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答题攻略及时间分配 
                           
第一部分:备考要求
A、对不良答题习惯说:不!
    一、分配时间不适当,书写潦草。    二、阅读题文不仔细,答非所问。
    三、答题程序不熟悉,懒打草稿。    四、答题规范不遵循,条理不清。
B、总体要求:
1看清题干要求,特别是比较粗心的同学,认真读题两遍再答题读题时可在关键词下可做上着重号:“正确的、错误的、没有错误的、全都正确的”等。文字题看清字数、句式、段落要求。注意试卷上所有信息:副题、作品的出处、写作时间、作者的介绍、相关注释,等等;既然出现,肯定有用!
2.选择题一定要在认真看完最后一个选项后才确定答案,除非你有绝对把握。
3力争一次性做好,不要留下很多疑问指望检查时再解决最后检查时,需要再看一遍题目及有关材料,避免审题错误。没有充分的理由不要轻易改动选择题答案,要相信第一判断。
4.掌握好时间:85分钟左右做完1-21题,55分钟做完作文,留10分钟检查
C、语文卷中各板块平均用时参考值:(150分钟)
    论述类文本阅读39    10分钟        文学类文本阅读315    15分钟
    实用类文本阅读312    10分钟        文言文阅读419        20分钟
    古诗鉴赏2小题9        10分钟        默写66              2分钟
    语言文字运用520      18分钟        作文160              55分钟
    机动、检查                10分钟
切记:别在某一题上超时过多!
第二部分:答题攻略
一、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139)[10--12分钟]
解题思想:一种信念、两种心态、四个步骤
1.一种信念:答案就在文中。            2.具备两种心态:  ①高度专注; ②认真仔细。
3.四个步骤:关键词:通读  审题    比较(准答题区间)
4、常见错误类型:答非所问、无中生有、以偏概全、偷换概念、改变范围、改变性质(未然-已然、或然-必然)、错置关系(必要-充分、强加因果、因果倒置),归纳为“不符原文”。
5、解题方法:①整体阅读;②比对原文;③ 判断确定。
6.一句话:与原文不符,可用排除法,确定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  (4612)[10分钟](容易)
1.选择题:正误皆在原文中  A、单选题  B、五选二
注意事实性错误与理解性错误
2.简答题
注意:实、全、炼(特别注意)  要点全面、条理清晰、概括准确是得分的关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或散文)(7—914)[15分钟]
(一)解题步骤:通读,了解内容;看题,明确所问;点,圈定答题区域;过滤,综合判断;权衡,规范作答。
(二)作用分析题
1情节的作用(含情节的安排)
①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考虑,如突出人物个性,展示人物的精神品格(此点适用于小说和写人的散文)
②从情节与上下情节的关系考虑,如创造悬念,制造波澜,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前后照应、对比,推动情节的发展等。
③从情节与主题的关系考虑,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句段的作用一般从以下方面分析:
①结构上:从情节与上下情节的关系考虑。
②内容上:紧扣文本,可从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考虑。
2.重要句段的作用:
开头段:开门见山,开篇点题;总领下文,统摄全篇;为下文作铺垫;揭示主题;上下文形成对照、呼应;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写景);埋下伏笔,设置悬念(此点一般适用于小说);
中间段: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
结尾段:照应开头;呼应前文;使结构首尾圆合;卒章显志;点明主旨;画龙点晴,升华感情;含蓄蕴藉,言已尽而意无穷。
3.环境描写的作用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总的来说主要从它与刻画人物、情节展开、表现主题的关系上考虑。
自然环境(景物描写)描写的一般作用:
①渲染气氛②烘托人物形象、心情③推动情节发展④交代背景、暗示社会环境⑤揭示或深化作品主题
答题格式:
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根据要求还可以这样来组织语言表达:XX具体描写了……景,营造(创设)了一种……
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4.标题的作用
①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如《我的叔叔于勒》。  ②概括主要事件,如《范进中举》、《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 ③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如《项链》等。 ④具有象征意义暗示主题,如《变龙》、《子夜》等。 ⑤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如《故乡》《边城》等。⑥设置悬念,引发阅读的兴趣,如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
5.次要人物的作用:
①对主要人物的对比衬托作用。  ②推动情节的发展作用。  ③揭示或深化主题的作用
④如是第一人称还有见证和线索作用。
6.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  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
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7叙述的顺序
顺叙:能使叙事显得条理清楚  倒叙:造成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插叙:使内容更加充实丰富,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
() 表现手法题
表现手法包括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和狭义的表现手法(烘托、象征、衬托、对比、欲抑先扬、先抑后扬等),此外还包括情节安排的技法、结构特点(波澜、悬念、伏笔、突转、误会等
答题思路:表现手法+举例分析+表达效果
(四)语言题
1.理解含义题      答案组织:表层义+深层义(注意联系前后文)
2.赏析语言题      答案组织:①修辞手法角度,②句式特点角度,③词语选用角度。
(五)探究题
1.审明探究任务,把准探究的指向。探究题题干表述有区别,注意审清题干,有的题干直接说“请你探究一下……问题”;有的不明说,诸如“谈谈你的看法” “说说你的理解”;请结合“……”进行探究。等等。
2.要做到观点明确,具有探究意味。在答题的开始就要亮出自己的观点,开门见山,直接入题
3.结合文本(社会现实)作合理分析。一般采用 “述 ”和“评”相结合的形式。强调个性阅读,并不是能够脱离文本而随意地天马行空,一味地陈述自己独特的见解。而应该是紧扣文本,从文本入手,从文本中引述论据,结合引述论据围绕已定观点作分析论述,阐明自己的见解,这样同样是个性阅读。任何个性阅读都不能够脱离文本,观点来自文本,论据同样不能离开文本。
四、文言文阅读(10-1319)[20分钟]
    回顾 ①虚词:18个虚词(之、其、而、则、以、于、为、何、乃、若、因、所、者、且、也、焉、乎、与考前2020年高考时间是几月几号)必须过一遍   ②句式和活用:明确类型和用法,回顾复习。
③翻译:注意直译,力求“信、达”,结合语境,疏通文句。
1.文言文阅读试题,先要从整体把握阅读材料,第12 用白话陈述,其中只有少量信息有误,可在整体把握时参考阅读、有助于理解文意。
2.解题时,必须看清题干的要求,尽快把握住命题意图,尤其在“选正确”还是“选错误”的问题上,不能犯低级错误。
3. 涉及一词多义的词,一定要联系语境确定其意。同时要联系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偏义复词等知识。
4.文言文翻译,要遵循“留、换、补、删、调”的原则。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同时注意平时学习过程中强调的重点实
词、重点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语、词类活用、重点句式、特殊语气在句中有没有体现,这些是重点的得分点,需要将特征翻译出来。
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 翻译时要在试卷上译重点词,由于文言句语言障碍较大,难以一锤定音,如果一下子写在答题卡上,然后再改,造成卷面邋遢,给人的第一印象就差。
5.根据往年的评分标准,关键词语的翻译十分重要,因为评分时关键词语是主要得分点。
字字落实了吗?落实每一个字!
遇到难以理解的词语,解决方法:一是善于联系,学会知识迁移;二是考虑全面,注意上下文,结合语境。
关键点:信达雅、一一对应、字字落实。
五、古代诗歌鉴赏(14-1511)[10分钟]
诗歌核心:写什么(内容)+怎么写(手法)+写得怎么样(效果)
1.强调五看到位:看题目、看作者、看诗歌、看注释、看要求。
2.整体把握类别与抒情基调:诗人即事而作。
3.表达技巧:
(1)常用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描写(正侧、虚实、动静、视听、点面结合)
(3)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象征、烘托、比兴、用典等。
(4)构思技巧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抑扬、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等。
4.古典诗词鉴赏之规范答题:
(1)先观点后理由;(2)手法+具体运用+效果;(3)分点作答。
各种题型答题思路
选择题(单选、五选二)
注意设误角度:艺术手法、主题情感、意境概括等。
简答题题型:
第一种类型:分析形象类;  第二种类型:分析技巧型  第三种类型:语言类
--炼字、分析诗眼、赏析诗句; 第四种类型:分析情感类
5.常考题型答题的一般格式可简化如下:
(1)形象:身份+性格(+情感/塑造形象的意义)(先定性分析,再定量组合)
(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什么感情;
(4)体会意境:运用什么手法+抓住哪些意象+营造怎样意境(两个双音节词概括)+抒发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