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客观题
一、选择题(共50题,每道题1分,共50分)
1.【答案】C精神抖擞(sǒu);应和(hè)。
2.【答案】B A:隔膜;C:因地制宜;D:嶙峋。
3.【答案】A音节拼写分为三类:双拼、三拼和整体认读。B/C/D项属于双拼音节。
4.【答案】A按音序排列即按字母表顺序排列:①昙(t)②藐(m)③歼(j)④肴(y)⑤敷(f)⑥懦(r)。
5.【答案】B略。
6.【答案】D A项“谢”的拼音应该写成“xiè”;B项“气恼”不需要加隔音符号,因为只有当第二个音节以“a/o/e”开头,且发生音节混淆的情况才需要使用隔音符号;C项“亲情”的“亲”属于前鼻韵母,而“情”属于
后鼻韵母。
7.【答案】D A项“蔚然深秀”形容山上草木茂盛,山幽深秀丽。B项“扣人心弦”形容事物激动人心。C项“五花八门”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D项“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8.【答案】A B项缺少宾语,应在句尾加上“的盛举”;C项搭配不当,应改为“增强了科技自信和开拓了广阔前景”;D项两面对一面,去掉“是否”。
9.【答案】C通过最后一项:怀素是书法家,可以看出最后一项应为③。
10.【答案】D A项概数之间不用顿号,“十分之一、二”应改为“十分之一二”;B项“远山近水皆有情。”句号应在引号外面;C项(姜夔《白石诗说》)解释“句句无余字,篇中无长语”这句话,所以应将句号移到括号后面。
11.【答案】C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主要考查把握对联知识的能力。对联要求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对,仄起平收。本题可从词性相对这一角度排除选项。由“地有千秋”可排除AD项。由“垂宇宙”可排除B项。所以选C。
12.【答案】D颈联描写了烘茶的过程与抽丝的声音,展现了农家悠闲自得的景象。
13.【答案】C C项“所写景物极不寻常”说法错误,所写景物都是平常事物。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网
14.【答案】C A项“坐北朝南”的“朝”意为“朝向”,“康熙王朝”的“朝”指“朝廷”;B项“久负盛名”的“负”意为“担负、担任”,“不分胜负”的“负”意为“失败、输”;C项的“饥”都表示“饥饿”之意;D项“问长问短”的“短”是形容词,“短斤缺两”的“短”是动词,意为“缺少”。
15.【答案】A设问是一问一答。
16.【答案】C C项表示疑问,和原题意思不符,D项反问,意思明确,A,B两项和原题意思也一致,所以选C。
17.【答案】A慈爱和慈祥都是形容人的,由此排除C/D项;“装潢”一般指建筑物,所以排除B项。
18.【答案】B A项先写“了”,最后写“一”。C项“休”是个会意字。D项“结”是“纟”旁。B项正确。
19.【答案】D略。
20.【答案】B A项第二笔是横折折撇;C项第三笔是竖;D项第四笔是横折钩。
21.【答案】C A项“雨”和“盾”是象形,“末”是指事,“牧”是会意字;B项“耳”“角”是象形,“本”是指事,“盂”是形声字;C项“足上逃牢”分别是象形、指事、形声、会意;D项“刀”是象形,“刃”“亦”是指事,“泪”是会意。
22.【答案】A A项《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代的柳宗元。
23.【答案】C A项《药》选自《呐喊》,《采薇》选自《故事新编》;B项高尔基是苏联作家;D项《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金瓶梅》是兰陵笑笑生的作品。
24.【答案】A陈琳的代表作《饮马长城窟行》。
25.【答案】B《水浒传》的作者是元末明初作家施耐庵的作品。
26.【答案】A B项舌头属于附加式,厨房属于偏正式;C项投资是支配式,地震是陈述式;D项体验是陈述式。
27.【答案】D D项是合成词。
28.【答案】A其中“葡萄”是一个语素,其余都是一个字对应一个语素;“博物馆”“提供”“葡萄”,所以为3个词。
29.【答案】A略。
30.【答案】D《月牙儿》是老舍的小说。
31.【答案】A A项莫里哀是法国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代表作《伪君子》;C项巴尔扎克是法国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D项小仲马的代表作品是《茶花女》。
32.【答案】C A项埃斯库罗斯被称为“悲剧之父”;B项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俄狄浦斯王》被称为“十全十美的悲剧”;D项《美狄亚》是欧里庇得斯的代表作品。
33.【答案】B A项泼留希金是果戈里的作品《死魂灵》中的吝啬鬼形象;C项应为《悭吝人》;D项“被两个女儿掏空了家产,最终落魄而死”是巴尔扎克作品《高老头》中的主人公。
34.【答案】B略。
35.【答案】A略。
36.【答案】C“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是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
37.【答案】D略。
38.【答案】D写作教学应该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
39.【答案】C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是第三学段的要求。
40.【答案】C A/B/D三项中的“之”是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C项中的“之”是代词。
41.【答案】C“牺牲”在C句中意为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42.【答案】C略。
43.【答案】D“悌”本指要敬重乡中长辈,古时乡中皆是同族。后指敬爱兄长。
44.【答案】C《推开窗子看见你》的作者是金波。
45.【答案】D略。
46.【答案】C C项是刘先平的作品。
47.【答案】A A项是出自王昌龄的《从军行》。
48.【答案】B这是谢灵运用来形容自己的说法。原句为“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
49.【答案】D《后汉书》的作者是范晔。
50.【答案】D王昌龄被称为“诗家夫子”和“七绝圣手”。
2021年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模拟卷(八)
第二部分主观题
一、名句填空(8分,每空1分)
1.西塞山前白鹭飞
2.不知细叶谁裁出
3.江春入旧年
4.乱花渐欲迷人眼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论述题(10分)
【参考答案】
答: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因为,我们一线的许多老师对于“课程资源”的认识比较模糊,总认为语文课程资源建设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专家的事,我们只要按教科书教完该教的书就行了。其实这也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误区。语文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是语文实践的必要。语文课程资源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一切课程资源。对于小学语文课程,其可以开发与利用的资源很多,可以开发的素材丰富多彩。如:语文教材、学校图书室、实践基地、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相关人士,语文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师生的生活经验,校园课间文化等。因此,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进行语文课程建设和语文资源的开发是必要的,也是有条件的。(言之有理即可)
三、案例分析(12分)
可参考理论点: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3.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4.语文教育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参考答案】
答:案例中的老师既有可取之处,又有不足之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语文教育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案例中的老师,通过辩论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这样的做法符合《课标》中的理念。(评分标准:共4分,答到要点给3分,结合实际举例论述得1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语文教育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案例中的老师让学生各抒己见,以辩论赛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这样的做法符合《课标》中的理念。(评分标准:共4分,答到要点给3分,结合实际举例论述得1分)
但是,案例中的老师也有不足之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语文教育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当学生出现了偏离文本的价值取向时,老师未进行及时指正和引导,导致“花生派”和“桃子石榴派”针锋相对,结果“不但对别人有用,而且讲体面”的观点占了上风,“花生派”的神情甚是尴尬。这种做法不符合《课标》中的理念。(评分标准:共4分,答到要点给3分,结合实际举例论述得1分)
四、教学设计(20分)
【参考答案】
1.用楷体抄写正确、规范、美观。(方框内的生字为要求学生会写的生字)(评分标准:4分)
2.(一)知识与能力:会认“颊”、“喧”等字;会写“溢”、“墙”等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懂得快乐应与别人分享的道理。(评分标准:5分)
3.教学过程(评分标准:11分,要求思路清晰,层层深入,书写干净整洁):
一、谈话导入,自由推荐。
同学们,中外童话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篇篇动人优美的童话让我们深深陶醉,久久迷恋。有了童话,我们的童年生活变得绚丽多彩。
(1)你能向大家推荐自己最爱的童话故事吗?(自由推荐)
(2)老师也向大家推荐一篇童话故事,它就是王尔德的《巨人的花园》,相信同学们学了之后会有不少收获。(点击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读课文,检查生字词。
自由地朗读课文,边读边用横线划出易读错的生字词。老师进行易错字音字形的指导。强调“凝”是后鼻音。(2)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默读课文,说说巨人是个怎样的人。(开始自私、冷漠、孤独,后来因为小男孩的出现发生了改变)
三、精读课文,体悟情感
(一)研读三次训斥,读懂巨人的自私
1.引导学生到巨人叱责孩子们的话。
①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②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③“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叱责”、“洋溢”等词语。
3.出示课文插图,设计情境想象,如果这时你在巨人身边,你会对巨人说些什么?引导学生劝诫巨人
4.指导朗读,表现出巨人一次比一次生气。
(二)研读巨人的改变,读懂分享
1.小男孩的举动使巨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用直线标出小男孩的举动,用波浪线线标出巨人的变化。
①小男孩:眼睛凝视巨人;巨人:感到火辣辣的
②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巨人:抱住孩子,明白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③小男孩:亲吻;巨人:立刻拆除了围墙,擦掉了告示牌上:禁止入内四个冷冰冰的大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绽出”、“拆除”等词语。
3.设计情境想象,看到巨人的改变,如果这时你在巨人身边,你会对巨人说些什么?引导学生认同巨人。
4.指导朗读,表现巨人改变后的愉悦。
四、小结交流,拓展延伸:
从巨人的言行举止中我们感受到了他的任性、冷酷,巨人知道自己的任性和冷酷导致的不幸后果了吗?是呀,他经孩子的提醒终于醒悟了,他明白了孩子给春天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他为以前的任性和冷酷而后悔,对小男孩充满了感激,巨人获得了幸福,他的幸福来源于什么?(宽容、善良,愿意与别人共享美好的东西)是呀,巨人变得不再自私无情,他学会了给予、奉献。他想让更多的人分享到他的幸福,欣赏到花园的美丽,特意想请小朋友们帮忙,帮他写块告示牌,大家小组交流,合作写块告示牌吧。
五、作业布置
1.发挥想象,描述巨人与孩子们一起玩耍的幸福画面。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3.摘抄你喜欢的词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