说着昔日的荣光、过往的沧桑,成为一部土石写就的史书。”
4.短片结尾,需要几位同学各用一种颜表达对正阳门的理解。请你结合短片的内容,按照示例,仿写句子。(2分)
示例:我心目中的正阳门是绿的。绿既是城楼屋顶琉璃瓦的颜,也是人与北京雨燕和谐相处的象征。
答: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
(一)默写。(共4分)
5.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1分)
6.是故__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礼记》)(1分)
7.同学们参观革命纪念馆,被先烈们忧家国、求真理、无惧牺牲的事迹深深感动。请从古诗文中选择两句来表现先烈们的精神,你选择的是“____①____,____②_____”。(本试卷中出现的句子除外。每句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2分)
(二)阅读《黄鹤楼》,完成8-9题。(共5分)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8.诗歌颔联、颈联用精当的词语写出了景物的特点:用“悠悠”(形容白云的飘荡无定,用“___①___”形容汉阳树的清晰可数,用“萋萋”形容___②___。(2分)
9.《藤野先生》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有人推测鲁迅“还记得这名目”与本诗尾联抒发的情感有关,你认为这种推测合理吗?请说明你的理由。(3分)
答: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两篇短文,完成10-12题。(共8分)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0.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乃始就学一蹴而就就事论事功成名就
B.结友而别别来无恙久别重逢依依惜别
C.无以致远勤劳致富闲情逸致学以致用
D.意与日去去国怀乡相去甚远去粗取精
1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翻译:只是应当广泛地阅读,了解一些历史事件。
理解:孙权认为吕蒙阅读面窄,建议他在学习经学之外,还要学点历史。
【乙】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翻译:兄长怎么这么晚才知道这件事呢!
理解:鲁肃很晚才知道吕蒙有管理才干,吕蒙对此感到很失望。
【丙】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翻译: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查中考分数网站2021理解:“才”“学”“志”关系紧密,“才”要依靠学习来增长,而学习的效果则与“志”有关。
12.根据两篇短文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4分)
材料一
初,遇①善治《老子》。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取材于《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
材料二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②,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囊时③十一二。故虽然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取材于秦观《〈精骑集〉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①[遇]指董遇,东汉学者。②[惩艾]惩治,惩戒。③[囊时]从前。
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障碍,如吕蒙所提“___①___”,跟随董遇学习的人所说“___②___”,都认为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这需要人们立志勤学来解决。而诸葛亮告诫儿子要警惕“年与时驰,意与日去”,秦观“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囊时十一二”的经历,则进一步提醒人们___③___。
三、名著阅读(5分)
13.你准备参加学校举办的“奋斗吧,青年!”主题演讲比赛,要从读过的名著中选择合适的人物作例证,请说明你的选择和理由。(10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24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4-16题。(共7分)
材料一
2021年3月,《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智慧城市发展行动纲要》正式颁布,到2025年,北京将建设成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的标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