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期中冲刺——课外阅读拓展
范围:第1-4单元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成绩        .
一、读下面关于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24届冬奥会将于2022年2月4日至2022年2月20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举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冬季奥运会,北京、张家口同为主办城市。此次冬季奥运会设7个大项,15个分项,109个小项。北京将承办所有冰上项目,延庆和张家口将承办所有的雪上项目。北京将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举办过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城市,也是继1952年挪威的奥斯陆之后时隔整整70年后第二个举办冬奥会的首都城市。同时中国也将成为第一个实现奥运“全满贯”(先后举办夏季奥运会、残奥会、青奥会、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国家。
材料二冬奥会吉祥物问世是在1968年的格勒诺布尔冬奥会上,当时是一个身上印着法国国旗红白蓝三的滑雪人。有意思的是,这个吉祥物的设计只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但销量特
别好,因此吉祥物也成了历届冬奥会的一部分。但这个吉祥物并不是官方的奥运吉祥物,真正的官方吉祥物在1972年夏奥会诞生,冬奥会的首个官方吉祥物是1972年因斯布鲁克冬奥会的雪人Schneemandl(德语)。
材料三2019年9月17日,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冰墩墩”形象来源于熊猫,之所以起这个名字是因为冰象征纯洁、坚强,是冬奥会的特点。墩墩,寓意健康、活泼、可爱,契合熊猫的整体形象,象征着冬奥会运动员强壮的身体、坚忍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在设计上,熊猫形象与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壳相结合,体现了冬季冰雪运动和现代科技特点。头部外壳造型取自冰雪运动头盔,装饰彩光环,其灵感源自于北京冬奥会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流动的明亮彩线条象征着冰雪运动的赛道和5G高科技;左手掌心的心形图案,代表着主办国对全世界朋友的热情欢迎。整体形象酷似航天员,寓意创造非凡、探索未来,体现了追求卓越、引领时代,以及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
1.第24届冬季奥运会的主办城市是(  )
A.北京  B.张家口  C.延庆  D.北京和张家口
2.截至2022年,中国承办过几次冬季奥运会?(  )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五次
3.下列关于2022年冬奥会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北京是历史上第一个举办冬奥会的首都城市。
B.2022年冬奥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五次举办冬奥会。
C.北京将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举办过夏冬两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城市。
D.晓东对冬奥会期待已久,他打算去延庆观看2022年冬奥会的冰上项目。
4.下列关于冬奥会吉祥物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冬奥会的首个官方吉祥物是一个身上印着法国国旗红白蓝三的滑雪人。
B.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形象来源于熊猫。
C.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有四个,是成员最多的冬奥会吉祥物。
D.2018年8月18日,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就已经问世。
5.关于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形象设计,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冰墩墩”寓意着健康、可爱、活泼。
B.“冰墩墩”以熊猫为原型设计创作,这充分体现了主办国对全世界朋友的热情欢迎。
C.“冰墩墩”在设计上将熊猫形象与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壳相结合,时尚,销量特别好。
D.“冰墩墩”整体形象酷似航天员,象征着航天员追求卓越的精神。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爱红杜鹃(节选)
离开黄龙沟已经两年多了,我却经常想起那万绿丛中的杜鹃花。
那时,每当花开时节,我都要上山去采杜鹃花。有一次,我看见一位老爷爷正把一束杜鹃花放在墓碑上写着“革命烈士之墓”的墓前。我便问老爷爷:“这里怎么有烈士墓呀?”他看了
我一眼,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有三个八路军伤病员在这个村子里边养伤,边帮乡亲们干活,还向乡亲们宣传革命道理。乡亲们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精心地照料他们。
残奥会时间2022几号到几号他们很喜欢杜鹃花,说她是中国革命胜利的象征。后来,日军进村扫荡,为了掩护乡亲们安全转移,他们拖着受伤的身体,穿行在杜鹃花丛中,把敌人引到这个山坡上。最后子弹打光了,他们就拉响冲入敌,与敌人同归于尽了。
望着老爷爷放在墓前的杜鹃花,我仿佛看见了当年军民鱼水情深的动人情景,仿佛看见了烈士们宣传革命道理时的亲切画面和英勇抗敌、慷慨赴死时的悲壮场面。是他们,是无数像他们这样的人,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望着满山遍野的杜鹃花,一簇一簇,像一片片红霞,散落在山坡上;像一团团火焰,映红了幽静的山野。她默默地点缀着大自然,散发出阵阵芬芳。那么美好,那么可爱,她的蓬勃旺盛,不正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象征吗?
红红的杜鹃花,她是烈士们的鲜血浇成的,她扎根在祖国的大地上,永远不会凋谢,永远
开在我们后来人的心上。
1.短文写了三个八路军伤病员的什么故事?根据内容,完成思维导图。(3分)
                帮乡亲们_______,宣传___________
三个伤病员     喜欢___________
掩护____________,与敌人______________
2.八路军伤病员把杜鹃花作为(    )的象征。(1分)
A.中国革命胜利   B.美丽事物   C.春天   D.植物
3.“我”看到墓前的杜鹃花,联想到了什么?用“____”画出来。(2分)
4.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是(    )(2分)
A.杜鹃花每年都会开放,她的生命力十分旺盛。
B.红红的杜鹃花是烈士们的鲜血浇成的,所以开得长久。
C.用鲜血换来革命胜利的先烈们会被中国人世世代代地铭记于心。
D.杜鹃花扎根在祖国的大地上,永远不会凋谢。
5.根据短文内容填空。(4分)
这篇短文以________为线索,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赞扬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抒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①直到今天,我才知道,故乡,是有密码的。
②故乡的密码,隐藏在方圆几十里的盐湖下。一年又一年,盐把根深深地扎在土壤深处,然后奋力地开出一朵朵硕大洁白的盐花。打捞上来的盐,堆积成山,像从苍穹飘落的云,苍凉的土地瞬间羽化成仙。沿湖而居的父辈,就靠着盐湖吃饭。一辆毛驴车,一只铁耙,一把铁锹,一包干粮,一身使不完的力气,便是下湖人的所有。他们在盐湖里打捞生活的依靠。日复一日,脚下的雨靴被盐渍浸得发白。发白的,还有他们头顶的黑发和额角的皱纹
③故乡的密码,隐藏在庄稼地里。春夏秋冬,这一片一片的庄稼地里,长过麦子,长过玉米,长过高粱,也长过辣椒,长过西瓜,长过胡萝卜和大白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咸涩的汗水,漫长的熬煎,从来都不会一无所获。只有劳动,辛勤的劳动,才会唤醒每一株庄稼,成就每一株庄稼。
④故乡的密码,隐藏在水光潋滟的水塘里。欢快拔节的芦苇、有点风吹草动就惊慌失措的青蛙……燥热的午后,小儿们扑腾起的小小水花,就像莹润的童年,好像并没有被岁月雨打风吹去。
⑤故乡的密码,隐藏在枝繁叶茂的林间。麻雀、乌鸦、喜鹊,是乡村的常客。它们时而聚集,叽叽喳喳,像是开一场热闹非凡的辩论会;时而疏离,遗世独立,自成林间淡墨疏痕似的一笔点缀。
⑥故乡的密码,隐藏在家里。栅栏边、庭院旁、吱吱呀呀的木门里、屋檐下、窗棂间、土炕上……一个个生命在这里呱呱坠地,蹒跚而行,步履矫健地走出高高的门槛,走向曲曲折折的远方。一缕缕炊烟在这里袅袅而上,流散在天际。炊烟里,有柴米油盐酱醋茶,有慈爱的母亲、沉默的父亲,有一碗又一碗叫作烟火气息的羹与汤。
⑦从前,只是片面狭隘地以为,故乡就是迎接生命的那个地方。流光辗转,才慢慢懂得,故乡是有密码的,就像一个人的DNA,在肌理、在血液、在灵魂深处。
⑧吮吸着故乡的乳汁,品咂着故乡的味道,回忆着故乡模糊的面影。远游的人,虽然印刻了故乡的密码,却与故乡隔了万水千山。念及此,不禁黯然神伤,不能自已。
——选文有删改
1.短文第④自然段主要描写的是(    )。(1分)
A.芦苇的生长     B.午后的燥热
C.林间的热闹     D.童年的快乐
2.短文第⑥自然段中的“曲曲折折的远方”的含义是(    )。(1分)
A.绵延的大山     B.曲折的人生
C.遥远的他乡     D.蜿蜒的山路
3.短文第⑧自然段中,远游的人“黯然神伤”的主要原因是(    )。(1分)
A.远离故乡       B.炊烟袅袅
C.旅途漫长       D.故乡模糊
4.把短文第②~⑥自然段的总起句概括成一句话,填写在横线上。(2分)
故乡的密码,隐藏在________、庄稼地里、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5.第③自然段连用六个“长过”,突出了庄稼的________;引用诗句,体现了父辈们_______________;“唤醒”“成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父辈们对庄稼的________。(3分)
6.品读第②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表达感情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失去的一天(节选)
[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清晨,妈妈去上班,她叫醒9岁的佩佳,对他说:“你已经放假了,今天的任务是在农舍旁边栽一棵树,读完《远处的青山》这本书。”
佩佳想再睡一会儿,妈妈上班的时候睡觉才香呢!于是他又睡了。当他再次醒来时,太阳已经当空,他想马上开始干活儿,可他又想了想:还来得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