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1年3月20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发布了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该遗址出土的青铜器,除青铜容器具有中原殷商文化和长江中游地区的青铜文化风格外,其余的器物如青铜神树、纵目青铜面具等种类和造型都具有鲜明的特点。这充分说明
A.古蜀文化领先世界    B.中华文明多彩多姿
C.早期国家开始出现    D.原始农业已经产生
【答案】B
【解析】
材料“除青铜容器具有中原殷商文化和长江中游地区的青铜文化风格外,其余的器物如青铜神树、纵目青铜面具等种类和造型都具有鲜明的特点”,这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特点,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古蜀文化、早期国家、原始农业,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2.两汉之际,都城的造向由“坐西朝东”变为“坐北朝南”,由西域连接东郭或西南城连接东北郭的布局,变为东西南三面郭区环抱中央北部城区的布局。这一变化反映了
A.宗法礼制日渐弱化    B.规划布局更加科学
C.经济文化功能增强    D.集权意识得到强化
【答案】D
【解析】
从材料中的“由西域连接东郭或西南城连接东北郭的布局,变为东西南三面郭区环抱中央北部城区的布局”等信息可以看出,这一变化突出皇宫在都城的地位,说明集权意识得到强化,故答案为D项;这一变化说明礼制得到强化,排除A项;这一变化与科学无关,排除B项;这一变化没有涉及与经济文化的关系,排除C项。
3.以下是《唐关市令复原清本》内容摘录。据此可知,唐代
A.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B.不法外商势力猖獗
C.注重规范外贸管理    D.海上丝绸之路繁盛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唐朝在外贸过程中要颁发通行证,同时要求互市官员认真查验,禁止违禁物品出关,这说明唐朝注重规范外贸,C正确;唐朝是开放的朝代,并未限制外贸,排除A;B通过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排除;题干中并不一定针对海上贸易,也可能是边关贸易,排除D。
4.下图为北宋墓葬出土的景德镇窑青白瓷胡人牵马俑。该图可用来佐证
A.古代丝绸之路的贸易盛况    B.中西不同文化的交融互鉴
C.景德镇制瓷业的中心地位    D.宋人崇尚理性的审美观念
【答案】A
【解析】
从材料中的“两侧各立一位胡人”“一人似在搬运货物,准备行装”等信息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贸易盛况,故答案为A项;胡人牵马俑反映的是少数民族在丝绸之路中的作用,没有体现中西文化的交融互鉴,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景德镇制瓷业在当时全国
制瓷业中的地位,排除C项;胡人牵马俑没有反映崇尚理性的审美观念,排除D项。
5.明清时期,在《东周列国志》《二十四史通俗演义》等历史通俗演义小说中,孔子不再是大成至圣文宣王的君王形象,而被塑造为一个既食人间烟火又顾及眼前利益,同时讲究灵活变通的人物形象。这一形象的变化
A.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孔子    B.意在颠覆正统的孔子形象
C.符合市井民众的审美情趣    D.反映了主流价值观念嬗变
【答案】C
【解析】
材料中的“既食人间烟火又顾及眼前利益,同时讲究灵活变通”是明清时期市井民众价值观的体现,说明这一时期孔子形象的变化符合市井民众的审美情趣,故答案为C项;明清时期的孔子形象并非就是真实的孔子形象,排除A项;孔子的形象有变化,但并非就是为了颠覆其正统形象,排除B项;仍然尊崇孔子,说明主流价值观没有变化,排除D项。
6.“猜灯谜”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娱乐活动。清末上海某年元宵节上,灯谜“欧洲种(打一字)” 的谜底是“伯”,“德律风(打一地名)”的谜底是“电白”,“成汤鸣条之战”(打一名词)的谜 底是“商战”等等。这些灯谜
A.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    B.体现了政府对西学的重视
C.反映了民众崇洋之风盛行    D.旨在加强中外文化交流
【答案】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末上海出现与欧洲人种、电报和商战等相关的灯谜,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科技发展对市民生活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A项正确;元宵灯谜是民众娱乐,不能体现政府对西学的重视,B项错误;反映了民众崇洋之风盛行与“商战”等灯谜不符,C项错误;白人、电报和商战等灯谜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果,不是说明其旨在加强中外文化交流,D项错误。
2021元宵节灯谜100条及答案
7.1905至1907年间,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思想论战达到了高潮。他们在论战中存在着原则分歧,但在面对帝国主义侵略问题上也有共通之处,提出“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自有可亡之处,岂能怨人之亡我乎!”这反映出革命派与改良派的共同局限性为
A.不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B.对帝国主义侵略行为作了开脱
C.以反清作为御侮之道    D.希望争取帝国主义的大力支持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1905至1907年间,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思想论战达到了高潮。他们在论战中存在着原则分歧,但在面对帝国主义侵略问题上也有共通之处,提出‘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自有可亡之处,岂能怨人之亡我乎’”,可得出,革命派与改良派都认为中国之所以受帝国主义侵略,是因为中国本身有问题,忽略了帝国主义侵略的非正义性,对帝国主义侵略行为作了开脱,故B项正确;资产阶级革命派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但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认识不清,故A项错误;资产阶级改良派是在保留清政府统治的基础上进行改
革的,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希望争取帝国主义的大力支持”,故D项错误。
8.1922年中共二大将无产阶级置于“帮助”“援助”“扶助”等历史地位。1925年中共四大则明确指出:“无产阶级的政党应该知道无产阶级参加民族运动,不是附属资产阶级而参加,乃以自己阶级独立的地位与目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成熟    B.总结反思大革命经验教训
C.对社会性质做出正确判断    D.认识到掌握武装的重要性
【答案】B
【解析】
从中共二大到中共四大,中共逐渐明确了在民族运动中的地位,主张独立地位、领导地位,这表明中共在总结反思大革命的经验教训,B正确;中共走向成熟的转折点是遵义会议,排除A;题干中并未涉及到中国社会性质认识,排除C;八七会议中,中共认识到掌握武装的重要性,排除D。
9.彭德怀说,“这次战役大大提高了华北人民众敌后抗日的胜利信心……打击了国民党制造所谓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谣言”。“这次战役”的示意图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