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认知与学习第四章学习的理论观点
第四章学习的理论观点
认知学习理论
学习目标:
1.了解各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
2.理解行为主义、认知学派、人本主义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对于改进教学的意义;
3.在教学实践中应用行为主义、认知学派、人本主义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第一节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1.经典条件反射实验情境
2.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形成过程
(二)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在课堂中的应用
运用的关键是要通过条件作用原理积极建立有意义的或教师希望的条件反应,预防并消退有害的条件反应。
经典条件作用的前提是人先天存在的无条件作用,对于复杂的、高级的认知过程的学习是不适合的。
1.消退条件反应的方法(消退律)
所谓消退,是指经典条件作用形成后,如果反复呈现条件刺激,却不呈现无条件刺激,那么条件反应的强度就会减弱,甚至最后消失。
2. 经典条件作用的泛化与分化(泛化与分化律)
泛化
它是指经典条件作用一旦形成,学生不仅对条件刺激,也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产生情绪和生理反应的过程。
分化
我们只强化条件刺激,而不强化与其相似的其他刺激,就可以导致条件作用的分化。
二、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饿猫开迷箱实验)
主要观点:1.学习的实质是建立刺激-反应联结;
2.联结的建立是一种尝试错误过程或试误的过程;
3.联结的建立遵循一些学习规律:准备率、练习律、效果律。
学习规律: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重点)——经典实验——斯金纳箱(老鼠)
(一)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过程
●斯金纳认为,操作性条件作用与两个基本原则相联系:
任何反应如果紧随强化刺激,该反应具有重复出现的趋向
任何能够提高操作反应率的刺激都是强化刺激。
●根据这两个原则,与经典性条件作用的S─R过程相比,操作性条件作用是(s)—R
─S(强化)的过程。
(二)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运用
增强行为消弱行为
正强化呈现式惩罚
呈现想要的刺激施加厌恶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