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背景
互联网+”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发展的新经济形态,正在迅速兴起,也得到了中国政府的大力扶持[1],成为工程实践、科学研究及信息服务领域新的研究热点。2014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当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金融”概念[2];2015年3月,马化腾以“互联网+”为主题,向全国两会提出,希望能从顶层设计层面制定国家的“互联网+”生态战略[3];同月,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互联网+”概念,并明确提出要从国家战略角度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4];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正式从顶层设计层面部署了包括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益民服务、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在内的11项行动计划[5]。“互联网+”顶层设计可以实现目标导向下的全局规划,以整体视角和全局思维对整个区域、行业、领域的发展和运行进行规划、协调,从而对该区域、行业、领域的各种能动因素进行协调管理和有机整合,发掘彼此优势,致力于“互联网+”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制定完善、科学、合理的“互联网+图书馆”顶层设计,是“互联网+”理论与技术在图书馆行业或
“互联网+图书馆”顶层设计相关问题研究*
张兴旺1李晨晖2
(1.桂林理工大学图书馆广西桂林541004)
(2.桂林理工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制定完善、科学、合理的“互联网+图书馆”顶层设计,是“互联网+”理论与技术在图书馆中应用的先决条件。文章简要分析了国内“互联网+”顶层设计发展态势,结合其顶层思想与框架,提出“互联网+图书馆”顶层设计框架由设计纲领、功能体系与保障体系组成,指出功能体系应由知识服务、资源环境、信息建设、基础设施与应用集成等五个层面组成,最后指出了“互联网+图书馆”顶层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研究认为:“互联网+图书馆”顶层设计成果必须具备科学性、全局性、可靠性和可操作性;“互联网+图书馆”顶层设计是一个不断完善和优化的过程;怎样将顶层设计成果的贯彻落实到具体的实施与推广工作中去是“互联网+图书馆”顶层设计关键问题之一。
关键词:图书馆;互联网+;顶层设计;大数据知识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0.7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15104
Study on Top-level Design of"Internet+Library"
Abstract To make perfect,scientific,reasonable top-level design plans for"Internet+library"is the prerequisite for the application of"Internet+"theory in library.After a brief analysis of domestic"Internet
+"top-level design,it is found that the framework of top-level design for"Internet+library"consists of design program,function system,and security system.The function system is made of knowledge service system,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infrastructure and application integration.The"Internet+library"top-level design needs to pay attention to several problems in the design process.It is believed that"Internet+library"top-level design results must be scientific,overall, reliable and maneuverable.
Key words library;Internet+;top-level design;big data knowledge service
*本文系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图书馆移动视觉搜索机制及应用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5YJC870012)、2013年广西哲社“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大数据知识服务体系的广西数字图书馆战略规划模型与实证研究”(项目编号:13CTQ001)与2014年广西教育厅一般项目“适应用户兴趣变化的移动个性化信息服务进化机制研究”(项目编号:YB2014152)研究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2015-09-10;责任编辑:魏志鹏
·特别策划:“互联网+”与图书馆·
领域中应用的关键要素之一。
目前,国内部分地区的公共及高校图书馆已开展了“互联网+图书馆”顶层设计工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2015年7月20日浙江图书馆联合全省11个市级公共图书馆发布的《浙江省公共图书馆“互联网+”行动计划》,正式拉开了国内图书馆领域“互联网+图书馆”行动计划实施的帷幕。尽管如此,国内相关理论与应用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顶层设计方面,图书馆领域需要借鉴国内已有理论与应用研究成果,但又不能完全照搬。一方面,由于不同区域、行业或领域对“互联网+”的顶层设计本身的理解不同,其顶层设计的规划思路及建设模式有着一定差异,如不考虑区域、行业与领域差异,采取“一刀切”的战略规划,就容易陷入“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的误区;另一方面,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图书馆人应顺应潮流,尽早谋划图书馆事业的生存与发展,用“互联网+”思想与技术提升图书馆服务,而顶层设计问题则是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首要难题。因此,有必要对“互联网+图书馆”的顶层设计本身进行相应的探讨。
2“互联网+图书馆”顶层设计框架
2.1国内“互联网+”顶层设计发展态势简述
为了更好地了解国内“互联网+”发展态势,笔者对国家各部委、省市自治区及各行业协会进行了网络调研,发现已有十多家部委、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及二十多个行业协会等已从顶层设计层面筹划部署了相应的“互联网+”行动计划。正由于中国政府从顶层设计层面开始部署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使得我国“互联网+”事业的顶层设计研究与部署迅速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1)国家各部委积极参与起草、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如商务部发布的《“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6]、交通部推进实施的“互联网+便捷交通”“互联网+高效物流”专项行动计划[7]、国家发改委正制定的“互联网+”行动计划[8]等。
(2)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纷纷结合地方发展需要,从顶层设计层面推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如广东的《广东省“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2020年)》[9]、上海的《上海市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10]、四川的《四川省2015年“互联网+”工作重点方案》[11]、海南的《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互联网产业的若干意见》[12]等。
(3)各行业、协会与学会等结合自身行业特点,从顶层设计层面设计了本行业、领域的“互联网+”行动计划,如中国互联网协会等联合推出的《“移动互联网+”行动计划》[13]、浙江省公共图书馆联合推出的《浙江省公共图书馆“互联网+”行动计划》[14]、基金业协会发布的《资产管理行业“互联网+”行动计划》[15]等。
2.2“互联网+图书馆”顶层设计框架
“互联网+图书馆”是一个大型的复杂系统。“互联网+图书馆”顶层设计是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知识服务理论,在文化建设、服务建设、资源建设、管理建设和生态文明等五位一体全局规划部署指导下,以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突出问题为指引,立足图书馆现实基础,强调其资源与服务优势,从全局与整体视角
出发进行“互联网+图书馆”总体架构设计。“互联网+图书馆”顶层设计在明确的生存与发展目标牵引下,全局规划经济、文化、社会、资源、服务、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协同发展,依据图书馆所属类别,调动政府、社会、企业和用户等各方资源的积极协作,综合思想、理念、技术、法律、制度、方法与工具等多种元素的有机融合与协同创新,确保“互联网+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目标的实现。
结合国家各部委、各省市自治区、各行业协会关于“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顶层设计思想与基本框架,笔者认为,“互联网+图书馆”的顶层设计框架主要指的是在进行“互联网+图书馆”顶层设计时必须考虑到的全局性关键影响因素,以及各影响因素彼此之间的关联关系(见图1)。从顶层设计的全局性战略规划角度来看,“互联网+图书馆”就是在一套科学、明确、合理的设计纲领指导和协调下,在一套系统、科学的功能体系和保障体系支持下的多层次、多区域、多类型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层面的系统性升级,以及这些体系间相互协作创新所得到的阶段性创新成果的集合。
3“互联网+图书馆”顶层设计纲领及保障体系
3.1“互联网+图书馆”顶层设计纲领
“互联网+图书馆”本质是“互联网2.0+服务2.0+
创新2.0”的服务创新模式,是创新2.0与互联网2.0下图书馆知识服务发展的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与互联网2.0推动下的图书馆知识服务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服务创新的新形态。“互联网+图书馆”有助于推动形成图书馆大数据知识服务生态系统[16]。“互联网+图书馆”不仅仅体现在管理与服务技术上的“+”,更是知识服务理念、思维、模式与创新上的“+”,而“以用户为中心”推动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创新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
“互联网+图书馆”顶层设计纲领是指导和规划“互联网+图书馆”设计、建设、发展和推广的指引体系(见图2)。“互联网+图书馆”功能体系及保障体系都需要服从纲领所制定的设计愿景、战略目标、行动纲领、基本原则、建设规划、建设方案、实施策略及评价体系等。
“互联网+图书馆”的设计愿景主要是为了让用户方便快捷地获取图书馆资源、满足其各种各样的知识服务需求。智慧图书馆、绿图书馆、生态图书馆和云图书馆是图书馆发展的四个具体目标。为了实现以上描述的设计愿景与战略目标,首先需要制定相关的行动纲领与基本原则。“互联网+图书馆”行动纲领主要对其战略目标的确定、主要措施的制定与完善等进行指导与规划,也包括确立“互联网+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思想、理念和计划。在制定行动纲领的同时,须按照确立的基本原则、核心观念与基本宗旨来对“互联网+图书馆”的各项建设与发
展工作进行指导和引领,保证相应的建设目标、效果及进程能符合“互联网+图书馆”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实际需要。
为了保证“互联网+图书馆”设计愿景与战略目标的有效实现,依据前面的分析,结合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实际,制定并确立相应的建设规划、建设方案、实施策略与评价体系。“互联网+图书馆”建设规划是基于“互联网+”的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现状、区域与行业定位、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战略目标而开展的整体性、系统性规划设计工作。通过对“互联网+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目标、定位、原则、业务进行整体、全面和科学的规划设计,达到提升图书馆管理与服务能力、促进知识服务协同创新和提高用户获取知识服务能力等目的。“互联网+图书馆”建设规划涉及内容较广,包括建设目标、服务范围、建设全生命周期、体系架构、建设内容、重难点问题和保障措施等。“互联网+图书馆”建设方案和实施策略是实现其建设规划、战略目标和设计愿景的重要手段、方法与工具,二者的确立依赖于设计愿景、战略目标、行动纲领、基本原则与建设规划的确定。而评价体系则是评估和检测“互联网+图书馆”建设体系是否成功、建设效果是否明显、顶层设计是否合理的重要手段与方法之一,也是“互联网+图书馆”顶层设计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包括机构用户、个体用户等在内的用户体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对“互联网+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效果具有最终的评价资格。借助于评价体系能不断完善和修改“互联网+图书馆”管理与服务体系,掌控其建设与发展方向,同时,也能对“互联网+图书馆”顶层设计体系、建设效果、管理与服务效果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与检测,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和完善,确保其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和生存。
图1
“互联网+图书馆”
顶层设计框架
图2“互联网+图书馆”
顶层设计纲领
3.2“互联网+图书馆”保障体系
从国务院、国家各部委、各省市自治区及各行业协会制定的“互联网+”行动计划及其发展生态战略来看,
图书馆将面临的“互联网+”的思想、理念与技术的冲击有可能是空前的。但由于“互联网+图书馆”这一思想、理念与模式暂无成功的案例与模式可供参考,使得“互联网+图书馆”会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和机遇。面对诸多可能发生或存在的问题与挑战,需要“互联网+图书馆”保障体系来保证其能够顺利实现。“互联网+图书馆”保障体系必须服从其行动纲领的指导与引领,主要分为标准规范保障体系、政策法律保障体系、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保障体系与服务运营保障体系等多个方面,从而保证“互联网+图书馆”功能体系的有效运转与协同创新,确保“互联网+图书馆”设计愿景与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1)标准规范体系。由于目前“互联网+图书馆”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体系,支持“互联网+图书馆”的平台、工具与方法也没有统一的标准,这就给“互联网+图书馆”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带来了一定困难。如何结合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实际,制定与“互联网+图书馆”相关的标准规范、应用规范、服务协议、交互协议与互操作标准等,就需要进行深层次的探讨。
(2)政策法律体系。根据我国“互联网+”发展现状来看,目前主要停留在制定国家、地区与行业的行动计划或战略规划这一层面上,国务院、国家各部委、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与各行业协会虽然出台了一些行动计划、发展意见等战略性文件,但仍没有针对性的政策、法律与法规出现,且相应的行动计划、发展意见、发展规划等仍处于政策发布阶段,尚未落到实处。因此,与“互联网+图书馆”相关的政策法律体系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3)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体系。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一直是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备受关注的核心问题,在“互联网+”时代显得尤为突出。“互联网+图书馆”体系处于泛在、物联、移动的开放网络环境中,移动互联网固有的开放性、扁平化、移动性使其更易受到安全攻击、信息与隐私泄漏的威胁。因此,如何从硬件、软件及管理层面修改与完善这一体系就变得非常重要。
(4)服务运营体系。在“互联网+图书馆”体系中,无论是其标准规范的制定、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实行,还是“互联网+图书馆”日常的管理与服务工作,都脱离不了“互联网+图书馆”的服务运营体系。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服务运营体系是“互联网+图书馆”体系生存与发展最基本的保障体系。
4“互联网+图书馆”功能体系
结合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实际,从“互联网+图书馆”设计愿景和战略目标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其功能体系,可分为五个层面:知识服务层面、资源环境层面、信息建设层面、基础设施层面和应用集成层面。五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彼此之间的协同、交互使其成为“互联网+图书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体系。反过来,“互联网+图书馆”体系的建设与发展也会直接对五者的本体拓展提升与协同创新产生积极的影响。
4.1知识服务层面
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FLA)1975年在法国里昂召开了图书馆职能的科学讨论会,会议一致认为,现代图书馆的职能有四种,即:(1)保存人类文化遗产;(2)开展社会教育;(3)传递科学情报;(4)开发智力资源[17]。换句话来说,存储信息、服务社会、传播知识与开发资源是图书馆的重要功能,更是促进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而在新信息环境下,四者均离不开知识服务这一主体层面。
“互联网+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强调知识、能力、资源与过程等以服务形式进行有机融合,在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环境中自由流通。在图书馆知识服务过程中,能够实现信息资源的自由存储、知识服务动态的协同创新、知识传播过程的智慧管理、服务资源开发的智慧控制、知识服务的横向拓展、信息与知识多维度深层次的智慧分析,从而满足知识服务纵向拓展以满足急剧扩张的用户知识服务需求。
在本体构建层面,建设完善的知识存储体系保障多元化知识资源、多层次知识服务资源集的形成和用户知识服务获取能力的提升;发展知识服务创新体系促进“互联网+图书馆”设计愿景与战略目标的实现,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协同创新体系,鼓励图书馆知识服务主客体的积极参与;通过知识传播体系提升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竞争力,注重传统图
书馆服务内容的保护和发扬,并积极开拓新型知识服务形式,造就鲜明图书馆知识服务个性,弘扬先进知识服务精神,鼓励先进知识服务产业和模式的发展;建设科学、先进的知识服务资源开发体系,尤其需要建立起开放式的大数据知识服务生态系统,保证知识服务资源开发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顺利执行,并做好其与外部生态体系之间的无缝链接和有机融合。
在“互联网+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自身本体功能构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先进理论与技术的作用,进一步提升“互联网+图书馆”知识服务建设与发展水平。知识服务体系采用诸如大数据系统与分析平台[18]、MOOCs平台[19]、数据挖掘云平台[20]、移动视觉搜索系统[21]为代表的公共研发平台等信息化平台与技术,实现“互联网+图书馆”知识服务协同创新和知识共享。
4.2资源环境层面
资源环境是图书馆赖以生存和发展、运行和成长的物理环境,是用户获取信息资源及知识服务的外部环境,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物理图书馆到数字图书馆、智慧图书馆、“互联网+图书馆”,资源环境层面首先面临着图书馆自身本体功能的建设与完善,才有可能实现图书馆知识服务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实现绿图书馆、生态图书馆、智慧图书馆、云图书馆的战略目标。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建设图书馆软硬件资源与知识服务空间,发展高知识产出低资源消耗的智慧知识服务、建设绿资源环境、绿空间环境、绿信息环境等图书馆绿单元,实现图书馆资源环境的高效低耗应用、知识服务资源的重构等一系列举措来推动绿图书馆、生态图书馆与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同时,明确掌握图书馆、图书馆资源环境、知识服务创新与用户之间的“互联”关系,由这些“互联”关系来维系图书馆物理资源环境与虚拟信息空间的“智慧互联”。事实上,这种“智慧互联”的方式、规模、质量、模式和效果直接决定了“互联网+图书馆”体系的深度、广度和持续性。
4.3基础设施层面
“互联网+图书馆”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图书馆物理性基础设施和服务性基础设施。物理性基础设施主要指图书馆馆舍、书库、阅览室、自习室等空间型设施、办公桌椅、自习座椅等办公型设施;服务性基础设施主要指图书馆所拥有的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的软硬件、网络基础设施资源等。基础设施层面首先应针对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实际,对其自身进行建设和完善。
浙江省安全教育平台登录
正如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加快实施‘宽带中国’战略,组织实施国家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使互联网下沉为各行业、各领域、各区域都能使用,人、机、物泛在互联的基础设施”[5],“互联网+图书馆”亦不例外。
在此基础上,借助于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信息技术和信息基础设施实现“互联网
+图书馆”基础设施的智慧化管理能力和知识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通过在图书馆已有基础设施基础上增加智能感知、交互、接入与可视化等服务能力,实现“互联网+图书馆”的用户、技术、管理、知识、能力、资源和过程的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地接入和感知,实现图书馆基础设施的换代升级、传统基础设施的智慧化与精细化管理、管理过程智慧化控制,使其实现价值和利益最大化。
4.4信息建设层面
“互联网+图书馆”信息建设层面可直接为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提供有效支撑,从而实现知识服务主客体之间的智慧互联。而图书馆知识服务所处的物理世界与虚拟空间之间的智慧互联涉及到许多重要因素,包括信息技术(如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服务场景(如实体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等)、参与者(与图书馆相关的人、物、机构、系统、行业、平台等)、服务协议与交互规则、信任关系等。信息建设层面也服务于其他功能层面,帮助“互联网+图书馆”功能体系实现各功能模块的信息化组件之间的智慧互联、知识服务层面的协同创新、资源环境层面的优化改善与效能升级、基础设施层面的智慧管理与性能升级、应用集成层面的有机融合和智慧协作。
(1)全面建设移动物联、深度感知和智慧互联网络。图书馆应加强资源与服务感知的信息建设力度,鼓励诸如智慧图书馆中的移动传感网络、移动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