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时政热点教学的有效策略
摘要: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有着很强烈的叛逆心理,很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做出错误的举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要兼顾智育与德育,重视对时政热点的渗透教学,以此来提高初中生的政治思想水平和道德水平。在本文中,笔者详细论述了将时政热点引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几点教学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时政热点;渗透;教学策略
引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现阶段,网上充斥着各种虚荣、拜金、资本主义言论,严重污染初中生的心灵。针对这一现象,教师要注重对时政热点引入,通过在课上分析时政新闻为初中生渗透道德与法治方面的基本知识,提升其独立思考能力、理性分析能力与思辨能力,促进初中生生成良好的道德素养与政治素养。
1.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时政热点的重要意义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反垄断政策、三胎政策、双减政策的出台对我国不少产业发展的影响深远。素质教育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不应只停留在基础知识教学与习题教学上,更应该加深对初中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时政热点引入到初中课堂当中,能够让初中生了解当下国内、国外发生的重大变革,使其能够根据变革内容调整自身学习方向[1]。在课上对时政新闻进行讲解,能够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减少学生课上瞌睡、走神、传纸条等消极学习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此外,教师在课上与学生共同分析当下的时政新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能够避免学生独自在网上冲浪,减少国外媒体、国内营销号对学生的影响,获得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胜利。
1.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时政热点的具体措施
1.
深入挖掘教材内涵,选择合适的时政素材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中涉及到很多思想政治方面的教学内容。工作中,教师要注意深入
挖掘教科书的主题教学内容,并根据主题教学内容上网收集相关政教学素材,保证时政热点与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2]
比如,在《国家利益至上》一课的备课过程中,教师深入挖掘本课教学主题,确定“培养学生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目标,教师在网上收集“孟晚舟案”相关内容,并将这一时政热点引入课堂教学中:“孟晚舟女士于2018年12月1日在温哥华被捕,经中国政府不懈努力,孟晚舟女士于当地时间2021年9月24日包机回国。”根据这一新闻,教师设计教学问题:“什么原因导致孟晚舟被扣留加拿大?”“美国为何放弃印度孟晚舟?”“孟晚舟案对我们有什么启示?”通过递进问题难度引发同学们的深思,使其意识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为其树立“与所有损害国家利益制定行为坚决斗争”的观念。
1.
创设时政教学情境,调动热点新闻学习兴趣
分析新闻内容的过程是很枯燥的。教学期间,教师要注意运用新颖的教学手段进行新闻分
析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到热点分析过程当中。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播放与新闻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视频内容,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其为课堂学习兴趣[3]。在创设情景时,教师要注意情境内容需要符合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
比如,在《网络生活新空间》一课的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大纲中“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这一教学难点,为同学们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小明是一名大学生,这天他在网上受到一名自称是某某银行工作人员的信息,工作人员通知小明误操作将银行卡绑定了某一APP的扣款业务,如果不接触绑定,每月会被扣款五百元。”教师暂停视频,并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做?”很多同学回答:“我会按照工作人员的指示操作!”教师继续播放视频:“小明按照指示流程操作,完成操作后自己卡内的一万六千元被划走。”很多同学们产生疑问:“怎么会这样?”同学们感同身受,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在教师的指引下探究“男子网恋被骗104万”、“下载插件发送验证码被划走银行卡内全部余额”等新闻。探究新闻过程中,同学们自觉树立了网络安全防范观念。
1.
课上进行案例教学,提升学生理性分析能力
案例分析教学是深化学生学习思维、提升学生分析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整合课堂教学内容,根据教学需求为学生提供时政热点教学案例,围绕案例内容组织小组讨论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4]
比如,在《自由平等的真谛》一课的教学中,教师结合本课中“法治与自由的关系”主题教学内容让同学们讨论“美国费城‘丧尸’一条街”、“2021美国发生108起击案”、“美国合法化”、“中国全面禁”、“云南禁毒主战场”等新闻。部分同学认为:“美国提倡平等自由,公民的权利得到了尊重。”另一部分同学认为:“美国所谓的‘自由’超出了限制,过度的自由会诱发混乱,比如美国街头经常发生的机案。”通过对相关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与交流,同学们能够明确“不存在绝对的自由,自由平等的真谛在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不是个人放任个人为所欲为”这一概念,自觉拥护党的领导。
1.
组织时政教学活动,培养时政探究学习习惯
1.
组织新闻广播站活动,增强学习积极性
要加强时政热点渗透教学的效果,就需要培养学生阅读时政新闻的能力与习惯。现阶段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学生可以借助相关电子设备浏览最近的时政热点[5]。基于此,教师在班级内组织广播站活动,由班内学生轮流担任新闻广播站“主播”,负责收集最近一周发生的时政热点新闻,并与班内其他学生分享。同时,教师为活动量身定制奖惩措施,予以表现优异的学生奖励,调动其新闻收集、新闻阅读、新闻分享积极性,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其学习能力。比如,在《延续文化血脉》一课的教学中,由新闻广播站“主播”为同学们分享“河南省端午晚会”、“河南省中秋晚会”、“李子柒油管视频”等新闻内容。在分享新闻过程中,“主播”深入挖掘新闻内涵,论述了我国文化自信、文化输出对国家之间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性。
1.
组织新闻辩论赛活动,培养思辨能力
在课上组织新闻辩论赛活动,可以锻炼学生信息收集能力、理性分析能力与客观思辨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综合课程内容、时政热点确定辩论主题,在活动期间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基础表达能力[6]。比如,在《公平正义的守护》一课的教学中,教师结合《以案为鉴—为人情所困的副秘书长》新闻内容组织辩论活动:“你是某一机关的实权岗位,做生意的亲侄子请你去五星级酒店吃晚餐,你去不去?”正方辩手认为:“不应该去,这是对‘我’的‘围猎’,慢慢腐蚀‘我’。”反方辩手人为:“只不过是家人之间的一顿饭,不应该这样草木皆兵。”在激烈的辩论过程中,正方辩手举出新闻中涉案人物“刘俊”的案例,提出了“钱权交易不分大小,一旦开始就不会停下来”的论点,最终取得了辩论赛的胜利。在辩论期间,同学们能够根据新闻内容举一反三,思辨能力大大增强。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时政热点,有利于调动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积极性,深化初中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认知,提升其综合能力。初中政治教师要注意不断提升自身教学实力,积极学习我国新出台的法律法规、政策条例,积极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初中生的理性探究思维与时政分析习惯。
近期时政热点新闻
参考文献:
[1]孔春香.时政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新智慧,2020(36):37-38.
[2]戴涛.浅谈新闻资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价值[J].考试周刊,2020(98):115-116.
[3]包诗梅.浅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时政教学及应对策略[J].吉林教育,2020(Z4):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