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公务员热”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冲击与警醒
作者:程继明 马坚惠
来源:《科技视界》 2013年第13期
    程继明 马坚惠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1)
    【摘 要】本文从当今考公务员热的社会现象出发,从社会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该现象出现的原因,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大学生体中公务员热对高等教育的冲击与警醒,并基于以上分析提出高等教育所亟待解决问题的高校在思想教育、职业规划、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创业精神等五个方面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公务员热;高等教育;冲击与警醒
    0 引言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审核通过人数为1232894人,总体竞争比例为68.7:1。尽管中央机关及其直
属机构计划录取率仍仅有 1.75%,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的热情依旧高涨,很多岗位报考比例己超过1000:1。考公务员那么的热真正的秘密在那里呢,学校为何也对此种现象视而不见,这种有没有那些理论可以解释?(1)帕森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地位、身份是由其他人的道德价值观评价所决定的。评价的依据是在特殊历史、文化、环境因素里形成的共同价值体系。按照帕森斯的理论,像中国这样一个政治机构的位置远高于经济机构的国度,人们势必以进入政府机构为理想目标。这是“公务员热”背后的社会学根源。(2)亚当·斯密认为人的理性在于他在各项利益的比较中选择自我的最大利益,以最小的牺牲满足自己的最大需要。稳定的高收入是“公务员热”背后的经济学根源。
    1 公务员热的成因分析
    1.1 以社会学的视角分析公务员职位在我国价值体系中的特殊性
    1)儒家“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位”在我国历史上上根深蒂固,即使今天对国人依然有非常大的影响,学术权力几近失语。
后悔考徐州公务员
    2)社会资本的积累,一个社会人,代表其身份、决定其社会地位的包括:权力、财富、声望、关系、出身五因素。通过成为一名公务员,四个因素能因之多少得以实现。
    3)政治资本拥有,行使公共权力的公务员在现实社会中处于强势地位,制度性漏洞给了官员寻租机会。
    4)“标签”的诱惑,目前公务员身份已经得到社会的认可,可以说这是一个标签式的身份。考上公务员就意味着进入了进入了特权阶层,精英阶层。
    5)“羊效应”的社会体心理,以及往届学生的经验。在大学里,学长的经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有很大的作用。
    1.2 以经济学的视角来看
    1)职业的稳定性。据统计,1996-2003年的8年里,我国辞退的公务员人数不足2万人。公务员年辞退率约0.05%。公务员的流动率在1.25%左右,这个数字远低于其他行业。[1]
    2)职业的保障性。公务员为政府和其他公共机构服务,其职业发展、工资福利、退休养老等通常都有着较为完备的保障体系。
    3)锻炼自己,增长见识,广积人脉,为以后的发展做铺垫。
    以上从公务员的职业性质探讨,可以的出大学生对报考趋之若鹜的原因了,那么学校方面作何解释?其实答案很简单——就业率。连年的高校扩招,经济危机的爆发,都严重影响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加之“高校招生计划与毕业生就业状况要进行适度硬性挂钩,就业率连续3年不足30%的专业要减少招生甚至停止招生。”①各高校在压力之下,明知报考公务员并不可能显著提高就业率,但也很
少限制学生去考。饭碗“铁”到这种程度与在就业市场上的飘摇明显对比,让刚毕业的大学生们趋之若鹜也就“理所当然”了。
    2 公务员热对高等教育的冲击
    2.1 冲击大学的日常教学生活,大学培养出的受教育者质量下降
    搜智调查网关于“在校大学生报考公务员意向”的调查显示有意向报考公务员的各年级学生(由大一至大四)所占比例分别为32.2%,16.9%,13.5%,37.2%。数据显示大一学生意向比例和大四学生相差无几,那么他们以后的四年时间还会不会全身心的投入基础课,专业课的学习?再好的教育政策,学生不以严肃态度对待,通识教育如何开展,专业教育以何为专。
    2.2 强化了高校的官本位思想,对“两课”教育不利
    连续的公务员热且“冷热不均”的现象,强化了考大学后做“官”,拿“权”的认识。许多大学生认为,毕业后到政府部门工作,不仅可享受优厚的待遇,而且也展示了某种高人一等的权力和地位。[2]
    2.3 对于专业教育不利
    公务员考试的内容不具备很强的专业性。如果高素质人才都集中在政府部门,就会形成一定的人才
浪费。其次,公务员考试热不利于高等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抛开专业从事公务管理,仅是想想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拼搏锐气、创造激情因此被消磨时,产生社会财富的一线生产部门就可能再也不能进步,社会前进的步伐也会减慢。
    2.4 对高校创新性人才培养不利
    对于公务员来说其在能力方面的要求仅为:基础理论扎实,学习成绩优良,有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对外公关能力较强。[3]大学生仅以此作为自己目标的话,无疑是自己降低对自己的要求。而我国“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就很难实现。
    3 公务员热对我国高等教育的警醒
    有关公务员热的文章很多同时就相关问题也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涉及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公务员制度,建立严格的绩效考核机制和科学的竞争淘汰机制,促进公务员队伍的合理流动;另一方面,还要强化监督问责机制,增强公务员的公仆意识和责任观念;同时应限公务员过高收入,贯彻实施公务员财产申报公示制度,实现公务员收入的规范化、透明化。完善就业市场。重塑政府形象,建立服务型政府。[4]
    报考冷热不均现象,和报考人数的虚假膨胀表明很多考生的选择是因为公务员本身的职业优势和就
业压力。而这部分人才是政府、社会和高校等各部门需要关注和解决的。就高等教育系统有如下启示。
    3.1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特别要加强对具体职业特质的教育
    对于欲报考公务员的学生开设“公务员实务”课程,其中应主要包括实践、实训、实务等仿真或模拟的内容。
    3.2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许多毕业生在择业的时候存在很强的盲目性、随机性和从众性。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职业生涯进行规划:评估自我;正确进行职业分析;确定职业目标;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参加有益的职业训练;最后校方还要有必要的评估与反馈。
    3.3 通识教育,扩大转专业人数比例
    看似和公务员关系不大,其实质是许多刚升入大学的高中生对自己真正适合什么专业,喜欢那些方面还比较模糊,而意识到自己真正所喜爱擅长的专业时,由于调专业名额的限制,很多学生不能如愿,待在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里势必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研究兴趣的进一步拓展。实施本科生一二年级学院制,或扩大转专业的条件限制都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3.4 创业精神的培养
    我国著名高等教育学家潘懋元教授曾指出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或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恰恰是我国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高等教育没有主动将创业教育纳入常规体系之内,高等教育没有主动承担起培养创业型公民的责任。
    3.5 课程改革
    文科生热考公务员折射出文科教育危机,文科专业的可替代性强,重理论知识传授,轻职业技能培养,重理论讲解,轻实践训练,似乎是所有文科专业的通病。这就要求学校针对以上弊端调整课程设置,培养出文科不同专业的专业特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应各专业健康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王丽君,陈金鑫.透析大学生火热报考公务员现象[J].新学术,2007,5
    [2]陆艺,张帆.当前“大学生公务员热”对教育的负面影响[J].法制与社会,2009,3(中).
    [3]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S].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S].
    [4]刘晶晶.基于职业优势的我国公务员报考热分析[J].时代经贸,2008,12,6.
    注释:
    ①news.sina/c/2004-12-11/02395186111.shtml[OL].
    [责任编辑:陈双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