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经济学期末复习
1.请解析所有制、所有权和产权。
所有制: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体系,形式上表现为生产资料的归属关系,实质上是以生产资料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生产者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利益关系和相对地位,以及产品的分配方式和交换方式;是最基础、最重要的生产关系范畴,决定一个社会的经济制度。
所有权:是指主体对确定物的独占和垄断的财产权利,是同一物上不依赖于其他权利而独立存在的财产权利。
产权: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也就是说,产权不是一种而是一组权利,它包括使用权,收益权,转让权。
2.请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及其长期性。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总结以往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是对我国国情的基本判断和科学总结,完全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
在职研究生考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论断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不发达阶段。要全面地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两层含义,既要明确我国社会的性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决抵制各种否定社会主义的错误思潮,又要正视不能超越初级阶段,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左”和右的两种错误倾向。“左”的实质是超越阶段,右的实质是否定我国的社会性质。
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这首先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以此作为我们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
3.请简要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的关系。
答:I。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坚持这一项目基本经济制度对建设有中国特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II.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是对立的,具有统一性,非公有制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III.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在功能上相互补充,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点。
IV.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之间相互竞争,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促进技术进步和促进所有制结构调整。
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之间融合的发展。
4.为什么说股份制改造是国企改革过程中质的飞跃?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
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探索有效的国有资产经营体制和方式
1、股份公司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组织形式。
2、国有资产的第一层次授权经营:在政资分开的基础上实行政企分开。
3、国有资产的第二层次授权经营:国有股股份分散化
4、国有资产的第三层授权经营:公司产权独立化。
5、国有资产的第四层次授权经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高效化。
5.请简述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的基本意义,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创新如何体现
“共同治理”的原则。
答:(1)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强调公司目标是为利益相关者服务而不仅仅追求股东利
益最大化。“合作逻辑”并不否认每个产权主体的自利追求,而是强调理性的产权主体把公
司的适应能力看作是自身利益的源泉。
(2)贯彻合作逻辑的治理结构就是“共同治理”机制。强调决策共同参与与监督的相互制
约。
共同治理的核心是经济民主化,通过公司章程等正式制度安排来确保每个产权主体具有平等
参与企业所有权分配的机会,依靠相互监督的机制来制衡各产权主体的行为。
(3)共同治理模式包括两个并行的机制:董事会和监事会。董事会确保产权主体平等参与
重大决策。监事会确保各个产权主体平等地享有监督权,从而实现相互制衡。
(4)董事会中的职工董事和银行董事的共同治理机制:建立职工董事制度是完善董事会中
的共同治理机制的一个重要内容。银行可通过表决权代理或信托制合法地进入董事会,监事
会,实现对小股东和银行的权益保护。
(5)监事会中的共同治理机制:职工代表以及银行代表也可以适当的方式进入公司监事会。
6.请分析中国经济改革所取得的阶段性成就及其挑战。
改革开放使中国在经济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二)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三)促进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综合国力显著提高
(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经济发展给环境和资源状况带来的严峻挑战
(二)经济增长带来的贫富差距问题
1.城乡收入差距逐年扩大
2.行业收入差距继续扩大
3.地区收入差距扩大
(三)特权与垄断问题
7.请简要回顾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大体历程。
第一阶段:对市场经济的否定阶段
第二阶段(1978-1982):承认市场作用和利用市场调节阶段
第三阶段(1982-1984):“主辅论”阶段
第四阶段(1984-1989):重视市场调节和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阶段
第五阶段(1992-2003):创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阶段
第六阶段(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
8.试论述农业改革对中国经济转型与增长的重要意义。
(1)三农问题的历史起因:我国是个农业国。三农问题的现实背景:二元经济结构,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
(2)农业本身是个传统产业,也是个弱势产业,没有城市的支持不行,因此需要反馈农民农村农业。农民抗风险能力低,需要改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3)农民农村农业的出路:不仅仅在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而在于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自身的发展问题。要做到:市场化,规模化,产业化。关键是解决财政补贴问题,以及解决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普及,建立发达的农村信息化系统,实时的解决市场信息不灵与不对称。
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极大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前提
由于产业结构合理与否往往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一国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质量,而农业改革
对于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推动城市市场化进程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城市部门偏向重工业的产业结构及随之出现的短缺经济,也为以轻工业为主的乡镇企业
创造了广泛的市场。
2)乡镇企业的进入给城市部门带来了活力,他们成了城市部门体制外经济活动最初的交易对象:乡镇企业吸收了最初流出计划体制的投入品,构成了城市计划外供给的最初动力;其产品在体制外的销售也构成了城市计划外需求的最初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