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教育训练、组织编制、后备力量、思想政治、武器装备、综合保障等等,其根本目的都是使军队具备全面履行使命任务的能力体系。新军事变革实质上是持续的军事创新过程。紧紧围绕加强核心军事能力,统筹各项建设,就是要协调装备发展,编制体制改革、教育训练和后勤保障模式的转变等。
结构决定功能。军队转型是系统的改变,重在以功能谋求新的结构。就是说,编制体制改革要以提高核心军事能力为基本依据,兼顾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结构需求,健全完善联合作战指挥体制、联合训练体制和联合保障体制,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作战力量结构和模块化部队编组。
    训练场连着战场。教育训练转变应以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为重点,大力发展联合训练手段,拓展联合训练内容,提高联合训练质量,重点培养适应联合作战需要的指挥人才、参谋人才和专业人才,兼顾完成反恐、维稳、援建、抢险、救灾等任务的需求。
    新军事变革是认知领域里的革命,需要充分发挥政治思想工作的作战功能。应围绕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塑造大批具有战略视野、先进理念、科技素养和过硬军事技能的复合型军事人才,大力培育战斗精神,增强奉献意识和打赢的信心决心,兼顾完成多样化军事任
务中的思想动员和心理疏导。 163贵州人事考试招聘吧
    武器装备发展要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需求为牵引。围绕核心军事能力,突出发展适应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的一体化指挥、侦察预警、远程打击、战略投送、网电对抗、远海防卫、立体攻防、精确保障等装备体系,同时兼顾发展工程、防化、防暴、救援等装备。
    保障力是战斗力的重要内容。核心军事能力,要求加强核心保障能力建设,包括力量投送能力,适时、适需、适地、适量的军地一体化综合保障能力建设。
   一、走向大海的中国军队事业单位面试题库精选800题
      历史一再证明:一个不拥有海洋也不能走向海洋的国家,是没有出路的;一支无力或不知走向海洋的军队,只是国家的“纸门神”。前事不忘,后世之师。伴随着中国的和平发展,今日中国军队又面临着军事转型的新形势。新中国军队已经完成捍卫民族的生存权的历史任务,未来将面临捍卫国家和民族发展权的新使命。顺着国家战略的指向,军队未来前进的方向必然是海洋。从世界历史的规律看,军队总体形态从内向型的陆军化转为外向
型的海军化,是必然趋势。以往环绕在陆地防卫周边的制空权和制太空权链条,也将转为以制海权为核心;留在全民意识中根深蒂固的“黄国防观”,也要逐步被以海洋、天空和太空为背景的“蓝国防观”所取代。
    但是,或是出于担心或是出于误解甚或是别有用心,伴随着中国和平发展和中国军队的改革前进,各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层出不穷。其实,在世界进入海洋时代500多年之后中国才走向海洋,中国就总体发展水平比美国落后了近百年,综合军事指标比世界先进水平落后了几十年。
    中国经济对海外市场依赖巨大,国家利益疆界大大地拓展,但由于几千年沉重的历史包袱和现实问题,中国控制海洋和捍卫海外权益的能力却严重地滞后。环顾世界,没有一个大国像中国这样面临着众多的外在威胁。相当长的时间内,摆在中国军队面前的任务,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努力追赶世界先进水平,抵住初具雏形且日益逼近的联合军事封锁。可以说,中国和中国军队走向海洋的道路崇山峻岭艰难曲折,哪里有能力威胁别人?
    海南公务员面试成绩公布爱因斯坦说:“现在我们的世界最缺乏的是善意和力量的结合”。中国是个爱好和平的大
国,素有“善意”,但一直缺“力量”。总结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康乾盛世以前和新中国以后,是两个最明显的和平时期,中间则是漫长的战争时期。这漫长的战争不是由于中国特别强大侵略世界,而是因为中国过于弱小,而被世界列强宰割所导致。由于中国军事落后,已经有两次现代化的机会被外来入侵葬送,致使今天中国还远远地落在世界强国的后面。残酷的事实证明,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过于落后,不仅中国自身安全面临严峻威胁,也不利于世界和平。今天,无论是中国选择改革开放的政策还是中国军队走向海洋,正是痛定思痛,不愿再重蹈覆辙而已。
内蒙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今天中国秉持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在这一理念下,中国的国家战略目标是非常有限的:维护海外合法利益和自身安全及世界和平,不挑起或参与掠夺性战争。故中国军队的建设发展方向虽然指向海洋,和长期趴在陆地上的姿态相比这只不过是站起来,把防线向外推几步而已,战略防御的本质并没有改变。近200年来的战争不是发生在中国本土,就是发生在中国门前,中国理所当然有权将历史上的战争噩梦推远些。但这与历史上那些帝国主义大国崛起过程中,以直接掠夺财富、开辟殖民地的做法不可同日而语;也与今天某些以称霸世界、称雄地区为目标的国家的战略追求完全不同。历史上崛起的帝国主义大国和今天的霸权国家,不断地以发动战争作为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手段;中国的和平发展,
不仅不会以战争手段实现,实现崛起后也不会以战争手段谋求更大的霸权。在这样一种和平的、克制的国家战略目标和发展理念下走出的中国军队,不管向哪个方向走,也不管走多远,都必然只是世界和平的重要维护力量。
全国普通话证书打印入口内蒙古人事考试中心二、以体系作战能力建设牵引中国军队转型
克劳塞维茨把战争中的各种不确定性,称之为“战争阻力”,认为:“每次战争都有许许多多的特殊现象,它好比是一个未经航行过的、充满暗礁的大海,统帅可以凭智力感觉到这些暗礁,但是不能亲眼看到,并且要在漆黑的夜里绕过它们。”战争有阻力,军事变革、军队改革与转型,也有阻力。围绕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加强军队信息化建设,牵引军队转型,就是一个不断克服重重阻力的过程。战争中的阻力,多来自敌方;军队转型中的阻力,往往来自于旧的体系、制度、文化,以及自身的习惯势力。克服各种阻力实现军队转型,只能逐步推进,积小胜为大胜。但决不能仅凭感性认识,走一步说一步。只有全局在胸,明确战略目标,在转型路线图指导下的积小胜为大胜,才具有真正的积极意义。
路线图是动态性的战略规划系统,重点是确定核心理论和关键技术问题。路线图的两大特
性:一是能按照逻辑顺序,规划线路,逐步推进;二是在大方向的指引下,可根据形势的变化调整线路。
描绘科学可行的路线图,需要遵循军事谋略学中的“最大预期原则,最小阻力原则”。最大预期即战略目标的科学定位,最小阻力即选择一条最容易走向目标的路线。军事变革最难的是体制,是结构。信息系统建设的规律,是尽量减少节点,保障信息流的畅通。我军经过10多年的信息化探索和文化积淀,对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建设,应该很容易形成战略共识。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建设,对人的因素要求更高。人不是作战体系的附属品,而是作战体系的驾驭者。军队信息化的进程,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没有高素质的人才,能力建设不可能科学推进,更驾驭不了基于信息系统的作战体系。军队转型路线图,既涵盖技术路线图,又包括武器装备体系,以及与之相关的结构调整框架、指挥体制、军事训练变革转型、文化与人才建设战略等,是统筹国防和部队全面建设的顶层设计。
2020年前后是新军事变革的一个时间节点。世界主要国家都在瞄准这个节点筹划自己军队
的转型。为此,都必须回答这样几个问题:一是朝哪里转,对未来1015年的目标必须做出比较清晰的框架描述;二是选择什么道路转,这个过程需要经历几个阶段,需要什么样的政策指导;三是采用什么方法转,需要什么样的机制保障;四是转型过程的资源投入;五是当前工作的切入点定在哪里。把这些问题搞清楚,转型才可能不停留于空谈,变革才可能少走弯路。时不我待,势在必行。目标已经明确,航道已经开通,我们这代军人应当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