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效!
  4.待监考⼈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5.所有题⽬⼀律使⽤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监考⼈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应⽴即停⽌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员确认数量⽆误、允许离开后,⽅可离开。严禁折叠答题卡!
  ⼆、给定资料
  1.下⾯是某站最近发表的谈关于公共⽂化教育的⽂字:
  当前,在经济⾼速发展的同时,许多城市出现了⼀系列问题,城市⽣命线似乎脆弱得不堪⼀击。⼀场不太⼤的⾬雪就能让城市半瘫痪;居民的家也不再是安全的港湾,劣质建材散发着致癌的毒⽓,劣质缆线成为埋在家⾥的地雷,泄露的燃⽓就像⾝边的⽕药库,噪⾳公害仿佛幽灵般游荡的杀⼿;热岛效应闷得我们⼤汗淋漓,沙尘暴刮得我们泪眼迷离;逢⾬必涝正成为中国⼤城市的通病;⼀向被视为“最安全交通⼯具”的电梯也频出事端,社会上甚⾄将其作为“凶器”的代名词……我们正处在⼀个⾼风险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城市灾变⼏如脱缰之马。
  对⼤⾃然的愤怒我们应该⼼存敬畏,但对这些⼈为的城市灾难,我们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如果不尽快改变这种状况,灾难不知什么时候就会降临到我们⾃⼰头上。
  安全感是⽣活质量的刻度,是⼈们⼼理需要中的第⼀需要,是⼈格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成分。⼀旦这最重要的东西缺失了,⼈们还能放⼼地去哪⾥?还能放⼼地乘坐什么出⾏?还能放⼼地吃什么?尤其是城市突发性危机事件,凸显了当今社会缺乏综合应急系统的软肋。
  在诸多涉及公众⽣命的问题中,⾸要问题之⼀是公共应急资源需要整合。⼀⽅⾯不少部门总在强调⾃⼰的救援⼒量如何的不⾜,另⼀⽅⾯⼜分明有庞⼤⽽名⽬繁多的救援队伍,地震救援、城市消防、交通救援、⼯程抢险、城市危险品救援等等,这些队伍都具有相当⾼的专业⽔平,可问题在于这些救援⼒量往往仅是⾏业⾃⼰的,在条块分割的情况下,⼒量相当分散,很难形成合⼒。⼀些有识之⼠⼀直
呼唤构建⼀个城市综合减灾应急系统,公众则需要培养必要的危机意识,要“伤后知痛”。现在很多事故灾害都直接波及城市中⽆辜的公众。在不少情况下,传统观念已经⽆法适应现代城市的灾难与危机。
  因此,对相关公共⽂化教育的呼唤已成为许多⼈的共识。井喷、⽕灾、爆炸、踩踏事故、地铁追尾、游船翻沉、⽂物烧毁等,被媒体通天热炒,显⽰出⼀种防灾预警意识的觉醒。但我们与⼀些发达国家相⽐,仍有差距,主要表现在⽂化⾃律性、⽣命⽂化、安全技能观等⽅⾯。有学者认为:西⽅⼈对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往往表现出⼀种⾃觉性及⾃律性,强调保障安全是⼈的权利;中国⼈从古⾄今则更多地强调⽤典范的影响⼒来影响⾏为,此种⽅式很难完全适宜于现代城市化的⽣活状态。西⽅⼈“⽣命第⼀”的⽂化原则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中国⼈却过多的宣传“国家财产第⼀原则”,这与“应急避险权”所主张的“⽣命⾼于⼀切”的原则似乎相悖。美国在1985年就组建了社区救灾反应队,美国国家防⽕协会经常组织北美统⼀的⽕灾“⼤逃亡”训练活动;中国⼈在相当⼀个时期内还只停留在对安全警钟的认知环节,暴露出在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产品上存在的诸多不⾜。这⼀切,都告诫我们必须系统地、更加完善地开展公共⽂化教育。
  2.如果地铁站台或者⾏驶中的地铁列车失⽕了,⼤量乘客如何有效疏散?如果12级台风登陆上海,那些⾼层建筑上的玻璃幕墙顶得住吗?……这⼀个个“如果”,都是上海某⼤学防灾救灾研究所的⼀个个科研课题。
  上海某报记者报道:最近在全市开展的“我为城市安全献⼀计”活动,引起研究所专家们的密切关注。⼀⽅⾯,他们为市民居安思危意识的增强和诸多防灾好点⼦欣喜;另⼀⽅⾯,专家们很想提醒:“防灾不能只考虑技术⼿段——给城市打造‘⾦刚罩’,更得在‘⼈防’上多下⼯夫,⽽恰恰在这⽅⾯,我们⼤有改进和提升的空间。”
  “城市公共交通若都能配备全程监控,运⾏和安全系数就更⾼了”;“上海越江隧道已经有10多条,针对可能遭遇淹⽔事故的危险,不妨装上安全阀门,需要时可⽤来挡⽔”;“预防⾼楼玻璃幕墙掉落,应该对建筑做整体风洞试验”……这些意在为城市套上⼀个⽔⽕不侵“⾦刚罩”的设想,很有道理,提出这些建议的专家中不乏院⼠。
  “但我们不得不⾯对现实:⼀座城市不可能为了防范⼀些⼩概率的灾害事故,不计代价地增添防灾设施。”该研究所专门研究城市地下建筑安全与灾害应对的H博⼠,对地铁渗⽔和隧道渗⽔实地考察过多次,他对于⼀些学者提出为越江隧道增设“挡⽔阀门”的建议,并不完全认同。他说,“据我了解,国内有个别隧道安装过这样的阀门,但可以想象,常年⽤不上;后来有⼀次搞演习时决定⽤⼀下,却发现阀门由于年久失修,机械失灵,根本没法动。”
  H博⼠想⽤这个案例说明两个道理:第⼀,为了⼩概率事故⽽砸重⾦设防,⼼理安慰作⽤远远⼤于实际作⽤,要不要这么做,应全⾯考量;第⼆,如果装备上了,则怎样保养维护,⼯作⼈员能不能熟练
操作,都是必须重视的“⼈防”环节,否则,当有朝⼀⽇预想中的特⼤灾害真的发⽣,“⾦刚罩”极有可能派不上⽤场。
  “防灾设施,从理论上说总是不⾜的,因为它们应对的往往是适当程度的、发⽣概率较⾼的灾害事故。”研究⽕灾防范的C 研究员⼒挺H博⼠的观点,这位研究员对轨道交通实地考察过多次,他关注的焦点是地铁站点和车厢⾥的消防设施,他注意到,站台和车厢⾥的屏幕会经常播放视频,告诉市民⼀旦发⽣⽕灾险情如何紧急疏散,强调必须做到的⼀些要领。
  当被问道“地铁⾥有没有专门的消防逃⽣通道”的问题时,C研究员回答:上海地铁的逃⽣通道,其实就是我们平时上上下下的那些楼梯,并没有其他的特殊通道。他说:⼀旦有险情发⽣,要减少⼈员伤亡,最关键的是⼯作⼈员能否在最短时间内有序的疏散⼈——这属于“⼈防”,⼯作⼈员需要定期演练;我们现在似乎更看重灭⽕器数量够不够、是不是放在容易到的地⽅,但险情出现时现场肯定乱,⼯作⼈员能不能及时顺利地拿到灭⽕器?会不会熟练使⽤?这些都是必须予以重视的问题。或许有乘客就在灭⽕器旁边,但⼜有⼏个⼈会⽤?
  “⽼实说,怎么⽤灭⽕器,我还真不知道。”说这话的,是另⼀位年轻的研究员Y博⼠。防灾专家也不会⽤灭⽕器?她坦率承认,并随即以此为例指出了城市公众教育的许多薄弱环节。
  “⽆论社区⾥的⼤爷⼤妈,还是写字楼⾥的⽩领,防灾知识都是从⼩册⼦、展板、讲座或者络上看来
的。且不说所知有限,即使认为不少⼈⼀⽆所知,也并不为过。⽽且就算有⼈并⾮⼀⽆所知,也未必有⽤,因为没有转化为能⼒。”Y博⼠说,济川⼤地震、上海“11•15”特别重⼤⽕灾事故发⽣后,很多单位都搞过安全演练,可很⼤程度上是“演戏”。⼤楼⾥有消防箱,但如何打开?消防箱⾥有灭⽕器,但如何操作?应急避难场所在哪⾥,怎样利⽤?这些关键的内容,演练过吗?再说,演练⼀次肯定不⾏,就算学到点东西,很快便会淡忘,必须定期训练。⽇本⼈应付地震有⼀套,那是在定期、再三的演练中练出来的。
  在这些专家看来,“⼈防”的漏洞和缺陷,远⽐“技防”不⾜更可怕。
  专门研究风灾防控的Y博⼠曾多次去浦东陆家嘴,这⼀地区有⼏⼗栋玻璃幕墙⼤楼,且不⽌⼀次发⽣过玻璃掉落事故。这些玻璃幕墙建筑能不能抵抗12级以上⼤风,这正是她的科研课题。她告诉记者,⼤风常被认为是玻璃幕墙掉落的“元凶”,但实际上,在建筑⼯⼈安装玻璃时可能就已经埋下了隐患。
  “在安装时,把螺丝拧得过松固然不⾏,但过紧也会使玻璃幕墙受⼒失衡,从⽽出现细⼩的裂缝。”她说,如果把⼤楼玻璃幕墙的掉落视作对城市安全的⼀种威胁,那么减少威胁的关键同样在“⼈防”。如果在定期清洗幕墙表⾯的同时,增加⼀道“体检”关,绝⼤多数玻璃掉落事故就可以避免。
  3.2010年,S市⼀公寓⼤楼失⽕,造成⼀百多⼈死伤。这起特别重⼤的⽕灾事故,凸显了现代城市运⾏中的脆弱性。
  “脆弱性”是吉尔伯特•怀特在20世纪70年代⾸次提出的概念,之后被⼴泛应⽤于灾害学、⽣态学、⾦融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许多⽅⾯,⼤⼤拓展了“脆弱性”的内涵。
  现代城市不仅是政治、经济和⽂化中⼼,⽽且是⼈⼝、财富和各项社会活动⾼度密集的地⽅,但同时也是各类风险和突发事件最密集的地区,⼀旦发⽣突发事件,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社会影响很恶劣。从这个⾓度来看,城市运⾏中的脆弱性,可以理解为城市⽣活运⾏中受到外部致灾因素影响的可能性和敏感性,它涉及外部致灾因素影响的程度,涉及相关防范系统对致灾因素的抵抗⼒以及对这种系统抗逆⼒的某种衡量。
  调查报告显⽰,S市特别重⼤⽕灾较典型地反映了现代城市运⾏中的脆弱性问题,此次⽕灾,是⼤楼维修时由⽆证的电焊⼯违章作业所产⽣的⽕花,引燃了不能阻燃的“安”,然后蔓延到⼤楼上易燃的装修材料,从⽽酿成⼤祸。该⼤楼维修⼯程存在层层分包和转包等违法违规问题,加上⽇常管理缺乏有效的规范化监督,致使维修施⼯过程中存在管理松懈、秩序混乱及安全措施不到位等情况,结果超出了建筑⼯程系统脆弱性的承受度,由量变转变成质变。脆弱性演变成严重的危机,最终导致此次惨剧。
  这次⽕灾,尽管S市启⽤了现代化的警⽤直升飞机⽤于紧急救援,但在如此严重的⾼楼⽕灾⾯前,⽆法有效发挥⾼空消防灭⽕和救援的功能。同时,部分常规的消防云梯及消防设施难以满⾜⾼层建筑灭⽕的需要,影响了救援的速度和效率。
  “⾃救优于互救,互救优于公救”,早已是降低灾害损失的经验之谈。但部分市民依然习惯于等待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救援,⽽这类救援往往因为需要⼀定时间,不够及时,⽽影响救援效果。S市⽕灾的确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市民⾃救、应急疏散能⼒的明显不⾜,部分居民耽误了宝贵的逃⽣时间。事后发现,连居住在⼆楼的有些居民都没有及时撤离,⽽窒息在家中浴室⾥,令⼈痛惜。
  S市⽕灾发⽣前,政府主管部门对建筑⼯程监督不到位,民众的⼒量⼜没有被动员,致使⼯程的建设监督事实上处于真空状态,为⽕灾发⽣埋下隐患。在⽕灾发⽣后,由于市民市场保险意识不强,⽕灾给市民带来的⽣命和财产损失,部分由政府买单,⽽社会主体、市场主体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加重了政府的负担。
  在现代城市⼯程建设规划设计中,由于⽚⾯追求建设速度或追求经济效益,对⼯程未来可能存在的意外事故考虑不⾜,或者相关投⼊不⾜,致使⼯程的安全设施,从规划到设计,都存在严重缺陷或不到位问题。就S市⽕灾⽽⾔,⾼楼部分消防设施配备缺乏,管理措施不到位;楼与楼间距较⼩,道路狭窄。这些,导致⽕灾发⽣后,因安全通道狭窄,物理空间有限,部分消防救援设备难以到达现场或难以发挥有效作⽤,严重影响了救援效果。
  S市⽕灾充分说明,如果对于城市运⾏中可能存在的突发事件预测和准备不⾜,必将使现代化城市运⾏中的风险难以及时、快速、准确、有效地得到识别、防范和控制,结果便是重⼤灾难。
  4.T市晚报刊发了⼀批“市民来信”,集中反映了城市市民出⾏中遇到的问题。
  市民甲:8⽉下旬的⼀天早上,我送朋友去赵家⼝长途汽车站,发现这⾥是⼀个Y字形路段,⾏驶的车辆由两条机动车道汇聚到⼀条机动车道上。引⼈注⽬的是,两条分⽀机动车道中的⼀条上缓缓⾏驶着⼤量公交车,⼀辆接⼀辆,车队⼀直排到Y 形车道汇流⼝。刘公铺桥西这⼀站点设置在两条机动车道之间,我和朋友便是在这⼀站下的车。这⾥下车的乘客很多,从公交站牌看,⾄少有15条不同路线的公交车要在这⼀站停靠。这就使得上下车的乘客特别多,疏散时间增加,公交车停靠的时间也就相应增加,⽽之后需要进站的公交车排队进站的时间也被延长。我看到排队等候进站的公交车⼀直都保持在5辆以上,使得路⾯拥挤不堪。我从刘公辅桥西站下来后沿着公交站绕了⼀圈,发现并没有能够穿过马路的⼈⾏横道。乘客如果想要安全地⾛到5⽶开外对⾯的公交站,需要返⾝⾛⼏百⽶去绕⾏赵家⼝天桥。这对于在上班时间急着换乘车辆的⼈来说太费时间,所以我看到绝⼤部分下车的乘客都径直⾛到站点与绿化带之间的空隙处,在⼤量的机动车流之间惊险地穿过马路。这虽然存在着巨⼤的安全隐患,但与登上天桥再下来相⽐显得⽅便快捷许多。
  市民⼄:前⼏天上午,我去⽯化总公司附近的体检中⼼体检。事先我从公交上查询得知,经过我家⼩区附近的16路公交车可以抵达⽯化总公司。乘16路车顺利抵达⽬的地并体检之后,我按惯例⾛到回程⽅向的⽯化总公司站点等车。等了约20分钟,来了⼀辆16路车,却呼啸⽽过,并没有靠站。我先是误以为司机甩站,后来⽆意中看了⼀下站牌,发现这个站点并不停靠16路公交车。这让我有上当受骗的
感觉,⼼情也被败坏了,⼀个朋友说,他经常乘公交车出⾏,沿江路上的清河站的58路、117路也是“有去⽆回”的。对这类现象,我百思不得其解:公交公司为啥不让乘客有去有回?
  市民丙:随着我市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轨道交通络不断向外延伸,远离中⼼城区的住宅区越来越多。但是,轨道交通只解决⼤流量,不能完全解决住宅⼩区到达轨道交通车站之间的“最后⼀公⾥”问题。退回去20年,有没有“最后⼀公⾥”的问题?有。那当时是怎么解决的?⼀是⾛路,⼆是骑车。现在为什么没⼈⾛路了?过去⾛是因为经济困难,现在⼏块钱对绝⼤多数⼈来说都不是问题;有⼈想⾛,却发现道路坑坑洼洼或晚上⿊灯瞎⽕,感到特别不安全。为什么现在骑⾃⾏车的少了?因为骑车的成本也不低。现在规范的⼩区⾥,⾃⾏车必须停在车库⾥,每⽉要交停车费;你想停在公交车站或者轨道交通站点,也必须交停车费,否则很容易失窃,交了钱也不⼀定保证不丢。此外还“受⽓”。现在是汽车社会,不少道路上都没有⾮机动车道,即使设有⾮机动车道,也常常被乱停的机动车占⽤。于是,原本可以⾃⾏解决的“最后⼀公⾥”被“⿊车”填了空。在公交站点,有不少⼩轿车、摩托车、电动车等“⿊车”聚集。由“⿊车”引起的交通事故常常让⼈⼼有余悸。
  5.英国哲学家阿兰•德波顿在四川⼤地震之后发表⽂章,介绍并阐发了古代罗马哲学家塞内加关于⼈类灾难的哲学思考。
  公元62年2⽉5⽇凌晨,⼀场强烈的震灾在坎帕尼亚省地底迸发,数千名毫⽆察觉的居民在⼏秒钟内
2015国考申论答案
丧命。庞培城内⼤部分建筑在睡梦中的⼈们头顶上坍塌。救援⾏动因随后发⽣的⽕灾⽽受阻。幸存者除了⾝上污⿊的⾐衫,失去了⼀切。在整个罗马帝国境内,到处是惊恐、难以置信和愤怒的情绪。这个世界上⼤、技术上最先进的民族,在⼤⾃然的脾⽓⾯前,怎会如此不堪⼀击?
  这些痛苦与惶惑,引起了塞内加的注意。他撰写了⼀系列⽂章来安慰他的刚刚遭逢灾难的读者,然⽽,他的安慰却多少显得⽣硬和阴郁:“你们说‘我没想到这⼀切会发⽣’难道你们以为,当你知道某件事有可能发⽣,当你看见它已经发⽣,这件事居然还不会发⽣吗?”为了平息读者⼼中的不平,塞内加在公元62年的春季提醒⼤家:⽆论我们认为⾃⼰已变得多么⾼明和安全,⾃然灾难与⼈为灾难始终是我们⽣命的⼀部分。因此,我们必须时刻都要想到未可预料的事情。平静,不过是历次混乱之间的间歇。没有什么是绝对可靠的,即便是我们双脚依凭的⼤地。
  塞内加认为,由于未曾预料到的事件对我们的伤害,由于我们必须预想到所有事情,因此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牢记,最糟糕的事情随时都有可能发⽣。每个⼈在驾车启程,⾛下楼梯,或是与朋友话别时,都应意识到各种致命的可能性。塞内加强调:“不应有始料未及之事。我们的思想应先⾏⼀步,去⾯对所有的问题。我们所要考虑的,不应仅是什么事常会发⽣,⽽更应是什么事有可能发⽣。⼈是什么?⼈是⼀件容器。哪怕是最轻微的振动,最⼩的颠簸,都会让它破碎。⼈的躯体软弱⽽易碎。”
  在经历了⼤地震之后,许多⼈主张应疏散整个地区的民众,并且不要在震区重建房屋。但塞内加并不
认为地球上会有⼀个地⽅具有彻底的安全。“谁⼜能保证,他们所站⽴的这块或那块⼟地,就是更好的地基呢?如果我们以为,世界上的某个地⽅可以幸免于难,保证安全,那我们就错了……⼤⾃然还没⽤这种⽅式创造过任何永恒不变的东西。”
  有中国学者读了阿兰•德波顿的⽂章之后这样解读塞内加的思想:没有绝对的安全,在某种意义上说,⼈类的历史正是⼀个与灾难相伴以及与灾难抗争的历史,⽽塞内加的思想看似悲观,却有助于我们培养忧患意识,有助于国⼈在灾难来临之际保持清醒、从容与淡定,并减轻灾难和流⾎带来的震惊,进⽽积极地应对灾难。从这个意义上说,塞内加道出的是与中国古代改⾰家王安⽯的“天变不⾜畏”相近的思想。
  三、作答要求
  (⼀)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两题。(20分)
  1.根据“给定资料2”,对专家们所说的“技防”“⼈防”加以解释。(10分)
  要求:精确、全⾯、简明。不超过150字。
  2.根据“给定资料3”,谈谈“现代城市运⾏中的脆弱性”在S市特别重⼤⽕灾中的具体表现。(10分)
  要求:精确、全⾯、简明。不超过150字。
  (⼆)A市F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居民安全⽂化教育”活动。请根据“给定资料”,从“安全⽂化理念”、“增强安全意识”、“⽇常安全须知”三个⽅⾯为社区的宣传栏写⼀份宣传稿。(20分)
  要求:
  (1)内容具体,针对性强;
  (2)⽤语恰当,通俗易懂;
  (3)不超过500字。
  (三)“给定资料4”反映了T市市民出⾏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假定你是市交管局聘请的观察员,请就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呈送市政府有关部门参考。(20分)
  要求:
  (1)对存在的问题概括准确、扼要;
  (2)所提建议具体简明、有针对性、切实可⾏;
  (3)不超过400字。
  (四)“给定资料5”画线部分写道:“⽆论我们认为⾃⼰已变得多么⾼明和安全,⾃然灾难与⼈为灾难始终是我们⽣命的⼀部分。”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的经验或感受,⾃拟题⽬,写⼀篇⽂章。(40分)
  要求:
  (1)⾃选⾓度,⽴意明确,有思想性;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语⾔流畅;
  (4)总字数800~1000字。
 (⼀)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两题。(20分)
  1.根据“给定资料2”,对专家们所说的“技防”“⼈防”加以解释。(10分)
  要求:精确、全⾯、简明。不超过150字。
  【参考答案】
  ⼈防和技防,是⼈类防灾减灾的两个主要⼿段。技防是指主要依赖科技技术⼿段进⾏防灾避险,如安装监控设备、整体风洞试验、设置安全阀门、开辟特殊通道等防灾设施的建设等等。⼈防是指通过发挥⼈的主观能动性来防灾避险,如维护防灾设备、掌握防灾⼯具、提⾼疏散能⼒、组织定期演练、保障安全⽣产等等。(140字)
  2.根据“给定资料3”,谈谈“现代城市运⾏中的脆弱性”在S市特别重⼤⽕灾中的具体表现。(10分)
  要求:精确、全⾯、简明。不超过150字。
  【参考答案】
  具体表现为⼈防与技防均未奏效:⼀、对城市脆弱性认识不⾜,安全责任意识淡化。⼆、城市发展速度与城市公共安全承受度不相匹配。三、城市建筑⼯程施⼯与管理中的规则意识和规范理念缺乏。四、救援设施设备不⾜、能⼒有限。五、市民应急知识缺乏,⾃救、互救能⼒不⾜。六、现代城市安全运⾏中各种社会资源动员能⼒有限。(148字)
  (⼆)A市F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居民安全⽂化教育”活动。请根据“给定资料”,从“安全⽂化理念”、“增强安全意识”、“⽇常安全须知”三个⽅⾯为社区的宣传栏写⼀份宣传稿。(20分)
  要求:
  (1)内容具体,针对性强;
  (2)⽤语恰当,通俗易懂;
  (3)不超过500字。
  【参考答案】
  珍爱⽣命保障安全
  全体居民:
  为保障社区安全,区政府开展了安全⽂化教育主题活动。希望⼴⼤居民从以下三个⽅⾯,积极参与。
  ⼀、转变安全⽂化理念。要深刻认识到,规章制度是保障安全的关键;⽣命第⼀,⾼于⼀切;要掌握必要的安全技能,提⾼⾃⾝防灾应急处置能⼒。
  ⼆、增强⾃⾝安全意识。要树⽴忧患和预警意识,防患未然;要树⽴⾃救意识,灾难⾯前不等、不靠、不要,积极开展⾃救⾏动;要树⽴市场保险意识,积极参加市场保险。
  三、了解⽇常安全须知。家装⽅⾯,要使⽤安全建材;⽇常⽣活中,管好煤⽓和电器,学会使⽤灭⽕
器等防灾器材;出⾏⽅⾯,遵守交通规则,乘坐电梯时要站稳扶好;⼈流密集区,要了解紧急疏散通道。
  社区是我家,安全靠⼤家!让我们⼀起⾏动起来,为营造安全舒适的⽣活环境⽽共同努⼒!
  区政府
  ×年×⽉×⽇(344字)
  (三)“给定资料4”反映了T市市民出⾏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假定你是市交管局聘请的观察员,请就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呈送市政府有关部门参考。(20分)
  要求:
  (1)对存在的问题概括准确、扼要;
  (2)所提建议具体简明、有针对性、切实可⾏;
  (3)不超过400字。
  【参考答案】
  市民出⾏不便,表现在:⼀是站点设置不合理,交通拥堵,浪费时间;⼆是存在安全隐患,⽆过街通道等设施;三是往返站点不⼀致;四是最后⼀公⾥问题,道路坑洼不便⾏⾛,⾃⾏车停放成本⾼,不安全,⽆专门⾃⾏车道或⾮机动车道被占⽤以及⿊车问题。
  为营造良好的出⾏环境,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科学设置站点。站点分布要合,避免车流集中,往返站点要⼀致,否则应作好标识。
  ⼆、完善路设施。乘客密集区要设置⼈⾏横道或过街天桥,在必要路段安装路灯。
  三、开辟通勤专线。在车站和⼩区之间开辟通勤专线,增设摆渡车辆,⽅便众出⾏。
  四、严厉打击⿊车。开展专项整治⾏动,依法查处⿊车,保障交通安全。
  五、降低骑车成本。开辟免费⾃⾏车免费停车场,严厉打击机动车占⽤⾮机动车道现象。
  (319字)
  (四)“给定资料5”画线部分写道:“⽆论我们认为⾃⼰已变得多么⾼明和安全,⾃然灾难与⼈为灾难始终是我们⽣命的⼀部分。”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的经验或感受,⾃拟题⽬,写⼀篇⽂章。(40分)
  要求:
  (1)⾃选⾓度,⽴意明确,有思想性;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语⾔流畅;
  (4)总字数800~1000字。
  【参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