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农业对外合作政策和国际合作 典型案例分析
1.创新专业化、多元化、国际化的涉外律师服务
允许外国和香港、澳门律师事务所驻海南代表机构从事部分涉海南的商事非诉讼法律事务。
鼓励具备条件的律师事务所实行公司化管理,允许按照有关规定设立公司制律师事务所。
允许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造价工程师、专利代理人等其他专业人士成为特殊普通合伙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
普通合伙律师事务所的设立资产数额降至10万元。
特殊普通合伙律师事务所的设立人数和设立资产数额,分别降至10名以上和100万元。
律师业务范围扩大到“代为办理招商引资、商标、专利、商事登记、不动产登记等法律事务”。
截至2020年10月31日,引进1家外国律师事务所在海口设立代表机构;新设立香港与内地的
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2家;全国首个非法律专业人士作为合伙人的特殊普通合伙律师事务所落地。
2.离岛免税进口化妆品抽样即放行
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特定附条件放行创新模式,对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测的离岛免税化妆品,抽样合格即放行通关。被命中抽样送检化妆品的放行时间从7天压缩至1小时内,实现海南离岛免税进口化妆品口岸“零等待”。
截至11月10日,实施新模式放行化妆品15批次、20.13万件、货值8329.4万人民币。
3.创设便捷高效的国际船舶登记程序
明确在海南全岛依法设立的企业所有、融资租赁或光船租赁的国际船舶注册船籍港为“中国洋浦港”。
将原来实行的初审、复审、审批三级审查制度改为初审、审批两级审查。
对涉及海事管理机构签发、签注的18种船舶证书、文书实施并联办理。
允许申请人先行在线申请办理国际船舶登记,在领取登记证书时补交符合要求的书面材料。
对转籍到“中国XX港”登记的船舶,允许申请人在上一港注销的同时,申请办理国际船舶所有权登记和国籍登记,保障船舶在转籍期间的正常营运。
政策实施后,将单个事项的办结时限从7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并联办理的最多2个工作日办结所有事项,平均为每艘国际船舶节省近90%的办证时间,使国际船舶提前15天投入营运,预计增加约60万元的营运收益。
4.南繁基地植物检疫联巡联检
各省南繁单位可在线办理南繁产地检疫申报和南繁登记等审批手续,办理结果可快递送达。
通过创新植物检疫监管新模式,产地检疫覆盖率同期提高10%以上,样品判断准确率达100%。2020年9月以来,产地检疫申报单位数量明显增多,比上年同期增加20%以上。
5.创建管理体制扁平化、土地置换规范化、科研合作国际化的国家公园新模式
首创扁平化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和双重管理的国家公园综合执法管理机制。
开创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置换的生态搬迁新模式。
打造国际科研合作平台和海南长臂猿联合攻关新机制,组建面向全球开放的国家公园研究院,开展海南长臂猿保护研究全球联合攻关。
将海南岛95%以上的原始林,55%以上的天然林等生态区位最重要的区域纳入实施严格保护;生态补偿项目对居民收入增加具有最为显著的影响,占总体贡献的60%以上;国家公园研究院已汇集了国内外300多名生物学、生态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多层次的优秀人才,与全球和国内许多知名智库、高校及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
海南人才在线招聘信息6.创建市场导向人才评价引进新机制
出台《海南自贸港高层次人才分类标准(2020)》,将海南自贸港所需各个领域、各个类别人才纳入评价范围;以薪酬水平为主要指标,采取反映薪酬水平的纳税额评价人才;破除唯“帽子”倾向,不再保留引育性人才项目“帽子”;将国际上所公认的人才评价指标尽可能纳入进来;与时俱进、不拘一格评价新业态人才。同时,配套制定《海南自贸港高层次人
才认定办法》。
创新“四方目录”引才模式,建立由“企业提出用工需要、行业协会梳理汇总、主管部门把关调整、外专部门对外发布”的外籍人才工作许可管理机制,支持用人单位根据目录自主引进外籍人才。
截至目前,全省已认定各类高层次人才突破1.3万人,有1.1万多名外籍人才来琼工作居留,同比增长超过50%。
7.打造政务信息化、生活线上化、服务链上化的“码上办事”综合平台
实现政务事项的掌上预约、掌上办理、掌上跟踪,平台提供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2691个,已接入可掌上办理政务服务事项1559个、公共服务166个。
整合个人身份证、驾驶证、社保卡等个人证件,接入19类常用法人证照,打通医保卡、社保卡、健康码、乘车码等各类卡码环境。
服务范围覆盖各项公共生活、文体娱乐、旅游出行、离岛免税、进口免税日用消费品、跨境电商等自贸港热点应用场景。
自8月1日正式上线以来,“码上办事”累计注册用户已突破130万,周活跃用户达30万;吸引1500余家商户入驻,覆盖交通出行、航空、跨境购、离岛免税、餐饮等多个领域。
8.增值税发票申领“白名单”免检用票即时办结
赋予入围优质企业最大尺度“用票自由”,“白名单”企业在线自主申请调整发票数量或最高开票限额,税务机关即在线“免检用票、即时办结”。
执行“白名单”企业出入“动态管理”,入围企业如发生欠缴税款、虚开发票等严重税收违法事项,立即剔除出“白名单”,并对其进行风险管理。
“设定“白名单风险体检”程序,强化对企业用票实时监管,做好风险异常情形分类管理,把好“三道关”严控企业“用票风险”。
截至11月9日,海口入围“白名单”企业共14139户,惠及全部正常用票一般纳税人的72.27%,所涉及的税收收入占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税收总量的71.71%。
9.“评价增信+金融服务”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建立一套针对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评价指标体系,共涉及四个方面企业信用、经营状况、守法诚信等9项指标。
对已进行综合评价的申贷企业,银行按照“贷款优先、利率优惠”原则,在贷款方式、贷款条件上实行区别对待、分类管理,按等级享受银行信贷政策。
对选择“综评贷”的民营企业,进一步精简贷款材料,简化审批流程;对资料齐全的,当日受理,原则上调查完后48小时内完成审批。
自今年10月14日“综合评价+金融”模式实行以来,截至11月30日,参评办理“综评贷”的民营企业达20家,为6家企业发放贷款,金额1亿元;为7家企业审批授信,金额合计1.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