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发⾃简书App
60年代美国⼼理学者布鲁纳(J.S.Bruner)提出关于“学科基本结构”的理论,⽽基本结构所指的乃是各学科的中⼼概念和原则。他说学⽣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既易于理解整个学科的知识,⼜易于记忆所学的内容,更易产⽣学习迁移的效⽤。这个新的学习理论要求⼉童通过概念⽽学习,和杜威的“从做中学”适相对峙。(滕⼤春:杜威和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
杰罗姆·布鲁纳是⼀位在西⽅⼼理学界和教育界都享有声誉的学者,他在1959年任美国科学院科学教育委员会主席,主持了著名的伍兹霍尔中⼩学课程改⾰会议;1960年任总统教育顾问;1952年当选为社会⼼理学研究会理事长;1965年当选为美国⼼理学会主席。1962年获美国⼼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360百科)
第⼆次世界⼤战之后,国际政治⼒量的较量⽇趋激烈。在此背景下,1957 年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颗⼈造地球卫星,震惊了美国朝野,⼀种危机意识弥漫着整个国家。美国⼈把科技领先地位的动摇归因于教育的失败。美国之所以在科技和军事⽅⾯落后于苏联,其原因归结为教育的落后。于是在 1958 年,美国颁布了《国防教育法》,联邦政府斥巨资开展了⼀场指向教育内容现代化的课程改⾰运动,即“学科结构运动”。在此期间,美国科学院召集了科学家、学者和教育家在马萨诸塞的伍兹霍尔开会杰罗姆.布鲁纳作为该次会议的主席,提出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在这场运动中得到了普遍的响应和认同。(百度百科)
现代科技发展的⽇新⽉异,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改变了⼈们⽇常⽣活中的时空观念和⽣活⽅式,⽽且也改变了⼈们学习、吸取经验知识的⽅式,⼈们⼏乎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智能⼿机获取想要知道的信息,包括知识,效率⼤为提⾼,信息量⼤⼤增加。这固然会把⼈们从传统的很⼤程度上依靠纸质书本和记忆来学习的困境解放出来,但也可能会患上“⽹络依赖症”,不仅懒于记忆,也会疏于思考。
⾯对海量的信息,杂多的概念,如何对其进⾏筛选、组织、加⼯,真正成为是⾃⼰的知识,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的运⽤是⼀种⾮常好的⽅式,通过对⼀些“中⼼概念”(类似“关健词”)认真、细致的分析和综合,并且通过彼此的联结,形成“认知之⽹”(认知结构),可以捕捉更多的“鱼”(信息材料),将信息材料变成经验知识。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的运⽤有助于培养学龄前⼉童、⼩学⽣的逻辑思维能⼒和发现能⼒。对提⾼初中⽣和⾼中⽣的应试“刷题”的效率,也会有ー定的帮助,可以对题型进⾏分类:已经掌握的、模糊不清的、困难的,根据分类对不同的题型分配时间和精⼒。
下⾯摘录360百科和百度百科的部分内容,简要介绍ー下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360百科:
布鲁纳⾮常注意教育在⼉童⼼理发展上的巨⼤作⽤,他认为:要让⼉童学习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教育应促进⼉童认知能⼒的发展;注重⼉童的早
期教育;“发现法”是⼉童的主要学习⽅法。
布鲁纳对⼉童⼼理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智⼒发展理论上,提出了研究智⼒发展的途径和准则。他认为从最⼴泛的意义上来看,知识⼒量或智⼒乃是⼈获得知识、保持知识并将知识转化成他本⼈的⼯具的⼒量。
智⼒成长(发展)理论应考虑五个准则:刻划智⼒运算的特征;思想活动的⾃然⽅式;⽂化背景;进化的痕迹;教育的作⽤。
为了说明智⼒的成长(发展),布鲁纳提出了再现表象这个概念。再现表象具有媒介性、选择性、概括性和转换性。
再现表象分为三种:动作性再现表象、映象性再现表象和符号性再现表象。他以再现表象作为测量认知发展或智⼒发展的指标,把⼉童认知发展分
不同发展⽔为三个阶段:动作式再现表象阶段、映象式再现表象阶段和符号式再现表象阶段。换句话说,⼉童智⼒发展的形式,实际上就是三种不同发展⽔平的认知结构,即动作的、映象的和符号的认
知结构。
布鲁纳在其认知,发展说的基础上提出了⼀系列教学原则。他主张,教学的最终⽬标在于“促进对教材结构的⼀般理解”,使⼉童“对教材能有直觉的理解”,并达到“学会如何学习”和促进智⼒发展。他认为,教学论必须考虑三个⽅⾯:⼈的天性、知识的本质和获得知识的过程的性质。由此,布鲁纳提出并论述了四条教与学的原则:
四条教与学的原则:
动机原则。认为内在动机的效应⽐外在动机持久⽽强有⼒,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的内在动机。
动机原则。
结构原则。强调要教给学⽣各门学科最基本和最佳的知识结构。任何教材结构的组织均需注意:再现的形式要适应学⽣的年龄和认知基础;教材结构原则。
的组织要符合经济法则,应教给学⽣简明、扼要⽽⼜有利于进⼀步学习的教材。
序列原则。认为⼉童智慧发展的程序是:从动作性表象模式经映象性表象模式到符号性表象模式三个阶段,这是⼀个⼈发展中的编码系统,它很序列原则。
认知学习理论
可能是学习任何⼀门学科的最佳序列。据此,教师传授新科⽬、新课题时,最初宜⽤"⾮语⾔的指导"然后⿎励学⽣运⽤由图表或图画表⽰的再现表象,最后⽤符号,也即通过语⾔的使⽤进⾏教学。对年龄较⼤的、基础较好的学⽣,可在象征式⽔平上开始学习新知识,但也需为之提供可依靠的基本形象。
反馈原则。
反馈原则。为掌握某个课题,学⽣必须获得反馈,知道效果如何。他强调,“教”只是⼀种暂时状态,其⽬的是促进学⽣⾃⼒更⽣。必须指导学⽣学会如何学习,逐渐具备独⽴思考、探究发现和⾃我矫正的能⼒。
以下是《百度百科》转⾃《科普中国》(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百科科学词条编写与应⽤⼯作项⽬审核,贡献者殷晓莉)的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布鲁纳是当代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物,他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是典型的以结构主义为背景的学习理论。布鲁纳认为,学校教育中应以学科结构即⼀门给定的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相互关系代替结论性的知识;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其核⼼就是⼀套类别编码系统;发现学习是学⽣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良好⽅法。
理论背景
第⼆次世界⼤战之后,国际政治⼒量的较量⽇趋激烈。在此背景下,1957 年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颗⼈造地球卫星,震惊了美国朝野,⼀种危机意识弥漫着整个国家。美国⼈把科技领先地位的动摇归因于教育的失败。美国之所以在科技和军事⽅⾯落后于苏联,其原因归结为教育的落后。于是在 1958 年,美国颁布了《国防教育法》,联邦政府斥巨资开展了⼀场指向教育内容现代化的课程改⾰运动,即“学科结构运动”。在此期间,美国科学院召集了科学家、学者和教育家在马萨诸塞的伍兹霍尔开会杰罗姆.布鲁纳作为该次会议的主席,提出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在这场运动中得到了普遍的响应和认同。[1]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最早起源于德国的格式塔⼼理学派所提出的学习的完形说,完形说认为学习并不是桑代克所说的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S—R),⽽是学习主体通过顿悟,能动地构造完形的过程。布鲁纳后来⽤明确清晰的“认知结构”取代了抽象、含糊的“完形”概念,形成了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以发展学习者的智⼒为宗旨,以知识结构论为核⼼,以发现式学习为主要学习⽅法,在此过程中伴随着对学习者情感态度的培养。
主要观点
每个⼈的学习都是以他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的。关于什么是“认知结构” (cognitivestructure),概括地说,布鲁纳认为认知结构指由个体过去对外界事物进⾏感知、归类的⼀般⽅式或经验所组成的观
念结构,它可以给经验中的规律以意义与组织并形成⼀个模式,它的主要成分是“⼀套感知的类别”。在⼀个⼈学习的历程中,他并不是把各种概念、事实信息等简单地堆积在⾃⼰的记忆中,各种知识之间是充满纵横交错的联系
的,是⼀个动态的结构。⼈所具有的知识结构是⼈获得和理解新知识的基础框架,也是⼈进⾏联想、推理和思维活动的基础。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核⼼内容主要有以下三点。
(⼀)学习的结果是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
布鲁纳认为,学习是⼈的主动的认知过程,即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知识的学习就是在学习者的头脑中形成各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他说,任何⼀门学科知识的学习其最终⽬的是“对题材结构的⼀般理解”, “掌握⼀门学科的基本结构,是以使许多其他事物富有意义的和它联系起来的⽅式去理解它”。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是要通晓某⼀学术领域的基本观点,不但包括掌握⼀般原理,⽽且还包括养成对待学习和调查研究、对待推测和预感、对待独⽴解决难题的可能性等态度。
(⼆)学习过程是类⽬化过程
布鲁纳认为,对纷繁复杂的事物进⾏分类是⼈类思维的基本任务,只有经过分类⼈们才能对世界有明确⽽有条理的认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主要进⾏的信息加⼯活动是⼀种类⽬化活动,学习者已掌握
的知识的类别与类别之间还具有⼀定的联系,根据这些联系,可以对类别作出层次和关系的结构化安排,这就是对类别的编码。
经过编码的许多类别构成类别编码系统。编码系统是⼀种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假设构成物,但可以从可观察到的先前的和随之发⽣的事件的性质中推论出来。编码系统并不是⼀成不变的,它可以经常发⽣变化和改组。编码系统的变化和改组,标志着⼀个⼈理解和掌握知识⽅式的变化或发展。
(三)发现学习是学习知识的最佳⽅式
布鲁纳主张,学习知识的最佳⽅式是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指以培养探究性思维⽅法为⽬标,学⽣利⽤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独⽴思考,⾃⾏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的学习⽅式。布鲁纳认为,虽然学⽣所学习的知识都是经过⼈类长期实践已经知晓并证明了的事物,但是,学⽣依靠⾃⼰的努⼒独⽴地认识和总结出原理、规律,这对学⽣⽽⾔仍然是⼀种“发现”。在他看来,学⽣的这种发现和科学家在科学研究领域⾥对⼈类以前未知的现象、规律进⾏探索⽽获得的新知识的发现(真创造),其本质是⼀样的,都是把现象进⾏重新组织转换,超越现象本⾝,在更⼀般的层次上进⾏类别组合,从⽽获得新的编码系统,得到新的信息和领悟。发现学习强调的东西有⼆⼀是注重学⽣:掌握学科的结构;⼆是注重学⽣掌握学习该学科的基本⽅法,其中发现的⽅法与发现的态度是最为重要的。[2]
理论简评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主义理论⼀经产⽣就受到⾼度的关注,虽然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但在现在它在教育界的影响也是显著的。总的来说,它彻底改变了当时的⾏为主义理论通过对动物⾏为的研究来解释⼈的活动,把学校的教育终点转移到培养⼉童的智⼒和能⼒上来,这对民族和国家的长远发展具有重⼤的意义。
现实意义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个“知识时代”,也就是“学习化时代”。学习是⽆处不在,⽆时不在的,并不仅限于学校⾥的学习。即使是学校⾥的学⽣,他的⼤部分时间也是在学校之外度过的。因此,从社会⽣活中的学习和发⽣在学校⾥的学习同样重要。但⼆者的学习⽅式完全不同,学校⾥的学习⽐较系统化,专业化,有⽼师的讲解,督促与帮助。来⾃社会⽣活中的学习,也可称为校外学习,则是学习者⾃主地进⾏的。如何让校外学习的效果更突出,更能满⾜学习者⾃⾝成长的需要以及适应社会时代的发展的需要。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要让学习者拥有良好的学习⽅法和策略。也就是通俗所讲的“如何学习”。校外学习,与学校学习相对,是依靠学习者⾃⾝内在的驱动,是⼀种⾃觉地、主动地、创造地学习。在这种完全依靠⾃⼰,没有教师引导与监督的学习环境下,就需要学习者具有发现的技巧。发现学习的⽅法适⽤于学校的学习,但来⾃社会⽣活的学习,也就是校外学习更加的需要这种技巧。[1]
参考资料
[1]浅谈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中国知⽹[引⽤⽇期2017-11-02]
[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对成⼈学习的启⽰.中国知⽹[引⽤⽇期2017-11-02]
图⽚发⾃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