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陕西省普通高校职业教育单独招生
语文考试真题(含答案)
注意事项:
    1.全卷共  页。共1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mù)然      (guī)臬    (ruì)急    陕西教育招生考试网(jǔ)踽而行
B.苍( qióng)  (diàn)部  (làn)用  ( huì)炙人口
C.奖(quàn)    (yǔn)吸    吝(sè)    不( shěng)人事
D.( qiú)劲    (zhàn)放  自(xǔ)   郁( yù)郁葱葱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渺茫    佳肴    毕竟    左顾右盼
B报歉    龟裂    暖昧    藕断丝连
c滩痪    酝酿    肆业    利利索索
D冒然    偏僻    仿徨    精疲力竭
3.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请,请里边坐。”老板娘将他们带到二号桌。“清汤莽麦面一碗—”
B.我惊呆了。当我迈进教室的瞬间。
C.住宅的寒碜,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简陋,都使她苦恼。
D.从石圈中不断分裂出铀、钍……等放射性矿物。
4.下面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那时候订婚讲究门当户对,而大丈和二丈都是相当体面的人。
B.虚拟技术是那样逼真、现实,感同身受,令人感慨信息技术的神奇。
C.这种车巴黎只有夜间才看得见;白天,它们好像自惭形秽,不出来。
D.我自知平庸,好谋无断,也不敢越俎代庖,抢在智者之前做什么结论。
5.下面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外公外婆是什么样子,我就不知道了。
B.集市在邻村,距离我们家有三里远。
C.在这座教堂建成于近一百多年前,二次大战中被摧毁了。
D.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术等组合而成的综合艺术品。
二、(8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①每一种书面记我的历史,无论是关于一个事件、一个专业领域、一个种族、一个国家或整个世界,都需要将各种事件加以(    )、(    )、(    )和描述。在查明会发生什么和揭示使事件可能发生的条件时,科学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虽然绝对的真相永远不可能被了解,但历史学家就以这种态度将研究的结果展示给其他研究者。由于新的见解根据学术的客观性不断地被揭示,历史需要——总是必须——改写。从这种意义上讲,所有严肃的历史均是一种重构物。
    ②不过,从学术探究的角度看,单纯的历史事实和事件并不能构成一部历史。为了将发现这一历史的激动人心的过程传递给读者,他们必须加以选择、解释和整理。当然,课程史的读者除了关心事件本身之外,还需要关心事件所发生的原因。如果历史能对洞察目前关注的问题有所贡献的话,关心事物的原因对于教育者来说就是至关重要的。
    ③塔奇曼是著名的美国历史学家。她相信人们必须首先查明发生过什幺,然后按照某种序列对重要人物、事件、日期和文献进行整理安排。她告诉我们如何将事实转变为一种叙事的过程,即“透过事实的现象去揭示它的原因”。人们并不是从一个命题出发,然后去选择那些适合自己体系的事实。塔奇曼写道,所发生的事件的原因“将不期而遇,但是如果人们
尚未了解曾发生过什么,从一开始就追逐事件的原因,那么情况就不是如此了,它将使人们永远陷入困惑之中”。
    ④这里的要点是,课程史的目的是为了查明发生过什么,以及为什么发生。正如塔奇曼所坚持的:“因为一些事件不合口味就加以遗漏,那是在写小说,而不是在写历史。”
                      (节选自《学校课程史》,有删节)
6.第①自然段括号内根据文义应该依次填写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记载、组织、阐释          B.组织、阐释、记载
C.阐释、记载、组织          D.阐释、组织、记载
7.对第①自然段“重构物”具体含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指历史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纯主观判断来重新改写的结果。
B.指历史是单纯的历电事件加在一起的客观再现。
C.指历史是历史学家根据新的研究来重新串联史实的结果
D.指历史是单纯的历史事件发生时的可能条件的总和。
8.对所引用的塔奇曼的话在文中所起作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具体说明塔奇曼是个研究水平很高的课程史学家。
B.引用论证,作为论据充分证明本文观点的正确性.
C.充分体现了塔奇曼在课程史领域的权威性与作用。
D.证明塔奇曼是一个始终如一、坚持不懈昀历史学家。
9.对本文的基本观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课程史不是一般的历史,可以写成小说。
B.课程史也是历史,编写它时充满矛盾。
C.课程史不是一般的历史,但除了事件本身,并不关心事件所发生的原因。
D.课程史也是历史,也是叙事,要“透过事实的现象去揭示它的原因”。
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音,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憎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碟磔云霄间;是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拜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
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