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
沈梦麟在一首《竹枝曲》中写道:“缫丝才罢妇犹髽(古代妇女服丧时用麻扎成的发髻),两足如霜踏水车。”此竹枝曲反映了
A. 小生产者生活的艰难
B. 耕织结合的小农生产
C. 古代灌溉工具的发展
D. 封建国家赋税的沉重
【答案】A
【解析】青岛事业编2022
根据题干材料“缫丝才罢妇犹髽,两足如霜踏水车”可知,这位寡妇虽然还在披麻戴孝,但仍
得不停地劳作,缫丝完后又得踏水车灌溉农田,因此,此《竹枝曲》反映了小生产者生活的艰难,故A正确。此《竹枝曲》反映了小生产者生活的艰难而不是耕织结合的小生产。故B错误。材料不能反映灌溉工具的发展,故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封建国家赋税的沉重,故D错误。
选择题
《尚君书•垦令》记载,“警粟而税,则上壹而民平”;《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上述赋税变革表明
A. 井田制确立并得到推广
B. 奴隶主兼并了大量土地
C. 个体小农经济遭到破坏
D. 土地私有制度逐步确立
【答案】D
【解析】“警粟而税,则上壹而民平”说明对粮食收成进行收税,“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是废除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的开始,故D项正确;材料中是废除井田制,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奴隶制所有制向封建私有制转变,故B项错误;材料中措施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形成,故C项错误。
选择题
茶叶在唐代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市场广泛,著名茶园规模大、产量多。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这说明唐朝时
A.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 人们消费观念发生变化
C. 茶叶成为农民主要财源
D. 南北经济交流日益频繁
【答案】A
【解析】
从材料“市场广泛,著名茶园规模大、产量多。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得出唐朝时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故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人民消费观念发生变化,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茶叶成为农民主要变化,排除C。南北经济交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错误。
选择题
《燕翼诒谋录》记载:“东京相国寺乃瓦市(指临时设立的集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正房对面和两侧的小屋子)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由于此。”由此可知,宋代东京
A.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B. 城市经济职能增强
C. 城市治安出现了混乱
D. 政府重视商业税征收
【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北宋城市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由于此。”可见东京商业繁荣,东京是北宋都城,是北宋的政治中心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职能逐渐增强,符合题意,故B正确。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城市治安出现混乱材料没有体现,故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政府重视商业税收。故D错误。
选择题
从《清明上河图》中看,汴京城十字街口的各种店铺都有明显的招牌商标。在招牌商标广告中,许多商家把“仁”“义”“德”“信”等作为字号,刻写于牌额之上,公之于众。据此可知
①工商业者重视商业信用的宣传
②市坊制度开始瓦解
③商标的命名深受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
④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监管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许多商家把仁、义、德、信等作为字号,刻写于牌额之上,公之于众,反映了工商业者重视商业信用的宣传,①正确。市坊制度开始瓦解是在唐朝后期,②不符合题意。许多商家把仁、义、德、信等作为字号,说明商标的命名深受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③正确。材料
没有反映政府对商业的监管,④不符合题意。综上分析,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答案为C。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选择题
明初沿袭元朝实行匠户制度,强制征调工匠服劳役,世代承裘,不得脱籍改业。1485年,明政府下令轮班匠可折收银两:南匠每名月出银九钱,北匠每名月出银六钱。纳银后,可免赴京当班。这一变化
A. 反映了官营手工业的衰落
B. 导致白银成为了主要货币
C. 促进了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D. 体现了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1485年,明政府下令轮班匠可折收银两:南匠每名月出银九钱,北匠每名月出银六钱。纳银后,可免赴京当班”,结合所学知识,明代的轮班匠可折收银两,使匠户得到了相对的自由,服役时间大为缩短,这对私营手工业是有利的,故C正确。官营手工业的衰落,材料没有体现,A错误。白银成为了主要货币是明朝经济发展的一个表现,与材料无关,B错误。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与材料内容没有关系,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