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考大事记
全国历年参加高考人数和录取人数统计(1977年~2012)如下:
时间()

参加高考人数(万人)

录取人数(万人)

录取率(%)
1977
570
27
4.8
1978
610
40.2
7
1979
468
28
6.1
1980
333
28
8
1981
259
28
11
1982
187
32
17
1983
167
39
23
1984
164
48
29
1985
176
62
35
1986
191
57
30
1987
228
62
27
1988
272
67
25
1989
266
60
23
1990
283
61
22
1991
296
62
21
1992
303
75
25
1993
286
98
34
1994
251
90
36
1995
253
93
37
1996
241
97
40
1997
278
100
36
1998
320
108
34
1999
288
160
56
2000
375
221
59
2001
454
268
59
2002
510
320
63
2003
613
382
62
2004
729
447
61
2005
877
504
57
2006
950
546
57
2007
1010
566
56
2008
1050
599
57
2009
1020
629
62
2010
957
657
68.7
2011
933
675
72.3
2012
915
685
74.8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历年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和《中国考试2007年第8期普通高考大事记整理而成。
1977
629日至715日,教育部在山西太原召开“一九七七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座谈会”。
84-8日,在北京主持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88日,讲话:“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他明确表示,“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不要再搞众推荐。从高中直接招生,我看可能是早出人才、早出成果的一个好办法。”
813日至925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当年第二次高校招生工作座谈会,讨论招生办法。会议期间(919日),对教育部主要负责人谈了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指出:“为什么要直接招生呢?道理很简单,就是不能中断学习的连续性。18岁到20岁正是学习的最好时期”。这次谈话给了参加会议的同志极大的鼓舞。会议最终决定,恢复“”前行之有效的高考制度。
930日,教育部再次向中央呈报招生工作的《意见》。同志对教育部起草的《意见》进行了修改,指出:“政审,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现。政治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决心为革命学习,有这几条,就可以了。总之,招生主要抓两条: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
1012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正式恢复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制度。
11-12月,1977年高考陆续进行。考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命题。考试办法基本沿用“”前的考试办法:文理分科,文理两类都考政治、语文、数学,文科加考史地,理科加考理化。由于高考中止10年,历届考生集中,出现了两代人同时参加考试的现象。 
当年高考共有570万人报考,原计划招生21.5万人,后增加高考招考网6.3万人,共录取27万人,录取率4.7%(271)。新生次年春入学。
1978
422日,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粉碎‘四人帮’以来,特别是改革高等
学校招生制度和批判‘两个估计’之后,教育战线出现了许多新气象。”他还说:“考试是检查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同经验产品质量是保证工厂生产水平的必要制度一样。当然也不能迷信考试,把它当作检查学习效果的唯一方法。要认真研究、试验,改进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使它完善起来。”
66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一九七八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恢复了全国统一命题,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考试、阅卷、录取新生的工作体制。考试科目仍然分文史、理工两类,文史类专业考政治、语文、数学、历史、地理和外语;理工类专业考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外语和生物。外语考试的语种分别为英、俄、法、德、日、西班牙和阿拉伯语。其中,除报考外语院校或专业的考生外,其他考生外语成绩暂不记入总分,作为录取参考。报考外语院校或专业的考生,须进行外语口试,外语笔试成绩记入总分,数学为参考分。全国统一考试时间为720-23日。是否进行初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民族自治区、州、县和少数民族聚居地方的少数民族考生可以用本民族文字答卷,但报考用汉语授课的院校,要具有一定的汉语听写能力。
77日,国务院侨办、教育部发出《关于接收华侨、港澳学生回国和到内地升学的意见》,规定华侨和港澳学生报考高等院校,按照招生条件和办法参加统一考试。政治、语文的考试成绩可适当降低要求,但必须具有一定的汉语听写能力。中国血统的外籍学生来华求学参照执行。
720-23日,全国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举行。
1026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扩大招生问题的意见》。
当年高考共有610万人报考,原计划招生29.3万人,后增加近11万人,共录取40.2万人。新生当年秋入学。
1979
37-24日,教育部召开1979年招生工作会议。
53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一九七九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报告》,附发《关于一九七九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关于高等学校录取新生政治审查工作的意见》,
规定当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仍坚持上年的原则。但报考重点高等学校的,外语成绩按10%计入总分,以后将逐年提高计分比例。边疆民族自治区用本民族语言授课的高等学校和专业,可不参加全国统一招生,由自治区单独命题、考试、录取。
516日,《人民教育》第五期发表短评:《维护高考制度,杜绝舞弊行为》,强调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招生委员会,要把杜绝高考中可能出现的营私舞弊现象,当作招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抓起来。
当年,陕西、山西、内蒙古、青海、江苏、湖北、四川、西藏、湖南和山东等省、自治区严肃处理了一些地方在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中营私舞弊、严重违法乱纪的案件。
77-9日,全国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举行。当年共有468万人报考(其中,应届高中毕业生占66%以上),共录取28万人。
1980
227-313日,教育部在陕西西安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讨论1980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
424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一九八○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的报告》,附发《一九八○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规定》,要求考生多的省、市、自治区应在统考前进行预选;外语语种取消了阿拉伯语;报考本科院校的考生外语成绩按30%计入总分;考试成绩只通知考生本人,不张贴公布;取消考生查阅试卷的规定。全国统一考试时间为779日。
当年高考共有333万人报考,共录取28万人。一些省、市、自治区扩大招收自费走读生7000多人。
1981
114-20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高校招生工作会议,讨论改进招生制度的办法。
32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一九八一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的报告》,《报告》称:“招生制度需要继续改革,但步子要稳妥,要经过试验”,标志着高考“拨乱反正”的结束,开始了改革的探索。《报告》附发《一九八一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规定》,要求“从一九八一年起,中学应对高中新生建立”,供高等学校录取时参考。“拟从今
年起,取消对考生划分密级的规定”。理工农医类考生加考生物,按30%计入总分。用本民族语文授课的民族中学毕业生,报考用汉语文授课的高等学校,应参加全国统一考试,汉语文由教育部另行命题,不翻译,并用汉文答卷;其他各科翻译成少数民族文字,考生须用本民族语文答卷。在考汉语文的同时,由有关省、自治区决定也可以考少数民族语文,并负责命题。汉语文和少数民族语文的考试成绩分别按50%计入总分,但汉语文成绩必须达到及格水平方能录取。
当年高考共有259万人报考,共录取28万人。
1982
13日,教育部部长蒋南翔在《北京日报》发表文章:《略论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和单纯追求升学率的问题》。文章指出,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根据需要和可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积极而又稳步地发展数量。文章认为,单纯追求升学率来源于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发展的比例严重失调,来源于教育制度和劳动制度的脱节。“十年内乱”对全国教育和广大青年所造成的严重的内伤和外伤,大大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发生了偏向而不易纠正的原因之一。文章指出,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和单纯追求升学率的问题,不能脱离复杂的
社会因素的制约而孤立地得到解决,需要全党齐心协力,进行综合治理,逐步解决。
329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一九八二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请示》。由于没有较大变化,教育部没有召开招生工作会议,也没有制定新的招生规定,继续执行1981年的规定,以保持政策的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