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刑法
第一节    刑法概述
一、刑法的概念
刑法是指以国家名义规定何种行为犯罪和应给犯罪分子以何种刑罚处罚,以有 效对付犯罪和积极预防犯罪的法律。
二、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一)刑法体系
刑法的体系指刑法的组成结构。我国现行刑法分为“总则”和“分则”两编,此 外还有一条附则。
(二)刑法的解释
1.立法解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所作的解释。
2.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检察院所作的解释。
3.学理解释:学术机构或学者个人所作的解释。
三、刑法的基本原则
(一)罪刑法定原则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二)平等适用刑法原则
平等适用刑法,也即刑法面前人人平等,是指刑法规范在根据其内容应当得到适 用的所有场合,都予以严格适用。

(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罪刑相适应、罪刑相当)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是指犯多重的罪,就应承担多重的刑事责任。
  强化练习
1.(单选)下列哪项不是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
A.罪刑法定原则    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C. 罪刑相当原则    D.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2.(单选)根《刑法》的相关规“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依照法律定罪判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这体现了刑法(    )。
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罪刑法定原则
C.罪刑相当原则    D. 无过错责任原则
第二节    犯罪与犯罪构成
一、犯罪的概念
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违反刑事法律规范、依法应当受刑罚处罚的 行为。
二、犯罪构成
犯罪构成包括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
(一)犯罪主体
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1.自然人
1)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①年满 16 周岁。
②间歇性精神病人精神正常时。
③醉酒的人。

2)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
①不满 14 周岁的人。
②精神病人。
3)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
已满 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抢劫、贩卖、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4)减轻刑事责任能力
对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未成年人、已满 75 周岁的人、又聋又哑的人、盲人、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为减轻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5《刑法修正案(十一》的特别规定
已满 12 周岁不满 14 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 刑事责任。
2.单位
单位犯罪,一般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为本单位或者本单位全 体成员或多数成员谋取非法利益,由单位的决策机构按照单位的决策程序决定,由直 接责任人员具体实施的,且刑法明文有规定的犯罪。
(二)犯罪主观方面
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危害社会的行为及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抱的心理 态度,包括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
1.犯罪故意
1)直接故意
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 发生的心
理态度。
2)间接故意
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有意放任, 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2.犯罪过失
1)疏忽大意的过失
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 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2)过于自信的过失
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 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三)犯罪客体
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
(四)犯罪客观方面
犯罪客观方面是指刑法规定的构成犯罪在客观上必须具备的条件。
危害行为:专指犯罪构成的客观方面的行为,即由行为人的意识、意志支配的违 反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1.作为
作为,即积极的行为,是指以积极的身体举动实施刑法所禁止的行为。
2.不作为
不作为,是指行为人在能够履行自己应尽义务的情况下不履行该义务。
  强化练习
1.(单选)我国《刑法》中对完全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是(    )。
A.14 周岁    B. 16 周岁
C. 18 周岁    D. 20 周岁
2.多选)犯罪构成,指的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  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总和。下列选项中,
属于犯罪构成要件的是(
)。
A. 犯罪主体
B. 犯罪主观方面
C. 犯罪客体
D. 犯罪对象

3.2022年社会招警考试单选)我国《刑法》规定,醉酒的人犯罪(    )。
A. 不负刑事责任    B. 应当负刑事责任
C. 应当从轻处罚    D. 应当减轻处罚
4.(多选)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刚满 15 周岁的张某犯如下(    )罪应 负刑事责任。
A.     B. 故意杀人
C.     D. 贩卖
5.(单选)甲某贩运假烟驾车路过一个检查站检查人员朱某正要登车检查时, 甲某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朱某抓住车门不放。甲某为了摆脱朱某,在疾驶后突然  急刹车,朱某被摔倒在地,头部着地死亡。甲某对朱某死亡的心理态度是(    )。
A. 直接故意    B. 间接故意
C. 过于自信的过失    D. 疏忽大意的过失
6.单选)钱某欲谋害其夫,寻求“大仙”帮忙,将“大仙”提供的写有其夫名 字的纸符烧毁,希望借此杀死其夫,碰巧其夫当晚猝死。钱某后悔,投案自首。钱某 的行为应定性为(  )。
A. 直接故意    B. 间接故意
C.过失犯罪    D. 不是犯罪
第三节    犯罪的排除事由
一、正当防卫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  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 不负刑事责任。
防卫过当是指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对于防卫过当的, 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无过当防卫(又称特殊防卫)是指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