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小留守人,只为孩儿梦
        ——记苍溪县白山乡小学车子村小学教师郑克刚
“不让一个留守儿童辍学掉队,是我的愿望。陪着小朋友一起生活、学习,其乐无穷。三十多年了,我快乐,我阳光,这个孩子王,我要当一辈子!”——郑克刚
郑克刚,男,生于19575月,家住苍溪县白山乡车子村六组,中师文化。他头发早已花白,额上布满绉纹,视力减退,脑动脉硬化,身体每况愈下。三十多年的村小学教学经历,全部写在了他那张饱经风霜而质朴的脸上。扎根山乡的他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孩子蒙昧的心,三尺讲台实现了他永不退的承诺。
当年高才生,圆梦孩子王
苍溪县地处大巴山区,属国家级贫困县,白山乡距县城100多公里,交通闭塞,土地贫脊,文化落后。郑克刚老师从小就有一个愿望,长大后当一名人民教师,用知识改变家乡一穷二白的面貌,让孩子走出大山,像一只只山鹰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而飞翔。
19816月,郑克刚老师高中毕业,算是当时村里最有文化的“高才生”。当时正是改革开放的春天,教育兴起的时期,许多农村的孩子需要上学,最缺的就是教师。他放弃了下海发财的机会,主动向村支部和学校申请,来到飞凤村小学代课。孰知,他一干就三十多年。
九十年代初,郑克刚老师代课近十年,他月工资不到一百元。他所在的车子村老书记到他,说:“我们村缺少一个干部,你这样有高中文化的人少,你来当村长吧!”郑克刚没有半点的犹豫,对老书记说:“算了吧,当老师很适合我!”老书记很失望,转身走了。
2000年前后,农村出现打工潮,身边很多的老乡,年轻的、中年的、男的、女的都相继外出了,很多人都发家致富了。河南郑州打工的一个学生向联国,过年回来看望他,看到老师现在的生活过得很是寒酸,就对郑克刚说:“老师,我在搞房地产开发,你来帮我管库房吧,我给你每个月35005000元。”郑老师一惊:天啦,我这个老师年薪才五千元,你不要忽悠老师吧!但他又一次拒绝出门改行赚钱的机会。村子里,比较有文化又年轻的,只剩下了他,留守在村小教书。
师生一锅饭,免费办午餐
当年的飞凤村,是白山最偏僻的村,不通路、不通水、不通电,学校的条件也相当落后,土坯的房子四壁透风,摇摇欲坠。他来到这里克服了诸多困难,自己担水做饭,白天上课,晚上在煤油灯下备课、批改作业到深夜,经过他兢兢业业的工作,两年后,一批优秀的小学毕业生升入白山初中,学生成绩名列全乡七个班第一。
相邻的红庙村支部书记陈聪一看到郑克刚老师工作认真负责,教学成绩显著,主动向学校领导点名要人,他又被派到红庙村小学任教,这一教就是十年,他的教学成绩更是显著,一人包班,他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所教班学生成绩期期全乡第一。当地村民看到了希望,尝到了教育的甜头,主动集资重建了学校,改变了学校的条件。郑老师又发动学生利用星期天、节假日扯夏枯草、打松果子、捡废旧......用勤工俭学的钱和他从自己30多元工资中拿出一部分钱为学校安起了电灯,硬化了教室的地板,修筑了三张乒乓球台,添置了教育教学用具,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他的辛勤付出,当地老百姓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由于他突出的教育教学业绩,当年他被文昌区公所评为“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2008年,郑老师主动要求到离白山场最远的呈元村小任教,呈元村小学建在大山深处,交通不便,又没有商店,条件十分艰苦。郑老师教的是一、二年级40多个人的复式班,他不
但要备两个年级的课,批改两个年级的作业,辅导两个年级的学生,而且还要给学生做饭,打扫校园卫生。在这里,郑老师既是校长、教师,还是炊事员、保洁员,他一个人干了几个人的事,却从不喊一声苦、叫一声累。他的这种敬业精神,感动了当地村委,受到当地众的爱戴,他所教的复式班在全乡统考中成绩均居同级第一。
在飞凤村、呈元村小学,郑克刚老师既教书,又煮饭。中午、下午放学以后,他就在学校附近的山中捡些干柴,背回学校伙房里,给孩子们烧火做午餐。十多年,郑老师一边上课,一边当厨师,每天中午为学生做午餐,与学生同吃一锅饭,没有收过学生家长一分钱。
后来,郑克刚老师回到本村车子村小学任教,回到家乡,他更感到责任重大,看到简陋的校舍、学生坐的上世纪50年代的桌凳,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总是千方百计地想改变这一切。他先从改变学校的环境做起,亲手在校园周边植上柏树、种上花草、栽上猕猴桃,自己上房捡漏、给学生修理桌凳,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挤出一些钱缴纳电费、添置教具、购买图书,看到学生在雨天上下学很不方便且危险重重,又自己出资出力并组织部分村民修了一条1000多米的石板路,解决了部分学生上下学途中的安全问题。2012年,《四川日
报》、《中国教育导报》等八家新闻媒体报道了苍溪县白山乡车子村小学“农村办学的先进事迹”,事迹感动了成都仁和春天百货公司,该公司派人到校为师生赠送了书包、文具、图书、办公用品等物资,并捐资为学生上下学修了一条2000米的水泥路,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条件。现在的车子村小学,一年四季绿树成荫,春天百花盛开,秋天硕果累累,天天书声朗朗。
地震见真情,村校有大爱
郑克刚老师的品格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不计得失。他关爱学生,见义勇为,师德高尚。
他常说:我的肩上有一副担子,一头担着义务,一头担当责任。我靠履行义务领份薪水谋生,责任却让我明确使命,催我奋进,亮丽我的人生。他还说:我的两个心房,一个装的是良心,一个装的是爱心。我扪心自问时,问的是良心,我倾情付出时,洒的是爱心。他觉得师德的范畴里除了自爱,更重要的是去爱别人。
有一天,郑老师正在地里干活,突然听到呼救声,他闻声超捷径跑过去,将压在一块百斤
石块下的两岁左右的杨平方之子杨建文救起,由于救助急时,孩子没有大碍,现已长大成人,在宁波工作;王庭军三岁左右时上厕所不小心掉入粪池中,郑老师不怕脏不怕臭,跳入粪池将他救起,现在郑州务工;学生蹇明明天中午放学后在学校左边的水池边玩耍,不小心掉入2米多深的水里,郑老师听到呼救声,衣服都未脱便跳入水中将她救起,她现在广元上班;邻居60多岁的老人罗俊英,因儿子的婚姻问题上吊自杀,郑老师发现后,将她从索上取下,发现心脏已停止跳动,他立即用自己所学的心肺复苏的方法进行施救,经过10多分钟的抢救,硬是把罗俊英老人从死神的手中给夺了回来。这每一次救人后,当事人的亲属都拿出钱物对郑老师表示感谢,但郑老师每一次都婉言谢绝了。他说:“我是一名人民教师,这是我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