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22年高考[理科综合]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是哺乳动物细胞分裂的两种形式。某动物的基因型是Aa,若该动物的某细胞在四分体时期一条染单体上的A和另一条染单体上的a发生了互换,则通常情况下妹染单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A和a进入不同细胞的时期是(  )
A. 有丝分裂的后期
B. 有丝分裂的末期
C. 减数第一次分裂
D. 减数第二次分裂
本题答案:D
试题分析:减数分裂过程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主要特点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
染体联会,可能发生同源染体非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后期同源染体分开,同时非同源染体自由组合,实现基因的重组,减数第二次分裂则为妹染单体的分离。试题解析:AB、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体联会形成四分体的过程,这样就不会发生妹染单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A和a进入不同细胞的现象,A、B错误;
C、D、根据题意,某动物基因型是Aa,经过间期复制,初级性母细胞中有AAaa四个基因,该动物的某细胞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交叉互换,涉及A和a的交换,交换后两条同源染的妹染单体上均分别具有A和a基因,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体分开,两组Aa彼此分开进入次级性母细胞,但不会发生妹染单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A和a的现象,而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妹染单体分离,其上的A和a分开进入两个子细胞,C错误,D正确。故选D。
2. 某同学将一株生长正常的小麦置于密闭容器中,在适宜且恒定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培养,发现容器内CO2含量初期逐渐降低,之后保持相对稳定。关于这一实验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 初期光合速率逐渐升高,之后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B. 初期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均降低,之后呼吸速率保持稳定
C. 初期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之后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
D. 初期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之后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本题答案:D
试题分析:光合作用会吸收密闭容器中的CO2,而呼吸作用会释放CO2,在温度和光照均适宜且恒定的情况下,两者速率主要受容器中CO2和O2的变化影响。
试题解析:A、初期容器内CO2浓度较大,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植物吸收CO2释放O2,使密闭容器内的CO2浓度下降O2浓度上升,A错误;
B、根据分析由于密闭容器内的CO2浓度下降,O2浓度上升,从而使植物光合速率逐渐降低,呼吸作用逐渐升高,,直至两者平衡趋于稳定,B错误;
CD、初期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之后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C错误,D正确。
故选D。
3. 运动神经元与骨骼肌之间的兴奋传递过度会引起肌肉痉挛,严重时会危及生命。下列方法中合理的是(  )
A. 通过药物加快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B. 通过药物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
C. 通过药物抑制突触间隙中可降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
D. 通过药物增加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的数量
本题答案:B
试题分析: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试题解析:A、如果通过药物加快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浓度增加,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增多,会导致兴奋过度传递引起肌肉痉挛,达不到目的,A不符合题意;
B、如果通过药物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兴奋传递减弱,会缓解兴奋过度传递引起的肌肉痉挛,可达到目的,B符合题意;
C、如果通过药物抑制突触间隙中可降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不能有
效降解,导致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持续结合,导致兴奋传递过度引起肌肉痉挛,达不到目的,C不符合题意;
D、如果通过药物增加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的数量,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增多,会导致兴奋传递过度引起肌肉痉挛,达不到目的,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某种酶P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可催化底物转化为相应的产物。为探究该酶不同组分催化反应所需的条件。某同学进行了下列5组实验(表中“+”表示有,“-”表示无)。
实验组①②③④⑤
底物+++++
RNA组分++-+-
蛋白质组分+-+-+
低浓度Mg2++++--
高浓度Mg2+---++
产物+--+-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酶P必须在高浓度Mg2+条件下才具有催化活性
B. 蛋白质组分的催化活性随Mg2+浓度升高而升高
C. 在高浓度Mg2+条件下RNA组分具有催化活性
D. 在高浓度Mg2+条件下蛋白质组分具有催化活性
本题答案:C
试题分析:分析:由表格数据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酶的组分、Mg2+的浓度,因变量是有没有产物生成,底物为无关变量。第①组为正常组作为空白对照,其余组均为实验组。
试题解析:A、第①组中,酶P在低浓度Mg2+条件,有产物生成,说明酶P在该条件下具有催化活性,A错误;
BD、第③组和第⑤组对照,无关变量是底物和蛋白质组分,自变量是Mg2+浓度,无论是高
浓度Mg2+条件下还是低浓度Mg2+条件下,两组均没有产物生成,说明蛋白质组分无催化活性,BD错误;
C、第②组和第④组对照,无关变量是底物和RNA组分,自变量是Mg2+浓度,第④组在高浓度Mg2+条件下有产物生成,第②组在低浓度Mg2+条件下,没有产物生成,说明在高浓度Mg2+条件下RNA组分具有催化活性,C正确。故选C。
5. 分层现象是落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森林落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森林落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
②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灌木层
③垂直方向上森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
④森林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有关
⑤森林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⑥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是由动物种类决定的
A. ①③④⑤
B. ②④⑤⑥
C. ①②③⑥
D. ③④⑤⑥
本题答案:A
试题分析:落的垂直结构指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上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影响植物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影响动物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为食物和栖息空间。
试题解析:①森林落的分层现象在占地面积相同情况下提供了更多空间,提高了生物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①正确;
②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乔木层,②错误;
③影响植物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垂直方向上森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③正确;
④森林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和栖息空间有关,④正确;
⑤落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落的水平结构等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⑤正确;
⑥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光照决定的,⑥错误。
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 依据鸡的某些遗传性状可以在早期区分雌雄,提高养鸡场的经济效益。已知鸡的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芦花鸡和非芦花鸡进行杂交,正交子代中芦花鸡和非芦花鸡数目相同,反交子代均为芦花鸡。下列分析及推断错误的是(  )
A. 正交亲本中雌鸡为芦花鸡,雄鸡为非芦花鸡
B. 正交子代和反交子代中的芦花雄鸡均为杂合体
C. 反交子代芦花鸡相互交配,所产雌鸡均为芦花鸡
D. 仅根据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即可区分正交子代性别
本题答案:C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正交子代中芦花鸡和非芦花鸡数目相同,反交子代均为芦花鸡,说明控制鸡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的基因位于Z染体上,且芦花为显性。
试题解析:A、根据题意可知,正交为Z a Z a(非芦花雄鸡)×Z A W(芦花雌鸡),子代为Z A Z a、Z a W,且芦花鸡和非芦花鸡数目相同,反交为Z A Z A×Z a W,子代为Z A Z a、Z A W,且全为芦花鸡,A正确;
B、正交子代中芦花雄鸡为Z A Z a(杂合子),反交子代中芦花雄鸡为Z A Z a(杂合子),B正确;
C、反交子代芦花鸡相互交配,即Z A Z a×Z A W,所产雌鸡Z A W、Z a W(非芦花),C错误;
D、正交子代为Z A Z a(芦花雄鸡)、Z a W(非芦花雌鸡),D正确。
故选C。
7.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HB铅笔芯的成分为二氧化铅
B. 碳酸氢钠可做食品膨松剂
C. 青铜和黄铜是不同结构的单质铜
D. 焰火中红来源于钠盐灼烧
本题答案:B
试题解析:A.铅笔芯的主要成分为石墨,不含二氧化铅,A错误;
黑龙江招生考试信息港2022B.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产生二氧化碳,能使面团松软,可做食品膨松剂,B正确;C.青铜是在纯铜(紫铜)中加入锡或铅的合金,黄铜为是由铜和锌所组成的合金,两者均属于混合物,不是铜单质,C错误;
D.钠元素灼烧显黄,D错误;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