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时政热点专题
从2020春运看人口迁移
据交通运输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春运首日(1月11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172.6万人次,增长23%;道路发送旅客5522万人次,下降0.8%;水路发送旅客78.35万人次,增长9.8%;民航发送旅客188万人次,增长12%。
2020年春运是近8年来最早的春运,从1月10日开始,2月18日结束,节前学生流、务工流、探亲流相对叠加,客流较为集中,预计全国旅客发送量约30亿人次,比上年略有增长。
以热点事件为背景,以区域地理为载体,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概念及类型、国内人口迁移的阶段性特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我国“民工潮”的特点及成因、我国“民工荒”的原因及影响、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改变居住地;跨越一定的行政界线(县级以上);时间要达一年以上。
2. 迁移的类型:
(1)国际人口迁移:
19世纪以前: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由旧大陆迁向新大陆。
二战后:发展中国家迁向发达国家;定居减少。
(2)国内人口迁移:
建国到改革开放之前: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知识背景:在建国后实行城乡二元制管理,严格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知青的上山下乡主要是为了解决城市就业以及商品粮供应的压力。人口由城市向农村的逆向流动,造成劳动力浪费以及城市化发展的滞后。
改革开放后: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自发性,流量增大,流向发生明显变化。
知识背景:在改革以后,人口流动加强,为了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实行暂住证制度。目前暂住证改为了居住证。
3、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水源、矿产资源、土壤
如:美国人由东北部迁向西部和南部的“阳光地带”(气候)
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讯 
社会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
人口迁移受经济因素影响主要是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区域协调发展(目前的中西部开发),使得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从而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4.我国“民工潮”的特点及成因
项 目
内 容
迁移规模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人口迁移活跃,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并有逐年上升趋势
方 向
2020年高考时间是几月几号
总特点
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的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主要迁出地
四川、广西、安徽等省区
主要迁入地
广东、上海、北京等
主要方式及目的
以自发流动为主;务工和经商
主要原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别;国家推出允许农民进城的一系列政策
5.我国“民工荒”的原因及影响
 
民工荒
时间
2004年初开始
迁移方向
“珠三角”、闽东南、浙东南等加工制造业聚集地区迁回中西部
主要原因
工资待遇低、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
产业转入,农业比较效益提升
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
子女教育,赡养老人,农业发展
劳动力不足,影响
局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使农民的非农化受阻、推迟,
不利于“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
6、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1.对人口迁出地:
(利)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的联系;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弊)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对人口迁入地:
(利)为迁入地提供人才和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
(弊)增加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等方面差生巨大压力。
7.人口增长模式对城市化的影响
人口增长模式决定着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快慢和人口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化速度产生重要影响。传统型增长模式人口增长较快,为城市化提供丰富的人口资源;而三低型增长模式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严重,抑制了城市化的速度。
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
城市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进程。
3.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分布对城市化的影响
环境人口容量大的地区,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能够容纳较多的人口,为城市化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相反环境人口容量较小的地区,会限制城市规模和城市化水平。在相同生产力水平下,人口分布相对集中的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人口相对稀少的地区,城市化水平低。
4.人口素质对城市化产生一定影响
一方面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较高,有利于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有利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人口素质高,有利于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减少城市问题的产生,有利于推动城市化发展。
5.地域文化对城市化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以及道路、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其中城市中的建筑,包括城市建筑布局、建筑结构、建筑风格等方面最能体现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下图分别示意1995年、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迁移。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1.1995年美国本土人口净流入的地区是
A.东北部    B.南部    C.中西部    D.西部
2.与1995年相比,2010年美国本土人口
A.数量减少    B.向中西部大量回流    C.迁移规模变小    D.净流入的地区减少
3.影响美国本土人口迁移变化的主导因素可能是
A.经济    B.交通    C.文化    D.教育
【答案】1.B  2.C  3.A
【解析】1.读图可知,1995年,东北部来往的箭头有三组,经过简单计算,为净流出区;南部来往的箭头有三组,经过简单计算,南部为净流入区;中西部和西部为净流出区。故选B。
2.由于图示是美国本土人口迁移,故无法得知美国人口数量,A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整体迁移规模都在变小,并没有向中西部大量回流,B项错误、C项正确;净流入区仍然还是南部,没有变化,D项错误。故选C。
3.美国南部由于新兴企业较多,就业机会多,经济发展速度快,水平高,吸引人口迁入。
故选A。
图1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
图1
4.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
A.人均消费剧增        B.老龄化进程趋缓
C.人均收入剧降        D.劳动力供给过剩
【答案】B
【解析】4.欧盟地区是世界发达地区,人均收入高,消费水平高,非欧盟籍人口经济比欧盟落后,欧盟地区内非欧盟籍人口占比持续增加,会降低人均消费水平,A错误;从图中看非欧盟籍年龄集中在25—50岁,属于劳动力,年龄较轻,由于欧盟地区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严重,大量非欧盟籍劳动力迁入,可以降低欧盟地区平均年龄,减缓欧盟地区老龄化进程,B正确;欧盟地区每年GDP总量缓慢增长,非欧盟籍人口大量迁入,可以缓解劳动力短缺状况,促进经济增长,使得人均收入升高,C错误;欧盟地区是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多,而且欧盟籍人口老龄化严重,需要大量劳动力,不会出现劳动力过剩现象,D错误。故选B。
下图为“某国2017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读图回答下面各题。
5.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
A.政局动荡    B.生育观念    C.产业结构    D.自然灾害
6.该国最可能位于
A.北美    B.西亚    C.西欧    D.南美
【答案】5.C  6.B
【解析】5.读图可知,该国20—55岁之间人口中,男性人口比重远大于女性人口,其他阶段的男女人口性别比相差不大,最可能是因为该地区的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年轻劳动力,所以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原因是产业结构,C项正确。政局动荡会导致人口大量外迁,并不会出现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A项错误;只是青壮年的性别比差距大,其他年龄段差距并不大,不是因为生育观念,B项错误;自然灾害不会导致性别比严重失衡,D项错误。故选C。
6.西亚由于石油产业发达,开发石油需要大量的男性青壮年劳动力,所以吸引其他国家的
劳动力迁入,导致男女性别比差距较大,B项正确。北美、西欧经济发达,老年人口比重会比较高,图中所示地区老年人口比重并不高,A、C项错误;南美经济发展水平低,不会吸引大量青壮年迁入,D项错误。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