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试常见问题_整理《统计学专业综合》考试科⽬⼤纲复试
《统计学专业综合》考试科⽬⼤纲(复试)
⼀、考试性质
《统计学专业综合》是应⽤统计硕⼠⼊学统⼀考试的复试科⽬之⼀。《统计学
专业综合》⼒求反映统计学的学科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的专业基础素质和综合能⼒,以利于选拔具有发展潜⼒的优秀⼈才⼊学,培养具有良好职业操守、较强数量分析能⼒的应⽤型统计专业⼈才。
⼆、考试要求
测试考⽣对于统计学基本理论与⽅法的理解情况、以及运⽤统计⽅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三、考试⽅式与分值
本科⽬满分100分,由我校⾃⾏命题,并组织考试。答题⽅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80分钟。
四、考试内容
第⼀章导论
第⼀节统计的应⽤领域
第⼆节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与⽅法
第三节统计学的学科分类
第三节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第⼆章统计调查
第⼀节普查与抽样调查
第⼆节调查⽅案设计
第三节调查问卷设计
第四节调查误差及其控制第三章数据处理
第⼀节数据的审核
第⼆节数据的分类汇总
第三节数据的显⽰
第四章数据分析
第⼀节总量与结构分析
第⼆节分布特征分析
第三节数量关系分析
第四节数量变化分析
第五章分析报告
第⼀节报告的基本类型
第⼆节报告的构成要素
第三节报告的写作技巧第六章案例分析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
1.平均数(第1课时)
总体说明:
本节课共有两课时,总体思路是:实际问题→平均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第⼀课时先从学⽣熟悉的现实背景抽象出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然后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解决有关平均数的实际问题。
第⼆课时让学⽣进⼀步了解权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理解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能利⽤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学⽣知识状况分析
学⽣的知识技能基础:学⽣在⼩学已经初步学习过算术平均数的概念,会简
单地求⼀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并会单⼀地⽤算术平均数理解⼀组数据的平均⽔平。
学⽣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已经经历了⼀些统计活动,解决了⼀些简单的现
实问题,感受到了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必要性和作⽤,获得了从事统计活动所必须的⼀些数学活动经验,具备了⼀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理解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能解决有关平均数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的数学应⽤能⼒,达成有关的情感态度⽬标。为此,本节课的教学⽬标是:
1. 知识与技能:掌握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组数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2. 过程与⽅法: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发展学⽣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的能⼒;通过有关平均数问题的解决,发展学⽣的数学应⽤能⼒。
3. 情感与态度:通过⼩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的合作意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体会数学与⽣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环节:情境引⼊;第⼆环节:合作探究;第三环节:运⽤提⾼;第四环节:课堂⼩结;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第⼀环节:情境引⼊
内容:1. 投影展⽰课本第⼋章的章前⽂字、章前图和⼀组问题,引⼊本章主题。
2. ⽤篮球⽐赛引⼊本节课题:
篮球运动是⼤家喜欢的⼀种运动项⽬,尤其是男⽣们更是倍爱有加。下⾯播放⼀段CBA(中国篮球协会)2005—2006赛季“⼴东宏远队”和“⼋⼀双⿅队”的⼀场⽐赛⽚段,请同学们欣赏。
在学⽣观看了篮球⽐赛的⽚段后,请同学们思考:
(1)影响⽐赛的成绩有哪些因素?(⼼理、技术、配合、⾝⾼、年龄等因素)(2)如何衡量两个球队队员的⾝⾼?怎样理解“甲队队员的⾝⾼⽐⼄队更⾼”?要⽐较两个球队队员的⾝⾼,需要收集哪些数据呢?(收集两个球队队员
的⾝⾼,并⽤两个球队队员⾝⾼的平均数作出判断)
在学⽣的议论交流中引⼊本节课题:“平均数”。
⽬的:创设接近学⽣⽣活的问题情境,让学⽣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思考现
实⽣活中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并⽤数据的平均数作出判断的必要性。在课题引⼊中,激发学⽣学习本章新知识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
注意事项:本环节⼀要“有趣”,⼆要“紧凑”,达到引⼊课题,调动学⽣
学习积极性的⽬的既可,不宜将时间拖得过长。
第⼆环节:合作探究
内容1:算术平均数
投影教材提供的中国男⼦篮球职业联赛 2011—2012 赛季冠亚军球队队员⾝⾼、年龄的表格,提出问题:
“北京⾦隅队”和“⼴东东莞银⾏队”两⽀篮球队中,哪⽀球队队员的⾝材更为⾼⼤?哪⽀球队队员更为年轻?你是怎样判断的?与同伴交流。
(1)学⽣先独⽴思考,计算出平均数,然后在⼩组交流。
(2)各⼩组之间竞争回答,答对的打上星,给予⿎励。
答案:北京⾦隅队队员的平均⾝⾼为1.98m,平均年龄为25.4 岁;
⼴东东莞银⾏队队员的平均⾝⾼为2.00 m,平均年龄为24.1岁。
所以,⼴东东莞银⾏队队员的⾝材更为⾼⼤,更为年轻。
教师⼩结:⽇常⽣活中我们常⽤平均数来表⽰⼀组数据的“平均⽔平”。
⼀般地,对于n个数x
1,x
2
,…,x
n
,我们把(x
1
+x
2
+…+x
n
),叫做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为。
⽬的:独⽴思考是合作探究的⼀个前提,所以学习算术平均数的过程中让先学⽣独⽴思考,然后再与同伴交流。
⼩组之间竞争回答问题,让学⽣经历体验竞争的过程,并以打星的⽅式给予评价,旨在激发学⽣的积极性。
内容2:加权平均数
想⼀想:⼩明是这样计算北京⾦隅队队员的平均年龄的:
平均年龄﹦(19×1+22×4+23×2+26×2+27×1+28×2+29×2+35×1)÷
(1+4+2+2+1+2+2+1)﹦25.4(岁)
你能说说⼩明这样做的道理吗?
学⽣经过讨论后可知,⼩明的做法还是根据算术平均数的公式进⾏计算的,只是在求相同加数的和时⽤了乘法,因此这是⼀种求算术平均数的简便⽅法。
例1:某⼴告公司欲招聘⼴告策划⼈员⼀名,对A、B、C三名候选⼈进⾏了三
项素质测试。他们的各项测试成绩如下表所⽰:
(1)如果根据三项测试的平均成绩确定录⽤⼈选,那么谁将被录⽤?
(2)根据实际需要,公司将创新、综合知识和语⾔三项测试得分按4:3:1的⽐
例确定各⼈的测试成绩,此时谁将被录⽤?
引导学⽣思考讨论:第(1)(2)问中录⽤的⼈不⼀样说明了什么?从⽽认识由于测试的每⼀项的重要性不同,所以所占的⽐份也不同,计算出的平均数就不同,因此重要性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是很⼤
的。
在学⽣认识的基础上,教师结合例1给出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实际问题中,⼀组数据⾥的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个“权”。如例1中4,3,1分别是创新、综合知识、语⾔三项测试成绩的权,⽽称
为A的三项测试成绩的加权平均数。
⽬的:“想⼀想”是从算术平均数到加权平均数的⼀个台阶,想让学⽣顺利完
成新知识的建构。例1是引导学⽣思考重要性的差异对结果(平均数)的影响,以引⼊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并加以诠释。
注意事项:本环节是这⼀节课的重点,教学的层次要清楚,从两个篮球队队
员的平均⾝⾼和平均年龄问题引⼊算术平均数概念,再从“想⼀想”过渡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思考,合作探究,学会新知。
第三环节:运⽤提⾼
内容:1. 某次体操⽐赛,六位评委对选⼿的打分(单位:分)如下:
9.5 ,9.3 ,9.1 ,9.5 ,9.4 ,9.3.
(1)求这六个分数的平均分。
(2)如果规定:去掉⼀个最⾼分和⼀个最低分,余下分数的平均值作为选⼿
的最后得分,那么该选⼿的最后得分是多少?
2. 某校在期末考核学⽣的体育成绩时,将早锻炼及体育课外活动表现占成绩
的20%,体育理论测试占30%,体育技能测试占50%。⼩颖的上述成绩分别为92分、80分、84分,则⼩颖这学期的体育成绩是多少?
3. 从⼀批机器零件⽑坯中取出20件,称得它们的质量如下:(单位:千克)
2001 2007 2002 2006 2005
2006 2001 2009 2008 2010
(1)试求这批零件质量的平均数。
(2)你能⽤新的简便⽅法计算它们的平均数吗?
⽬的:第1,2题是课本上的题,分别是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直接应⽤,巩固本节课的“双基”内容。第3题是补充的题,考查学⽣能否将⼤数据转化为⼩数据,⽤新的简便⽅法求出平均数,以培养学⽣的思维能⼒和创新意识。
注意事项:对学⽣的练习结果做适当的评价。
第四环节:课堂⼩结
内容:引导学⽣⽤“我知道了…”,“我发现了…”,“我学会了…”,
“我想我以后将…”的语⾔⼩结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及运⽤。
⽬的: 发挥学⽣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归纳总结知识的能⼒。
注意事项:不要⽤教师的“⼀⾔堂”代替学⽣的“⾔堂”。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1. 课本习题6.1的第1,2,3,4,5题。
2. 为了反映你们的家乡近⼏年的变化,请各⼩组⾃⼰命题,并设计⽅案,利⽤
双休⽇展开调查、汇总,⽤平均数的有关知识进⾏分析,并写出调查报告。
四、教学反思
1. 课堂上要把激发学⽣学习热情和获得学习能⼒放在教学⾸位,通过运⽤各
种启发、激励的语⾔,以及组织⼩组合作学习,帮助学⽣形成积极主动的求知态度,掌握平均数概念与计算,发展学⽣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学应⽤能⼒。
2. 留给学⽣独⽴思考的时间,在学⽣独⽴思考后,再⼩组讨论交流,使每位
学⽣都学会数学思考,学会合作交流。同时,教师应对⼩组讨论给予适当的指导,包括知识和⽅法的启发引导、学⽣合作交流中应注意的问题、对困难学⽣的帮助等,使⼩组合作学习更具有实效性。
“表格数据的处理”教学设计
考银行需要考什么科目
丁爱梅
江苏省东台中学
[课题]
第四章⽂本和表格信息加⼯
4.2.1 表格数据的处理
[教材分析]
《表格数据的处理》这⼀节中所⽤教材为教育科学出版社⾼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材是在以信息的获取、加⼯、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为主线,其中以对信息加
⼯(如计算、筛选、排序和分类汇总)的⽅法为重点。
[学情分析]
经调查⼤多数学⽣在初中已经初学了excel中最基本的使⽤⽅法,对⼯件薄、⼯作表、单元格等概念已⽐较清楚,对数据的⼀般性处理操作也略有了解。但也有少部份学⽣是从
零起点。我校是四星级的⾼中,学⽣的接受能⼒稍强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任务驱动、讲练结合的⽅法。
[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分析信息加⼯的重要性;掌握如何利⽤excel处理数据;学会从不同
的⾓度挖掘表格数据所蕴含的信息。
过程与⽅法:培养学⽣⾃主学习、探索和分析问题的能⼒。通过⼩组协作交流,教师讲解和指导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主学习,激发学⽣对excel软件的学习与操作产⽣浓厚
的兴趣,培养学⽣勤动⼿、爱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
学习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