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陕西省普通高校职业教育单独招生统一考试测试题
语 文
注意事项: 页。共150分。考试时间为I50分钟。用黑墨水签字笔直接答 在试题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邀游(oo) 内江(h eng)
B.笑好(ye) 梦厘(yen)
C.狙击(z 可 复用(bi)
D.粗犷(gu 山g)自诩(xt)
2 .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勇往直前的滔滔泉水相信,在岁月的过滤与涤荡下自己将永远一脉 <
②由于摆脱了功利之争,田园山水诗人便有了一种恬静 的心境。
③时间的长河无影无形,看不见摸不着,每天都在悄无声息地 。
A.清莹淡薄流失
B. 轻盈淡泊流失
C.轻盈淡薄流逝
D. 清莹淡泊流逝
3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年近花甲的外交官孙必干临后受余.,奔赴战火纷飞的伊拉克,成功地解救 了中国人质。
B.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60周年,国内二战题材图书的出版和销售 络绎不绝。
C.突如其来的日印度洋大海啸让毫无准备的海边居民措手不及..,导致约30 万人丧生。
D.雅典奥运会上,刘翔在男子110米栏比赛中一举夺冠,一夜之间成了家.喻. 广昵电人物。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素质可以理解为人在先天条件的基础上, 在家庭、社会的影响下,经过后 大的教育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格。
B.考古学家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 的研究,对墓主所处时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C. 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 ,读者就会被这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
回忆梦幻曲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D. 六年间,我国航天技术完成了从单舱到三舱,从无人到有人,从“一人一
天”到“两人五天”到“三人三天”的进步。
(二)
1.全卷共 打邛(y mg)
宁谧(m 1)
啰悍(pi ⑻
熨帖(y 。 苗然长逝(h ® 虚与委蛇(sh e 博闻强内(zh i) 沆濯一气(h2g)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学生的精神面貌如何?关系着他们能否健康成长。
B.《标点符号的用法》(以下简称作“用法”)一文值得大家学习。
C.在老师“快走吧!”的催促声中,大家又鼓起勇气,朝前走去。
D.猴子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他是船长的儿子)面前,把他的帽子摘下来。
二、(12 分,每小题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 题。
科学家在地面实验室的实验表明,一些小分子物质经紫外线照射可以生成氨
基酸。光谱分析表明,星际空间存在着这样的小分子物质。科学家还利用卫星进
行了有关实验,这样的小分子物质在太阳紫外线的照射下生成了氨基酸等大分
子。因此,一些科学家认为彗星在空间运行时会吸附上这些大分子;而且,由于
彗星结构松散,其吸附的大分子在紫外线的照射下更容易产生类生命物质,它们虽具有类似原始生命的结构,但不能自我复制。
据此,有的科学家推测:地球生伞之源可能来自40 亿年前坠入地球海洋的
一颗或数颗彗星。当时,地球大气密度很高,减慢了彗星下坠的速度,使彗星表
面的温度不会过高,从而保护了彗核表面的类生命物质。当彗核坠入海洋后,它们得到了再发展的备件,便形成了更为复杂的系统(通常由上面小分子组成).该系统只让氧气、水等小分子进出,而氨基酸则不能进出,久而久之这种有序状态
促成了该系统能自我复制,进而导致了生命的诞生。
6. 下面对“类生命物质”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类生命物质”是氨基酸经紫外线照射产生的。
B.“类生命物质”的结构与原始生命的结构相近
C.“类生命物质”的生成与彗星的运行有一定联系。
D.“类生命物质”是吸附在彗星上的氨基酸等大分子。
7. “当彗核坠人海洋后,它们得到了再发展的条件”,下列不属于“再发展”
的一项是【】
A.彗核表面的类生命物质发展为上百个分子组成的复杂的系统。
B.彗核坠人海洋后,变成了促使原始生命产生并发展的条件。
C.彗核表面的类生命物质,逐渐形成了以氨基酸为核心的有序结构。
D.多分子组成的类生命物质的复杂系统终于能够自我复制。
8. 科学家推测,地球生命之源可能来自坠人地球海洋的一颗或数颗彗星。他们的依据是【】
A.星际空间存在着可以生成氨基酸的物质。
B.彗星在空间运行时,有可能吸附上氨基酸。
C.彗星结构松散,表面温度低,下坠速度缓慢。
D.卫星实验证明,星际空间存在着类似原始生命的结构。
9. 对本文所提供的信息,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地球的生命之源来自坠人海洋的彗星。
B.紫外线的照射是形成氨基酸的重要条件。
C.彗星结构松散,有利于类生命物质的形成。
D.氨基酸是导致生命诞生的物质基础。
三、(18 分,10-13 题每题3 分,14 题6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3 题。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
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日:“孟子!吾见
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
陕西教育招生考试网子与师。哭而送之日:“晋人御师必于能。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管:管理
B.勤.而无所,必有悖心勤:劳苦
C.公辞.焉辞:拒绝
D.穆公访.诸蹇叔访:咨询、征求意见
1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跟“且行千里,其谁不知”中的“其”用法和
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A.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B.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
C.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D.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当其为里正,受朴责时,岂意
其.至此哉?
12. 下列各句中与“秦师遂东”中“东”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左右免胄而下
B. 郑冏人弦图将市于周
C.范增数目项王
D.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13.下列各句中全都表明蹇叔认为不可袭郑的理由的一组是【】
①劳师以袭远,师劳力竭;远主备之
②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③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④孟子!吾见师之出不见其入也
⑤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
⑥晋人御师必于能
A.①②④
B. ①②③
C.②④⑤
D. ②③⑥
14.翻译下面句子。
郑人使我掌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15分)
1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10分)
浣溪沙
欧阳修
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
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1)有人评价此词“诗中有画”,从词的上阙看,这一评价是怎样体现出来的?请简要说明。(5分)
⑵词的下阕,诗人是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述情感变化的?(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座中泣下谁最多?。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 一时多少豪杰。
(3),不尽长江滚滚来。
⑷周公吐哺,。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实的理由。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连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书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
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节选自马南邨《不求甚解》)
17.陶渊明所谓“不求甚解”四字有几层含义?(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不求甚解”的原因是什么?解释“不求甚解”的意思。(4分)
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
句话中的“咬文嚼字”与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一文中的“咬文嚼字”含义是否
相同,为什么?(5分)
20.节选文段的基本观点是什么?文中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2分)
21.美,到处存在着,重要的是要有发现美的眼睛。请依照例句,发挥想象,
另写两个句子,表达你对美的感受。(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