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渗透时事新闻的探究 
摘要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一门“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的综合课程,在核心素养发展层面主要凸显了“价值观”、“责任意识”、“社会意识”等特征。而时事新闻具有领域广、情境性强、鲜活真实的特点,引入课堂后,可以引起学生对社会、政治、国际关系等事物的价值判断,有效助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和民族责任意识。本文旨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渗透时事新闻现状、问题作为突破口,探究当代教育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与时事新闻有效结合的策略及手段。
关键词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  时事新闻  核心素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铺开,教学改革的逐步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否跟上社会发展需求,切实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奠定夯实的素质教育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基础,成为学校教育高度关注的内容。
在信息化时代之下,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以及自媒体网络的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变得越发多元化与不可控化。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一门“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的综合课程,不仅需要在授课过程中不断体现出符合中国特社会主义发展需求的“价值观”、“责任意识”、“社会意识”等具体特征,更需要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从而推动学生的理论实践化进程,确保教学有效性不仅可以体现在教学任务的完成上,更能落实在社会需求的实践中。本文旨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渗透时事新闻现状、问题作为突破口,探究当代教育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与时事新闻有效结合的策略及手段。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渗透时事新闻必要性分析
1、时事新闻培养价值
笔者认为,时事新闻可按照影响程度分为国际社会新闻与人文社会新闻,二者虽然在影响范围与影响角度上存在去备,但都具备作为社会性事件的特定价值取向与社会判断。通过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分享与引导,学生往往可以掌握蕴含其中的价值判断基础与价值取向标准,并对国内外政治发展、国家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产生一定了解,对自我发展需
求拥有一定判断能力。
2、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需求
在新时代学生培养体系之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一方面需要满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需求,着力培养品德良好、热爱生活、勇于探究、遵纪守法的全面发展小学生。另一方面需要利用时事新闻领域广、情境性强、鲜活真实的特点,引起学生对社会、政治、国际关系等事物的价值判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课程补充必要价值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含有许多国家政策、国际关系、社会需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和民族责任意识等相关理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补充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时事新闻,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情绪,更能帮助学生对照教材深刻领悟理论的价值、特点和指向,最终,基于事实、教材理论、时事新闻的融合,获得一直的价值判,切实拥护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和政策。
二、存在问题汇总
1、素材脱离实际,处理手法粗暴
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受自身理解能力限制,饱含错综复杂国际关系的社会新闻很难在课堂上引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而就目前教师对新闻热点素材的处理手段来看,绝大多数教师都倾向于选择“高大上”的国际新闻素材作为课内补充知识。对真正与课本内容紧密相关的社会人文新闻往往视而不见。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接受到的有效信息大打折扣,所产生的的情感共鸣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教师教学形式单一,缺少评价体系
目前,绝大多数教师在处理时政新闻时,往往会选用集体诵读的方式或视频展现的方式,使学生对该社会新闻产生大致的了解。但,长期ppt式的简单灌输,不仅无法激发学生探究时政新闻背后的国家实力、科技发展的兴趣,未经处理的新闻更是会让学生觉得课堂讲授索然无味,逐步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
同时,由于教师在选择时事新闻时仅仅以发生实效性作为选择依据,而并非针对具体课程需求进行综合考量,因此,课堂时事新闻展示逐渐演变为一种既无知识点针对性,又无深入探讨必要的程序性的流程。
3、教师专业能力缺乏,教学水平有待提升
即便在课程改革的当下,部分教师为片面追求考试成绩,往往对学生采取“填鸭式”教育,课堂上“说背记”三步走屡禁不止,选择的时事新闻严重缺乏针对性、综合性、实效性,更无法当下下社会热点、民生焦点与教材知识点进行有机整合,学生只懂应试不懂思考,自然而然难以真正受到启发,开始关注生活实际,关心社会发展。
三、应对策略探究
1、合理利用教材,贴近学生生活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选择时政素材前,需要在掌握整本教材编写标准与学生学年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合理安排课时布局,将教材与新闻进行有机结合。在关于国家建设的单元为学生汇总整理国家近年来取得的重大技术突破与经济发展蓝图,同时通过呈现百年征程中华夏民族筚路蓝缕的艰苦奋斗历程与“落后就要挨打”的民族耻辱历史,激发学生奋发图强的爱国热忱与不忘初心的社会使命。在教育学生“节约粮食、珍惜劳动”的过程中,可以将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时事新闻进行汇总整理,结合《悯农》等诗词歌赋,以视频方式为学生在展现农民在田间地头辛苦劳作的形象,让学生深切感受劳动创造未来的点滴砥砺。
2、巧用现代技术,丰富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加入,让时事新闻的分享有了更多的可能。在视听结合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教育动画、视频素材、采访音频等,结合投影设备为学生构造情景学习的环境,为学生营造出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对时政新闻的情感共鸣与内心反思。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上台分享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分享欲望,或通过小组协作讨论的方式增强班级凝聚力与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德育发展需求,教师还可以定期在班级举办“时政新闻”辩论会,引导学生针对特定新闻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欲望,提升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与逻辑思辨能力。
3、结合时事热点,拓展校外实践
无论是道德与法治课堂还是时事热点新闻,都应当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带领学生亲身体会课堂理论、亲身感受新闻内涵,学生才能真正从内心深处激发出对国家发展、民族崛起、社会进步的强烈责任意识,才能真正逐步养成主动关注时政新闻的良好习惯。比如,在“培根铸魂、知史明智”模块,教师可以明确课本理论知
识的基础上,以近期“佩洛西访台”热点事件为导入,带领学生回顾历史征程,落实立德树人、培育爱国热忱。
4、提高思政教师专业能力确保教学有效性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的专业能力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课堂活动开展的趣味性。在推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与时事新闻结合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平需要得到进一步提升。一方面,教师需要通过系统的党史学习教育提升自我思想认知高度,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夯实基础。另一方面,教师需要通过对前沿教学信息的精准把握与对先进教学理念的深入理解,切实提升自身教学理论水准,在与优秀教师交流探讨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先进经验,丰富自身教学形式,形成别具一格的个人教学风格。
参考文献
[1]张小翠.劳动教育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机融合[J].江西教育,2022(28):39-40.
[2]马兆翠.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习惯养成教育[J].家长,2022(24):43-45.
[3]彭龙瑞.拓展思政教育渠道 厚植学生家国情怀——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构建[J].学周刊,2022(26):34-36.DOI:10.16657/jki.issn1673-9132.2022.26.012.
[4]张正祥.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的思考[J].文理导航(下旬),2022(09):76-78.
[5]马彩钰.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索[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2(Z2):128-129.DOI:10.13617/jki.sxnedu.2022.z2.039.
[6]黄志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天津教育,2022(22):174-176.
[7]吴睿.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合德育理念的策略——以五年级为例[J].试题与研究,2022(22):92-94.
近期时政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