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第二届“教育智库•湘江论坛”的观察本刊记者赖斯捷余柯
当下中国,5G正蓬勃兴起。万物均可互联的时 代里,各行各业都变得更加“智能”,教育也不例外。
借助网络的力量,人们可以便捷地将优质教育 资源传输到乡村学校,网络联校、智慧课堂、云端备 课……科技变革,为教育营造出的新生态,极大地促 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回顾过往,展望未来。我国的教育发展正全面 进人信息化2.0时代。
怎样解决1.0时代“用起来贵、用得太少、用得 不好”等问题?怎样更好地发挥人工智能的科技力量,助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人工智能为乡村教育赋 能添彩的关键环节在哪里?这些问题,亟待探讨。
乡村教育振兴,需要互联网的力量
湖南长沙,由湖南省教育厅指导,湖南省教育 科学研究院、湖南省教育战略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二届
“教育智库•湘江论坛”上,围绕“人工智能和乡村 教育”主题,多位专家做了分享发言:
“近二十年来,我国农村学校的信息化水平在 不断提高”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秦 玉友,为大家分享了一组数据。
2001年中国农村小学建立校园网学校比例(建 网率)为0.96%, 2019年为65.67%,比2001年增 加近65个百分点;2013年农村小学接人互联网学校 比例(人网率)为64.77%, 2019年为98.43%,比2013年增加33.66个百分点。
“这意味着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在不断完善,信 息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在秦玉友看来,这些年,互 联网基础设施在农村学校加速普及的过程,正与城乡 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实现过程吻合3
我国于2013年启动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评估认定工作,至2019年12月底,通过认定的县(市、区),所占比例为95.32%,与
24
主题策划
2019年全国农村小学接入互联网学校比例98.43%, 相差不大。
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学 校接入互联网,一条借助“互联网+教育”促进起 点公平的路径,在实践中不断被验证着
四川省雷波县于2020年2月退出贫闲县序列
当年高考,来自该县雷波中学的2名学生何吉翔、高 欣怡,分别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在接受采访 时,何吉翔特别说道:“很感谢在屏幕另一端的成都 七中的师生,他们让我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很轻松,能 够直击每一个知识点的本质。”
何吉翔提到的成都七中,开设了 “理科网络班”,一端连着A己,另一端连着我国贫闲地K的248所高 中,雷波中学便是其中之一。
248所高中,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全天候跟随成 都七中平行班直播,一起上课、一起作业、一起考试: 据不完全统计,“理科网络班”开设10多年来,远 端共有超过7.2万名学生,这些学生跟随成都七中走 完高中三年,其中大多数考上本科院校,更有不少于 90人考上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
在湖南,随着互联网教学点全覆盖丁程的有序 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学校获得了“抱H1取暖”的科 技力量。
走进常德市武陵区丹洲中心小学录播教室,记 者看到一堂特殊的音乐课:说它特殊,是因为除了本 校学生,还有来(N周边坪湖、泽远、太平小学3所村 小的学生共同参与听课:
隔着屏幕,4所处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农村学校,实现了师生间的现场实时互动。让这一切变成现实 的,正是“1+3网络联校”体系。
“对于农村学校而言,建立‘互联网+教育’的平台,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打通教育信息化的‘最 后一公里’。”该校校长周君坦言,在农村学校,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科班出身”的执教者少之又少,任课教师职不专业的现象普遍存在
14推行网络联校建设以来,那些偏远村小的孩 子也能接收到中心小学发来的“信号”,乘着“信号 的翅膀”,一堂堂优质精品课,“飞人”一所又一所 村小。
作为武陵区第一个网络联校试验点,丹洲中心小学在借着Y联网共享优质师资的同时,还承担起片 K内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责(但凡参加亟要的课堂教学 竞赛,参赛教师在录播教室里试教,并借助录播设备 将课堂内容录制成视频_研课、磨课之时,W队成员 围坐在一起,反复回看试教镜头,小到神态动作
的交 流,大到课堂结构的把握,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 花,团队成员集思广益,力争呈现出完美的课堂。
无论是“理科网络班”的城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还是“1+3网络联校”的学校间师资共享共建,它们 所彰M的,都是互联网在缓解农村中小学师资不足、资源不足、课程开设不齐等问题时,展现出的重要作 用:1.0时代,信息化在解决教育的起点公平、城乡 均衡发展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人工智能,正在重构乡村教育生态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当教育从信息化1.0时代跨入2.0时代,意味着 科学技术深度参与教育教学成为可能人T.智能,作 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无疑将是2.0时代引领未 来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手段。
如今,人工智能已越来越广泛地渗透、融人教 育领域技术加持之下,不仅教育教学获得了新工具 和新手段,传统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形态,也将因此发生重大变化
攸县石羊塘镇罗家桥学校,是一所四面环山、交通闭塞的乡村小学,学校约90%的学生是留守儿 童。曾经,每年辖区内的大部分学4邡流人了城区学 校。
转变发生在最近几年,当人T.智能与传统教学 深度融合之后。
时间倒退到2018年。这年初,学校购置了 50 台平板电脑,教室里装上“班班通”和纳米智慧黑板。学生不仅能远程学习名师课程,还能在A己的班上体 会学习的快乐。
英语课上,孩子们做游戏、看动P I,边玩边练 习口语和听力。语文课1:,孩子们随着跟读系统大声 地朗读课文;令人“头疼”的作文也可通过作文智能 系统进行批改,及时呈现分数和需要修改之处,学生 们通过一次次的修改,建立起对写作的信心……教育
25
主题策划
信息化给学生带来的改变,家长们看在眼里。
短短半年之后的2018年秋季学期,学校学生开 始冋流,在校生人数由原来的100人增加至近200人。
而在相距千里之外的宁夏回族自治丨X:,石嘴山 市实验中学操场上,见习老师刘师岐向记者展示智慧 操场系统:“你看,这两个同学的百米跑成绩都是 14.5秒,可A同学的心律明显更快,血压值偏高,虽然体测成绩合格,似他的体质还得继续加强。”
攸县教育网这是人下智能与教育融合的一个典型案例一
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石嘴 山市实验中学不仅较好地解决了之前体育学科师资 不足问题,更鲜明的变化是,推动实现规模化教育与 个性化培养有机结合,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个性 化、高质M的教育。
无论是攸县的乡村学校学生回流,还是石嘴山 市实验中学学生的个性化体育课,都是人工智能与教 育融合后结出的硕果
这种融合,“对整个国家与社会,对学校与家庭,对教师与学生,都十分需要,十分必要,十分重要”,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于发友在论坛发言时,如此阐述人T智能与教育的关系。
当人丁智能遇1:教育大数据,学习将变得无处 不在、无时不在;抽象难解的概念,在高仿真技术的 帮助下,实现了概念的nl视化、难表征的过程具象化,有助于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智能学伴技术,为 学生打通链接海M W关倍息源的通道.使得海t t资源 随时可得;虚拟技术,将教师、学生、家长、专家等 不同的兴趣共同体与学校连接在一起,促进彼此互动 和学习;图像识别、i?丨音识别、表情识別等技术,能 够全方位记录、加丁、分析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使得 学生可以获得来ft T.具、教师和同伴的即时反馈,反 思自己的学习状况:
长期以来,信息不对称,是造成城乡教育差异 的重要因素:展望未来,当人工智能在乡村教育中得 到普及,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现象势必得到明显改 善,乡村教育将走上提质增速的高质f i发展之路更加
深刻的意义在于,尽管目前我_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超过60%,但乡村教育,特别是乡村基础 教育,仍是我国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从幼儿园到初 中,乡村教育的学校(幼儿园)数和学生数均超过城市,有的学段体量甚至是城市的2倍多
“乡村教育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在于发友看来, 从中国古代的私塾到近现代的学校,教育在乡村建设 和治理中一直发挥着人才培养、文化传承、文明引领 等重要作用面向未来,在乡村振兴、幸福美丽乡村 建设的伟业中,乡村教育依然使命艰巨、责任重大。
人丁.智能是实现教育生态重构的有效手段,将 极大地赋能乡村教育发展,通过信息共享、数据融通、业务协同、智能服务的协同创新,加快发展伴随每个 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适合每个人 的教育、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从而U:乡村教育实现 “弯道超车”。
人工智能怎样落地乡村教育
“面对人工智能发展,乡村教育该如何抓住机 遇,主动作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教育主管部门如 何统筹城乡教育信息化发展,真正实现教育公平,这 是值得深人探讨而又必须解决的问题”湖南省教育 厅党组成员、省委教育T.委副书记王建华在论坛上提 出了这个问题。
毋庸置疑,人T.智能与乡村教育融合之后,将 最大限度地满足乡村学校学习者、教学者和管理者的 个
性化需求,实现全时域、全空域、全受众的智能学 习愿景;将改变乡村办学形态,拓展学习空间,提升 治理水平,激发办学活力;将赋能乡村教师,更新教 育理念,提高K综合素质和育人能力,有效缓解师资 短缺问题
那么,人下智能怎样才能真正在乡村落地,为乡村教育赋能添彩?
首当其冲的,是观念、理念之变
政府或者社会,都需要达成一个共识:乡村教 育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紧紧依靠人丁智能_、有了 这一共识,才能布局好、谋划好人工智能在乡村教育 的落地发展;才能在政策制定、资金投人、人员发展、激励保障等方面,优先保障人工智能与乡村教育的发 展,推动人丁.智能在乡村教育领域的广覆盖、全应用。
接下来要做的,则是乡村教育新基建。
经过丨0多年的努力,B前我国乡村学校的互联 网接入比例已非常之高,这是教育信息化1.0时代取
26
主题策划
得的重大成果,也是人工智能进人乡村教育的必备技 术条件。但必备不意味着“拿来就可以用”,技术的 升级改造、软件的开发应用……都需要符合人工智能 的使用标准。
技术经过提升,可以几近完美地解决人工智能 在数据、算法等方面的需求,但其最终的运用,依靠 的仍然是“人”这一关键力量。
人工智能要在乡村落地,为乡村教育赋能添彩,关键环节是乡村教师。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推动人工智能在 乡村教育的落地,必须建设一支具有人工智能专业素 养和信息技术能力、业务精湛的高素质乡村教师队 伍。
要进一步改善乡村教师待遇和T作、生活环境,吸引一批年轻的优秀教师到乡村从教;加强培养培 训,提高乡村教师的人工智能素养和教学技能;多 方吸引优秀人工智能人才进行帮扶和指导;积极鼓励 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到乡村实习锻炼,播撒希 望种子;利用人工智能赋能乡村教师,改变乡村教师 角,促进教学模式从知识传递到对话建构的全面转 型。
但是,我们要清晰地看到,短期内要大规模地为乡村学校补充教师,存在一些困难。是否可以利用 互联网的方式解决一部分的资源供给,以及提升乡村 教师的专业成长速度?
在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成员,西北师范大 学教育技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郭绍青教授看来,可
以通过构建“互联网+”智力资源服务生态来解决 乡村教育缺员问题。当互联网在乡村学校普及后,教师、互联网企业以及其他可提供教育服务的人员,可以借助网络专递与同步课堂,加人乡村教师队伍中 去。
尤其是乡村小规模学校,比如罗家桥学校,非 常适合成为人工智能赋能乡村教育的试点学校。当人 工智能相关手段与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能力实现互 相匹配后,乡村学校的小班教学,完全有可能实现“弯 道超车”。
前提是,赋予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三种能力:一是给予一部分优质教学内容,二是给予一部分优质 教学方法,三是赋予信息整合能力。
据了解,目前我国有20多个经济欠发达县正在 做尝试和试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应用人工智能为 乡村教育赋能添彩,会涌现一批成熟的经验,并最终 推动我国乡村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