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建筑设计⾏业展望和⼈才市场情况分析
前⾔
2022年前两个季度会是2021年第四季度的延续,⽬前继续有民营开发商,回款慢和合同额减少的情况还会持续⼀段时间。⾏业好消息是融资开闸,民营房企旭辉、滨江、星河地产、荣盛、龙湖都在发债;5年期LPR下调5基点;住建部、国务院⾦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正在起草全国性规定,放松对房地产开发商使⽤预售监管账户资⾦的限制,以作为缓解地产⾏业流动性压⼒的最新举措。宏观好消息是《柳叶⼑》上专家发⽂说到3⽉底也许疫情⼤流⾏就会结束,国家抗疫⽀出减少,恢复航班、签证后全球经济也能更好转,国际会展、国际旅游、酒店⾏业能活过来,那这些⾏业对投资建设、设计项⽬的需求也会回升。开源节流,先签合同再⼲活⼉将是今年保命的秘诀。
本次展望分为外资公司,明星&独⽴事务所,民营公司,国有设计院四个板块。
1.外资公司展望
对于外资公司来说,总体继续内卷,⽆论什么级别的项⽬都是这样情况。市场细分越来越明确,你公司专业擅长建筑还是室内还是景观,甲⽅⽐你还清楚。前⼏年市场好还可以建筑规划室内景观都做做,现在市场不好的情况下,专业擅长做啥甲⽅就会⽤你做啥,其余的蛋糕会给更擅长的设计公司去做。所以
要么你在其余板块投⼊更多⼈⼒物⼒,提升到和市场主流对⼿相差⽆⼏的⾼度,要么就果断放弃这块市场,专精在⾃⼰擅长的领域,巩固优势,保留其他板块⼩规模的团队进⾏配合。
△上海徐家汇体育公园(⼋万⼈体育场+万体馆) / HPP
2022年外资公司想“跨界”(做其他专业的活⼉)或者“升级”(三线梯队冲⼆线,⼆线冲⼀线)很难,各
公司的专业领地和核⼼⼈才已经相对固化,除⾮出现某些超出均值的明星设计师抱团去往⼀家事务所,导致平衡被打破。头部政府/国企央企(包括国有⼤院)主导⼤型综合项⽬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外资公司的品牌价值越来越重要,需要持续投⼊⼈⼒物⼒对业内外进⾏宣传。除了⼀些特别项⽬⽐如⾼端⽂化地标类还会在意亲⾃主创(⽐如深圳超级总部、城市地标项⽬会要求⼤师团队亲⾃设计),⼤量项⽬越来越重视在中国的本⼟团队的主创设计和配合,甲⽅不想看见两边来回沟通的低效率状态。但本⼟化本⾝也是双刃剑,本⼟化太严重之后造成设计品质下滑,迟早也会遇到问题。
关键词:市场专业细分,政府/⼤院主导,重视品牌宣传,重视本⼟团队设计
⼈才市场分析:
2022年设计市场外资公司设计师两极分化,头部外资公司流动程度不会很⼤,下⾏市场⾏情中普遍⼼态求稳,头部外资收费⼜创历史新⾼,已是性价⽐最⾼的选择。排名靠后的⼤型外资公司裁员降薪已成为现实,幅度还很⼤。第⼀季度这些⼤型外资会有⼀批⼈才流出,年后这个时间窗⼝是吸纳⼈才的最佳时期,窗⼝期⼤概会维持3-5个⽉,⼤部分⼈被市场消化完毕后趋于稳定。⼀如2020年欧美疫情爆发,5-10⽉份⼤量各年龄的海归建筑师回国就业,到了2021年初基本消化完毕。
⼤体来说外资事务所2022年依旧以良好的⾏业地位,⾼性价⽐的薪酬⼯作时间⽐成为建筑师求职⾸选,求职竞争持续内卷,僧多粥少。对年轻建筑师来说如果⼊职能进⼊第⼆三梯队的外资事务所已经
是不错的开局选择,先积累完整的⼤型综合项⽬设计经验,之后再往第⼀梯队的事务所去努⼒。去不了外资但以后以进外资为⽬标的朋友,要选择项⽬类型是办公、商业综合体、⼤型公建为主的公司开局(主要是⼤院、然后是⼤型民营公建所),这样你的作品集起码项⽬类型上是主流外资事务所匹配的,别弄些中⼩体量的旗舰店、市民活动中⼼,那主流外资事务所基本不做的。
上海⼈才饱和度越来越⾼,已有溢出趋势,北京对建筑设计⼈才的需求持续增加,加上北京放松了⼈才落户⼝的政策要求,与其在上海卷成海带不如去北京看看机会,薪酬不⽐上海低多少。北京地区外资、明星事务所和国企⼤院数量也不少,在北京开局⼲2-3年后转战上海、深圳单位也不失为⼀种选择。
△⼴州⽆限极⼴场 / ZHA
对于外资的associate/senior associate以上级别的⾼端设计⼈才,去对设计有要求的甲⽅(万科、复星地产、瑞安、⾹港置地、腾讯、bilibili、美团、字节跳动等)、同类型项⽬外资、希望⼤型公建⽅⾯⼒争上游的国有⼤院、民营公司都是⼀个选择⽅向,关键看⼀平台、⼆⽉发、三项⽬质量、四⼯作强度。今年⼤家⽇⼦都紧巴巴,好职位肯定是⽐往年少
是⼀个选择⽅向,关键看⼀平台、⼆⽉发、三项⽬质量、四⼯作强度。今年⼤家⽇⼦都紧巴巴,好职位肯定是⽐往年少的,如果不是⾮常好的平台机会,和⽼板设计价值观相同,不建议单纯因为许诺⾼薪跳槽。如果已经辞职在家了,过完年等机会,差不多就先上班上起来,有现⾦流才是王道。
2. 明星&独⽴事务所展望
对于明星事务所来说,⼤量项⽬倒向央企和政府已是⼤势所趋。⼀是央企资⾦雄厚,项⽬涵盖维度⼜⼴,往往⼀个项⽬需求可以带出来好⼏个其他项⽬,给与有创意思维的设计师操作空间很⼤,但同时对设计师的综合设计能⼒要求极⾼。明星事务所的⽹红地标项⽬业绩成为了他们的护城河,成为了⼀些地⽅政府选择明星事务所设计项⽬的理由。
△嘉兴“森林中的⽕车站” / MAD
这从⼀⽅⾯表明央企和地⽅政府对优秀内容,具有标⽰性的“ 城市名⽚”的渴求度到达了⼀个前所未有的⾼度,通常⼀个⽹红项⽬⽕了以后,⼀沓政府国企业主过来说我要做个⼀模⼀样的“ 原稿”,场景意境都要⼀样。针对这⼀类客户,
内容先⾏,内容为王,说⽩话你得会讲故事,⽤建筑讲⼀个城市、⼀段历史的故事。⽬前⾏业头部的明星事务所,都不再是单纯给业主提供⼀个酷炫建筑设计⽅案,⽽是更多得思考内容,犀⽜谁不会弯,关键谁弯得客户买单。设计师提供了⼀个空间和⼀个建筑,建筑反哺了内容,然后这个内容⼜成为你去创造新空间的原点。
另⼀⽅⾯说明了明星事务所把控宣传⾃⼰设计项⽬频率的重要性,明星事务所的品牌宣传节奏将会决定整个事务所的⾏业曝光率以及影响其甲⽅⼼中的品牌地位。以前传统思路是项⽬建成了你再宣传曝光,现在是项⽬未建成、未中标时候你也要宣传,经常看到总⽐看不到要好,就像互联⽹ppt造车⼀样,车没造出来但ppt都出来了,⼀个阶段⼀个宣传,这样众的⽬光始终保持在你⾝上,你有了众基础,甲⽅才会认可你,你才能拥有更多的机会,才会可能有更多业主想到你。⽽且要多破圈,别⽼是在⾃⼰的⼩圈⼦⾥你来我往,要敢于⾛向普通众,你不让⼤家关注你,你想在设计上实现什么抱负和表达,都没门⼉,除⾮你有发⾔权,或者有发⾔权的⼤佬挺你。
△青岛藏马⼭⽉空礼堂 / BUZZ庄⼦⽟⼯作室 ©苏圣亮
从2020年疫情之后我发现⼩事务所数量在增加,越来越有欧美的调调了,毕业⼯作个⼏年,然后组个⼩studio,再⼲点副业,⽐打⼯强不少还⾃由。看⾕德有⽅这2年,刊登作品的有想法的年轻事务所越来越多。
有⼩事务所朋友问我,创业很难,出名很难,前辈nb的太多,怎么破。其实每⼀个时代的⼈都有⾃⼰的思维特点,70后80后90后00后看待世界的⾓度都不同,在某些层⾯上思维都有各⾃的局限性。所以你是90后设计师或者00后设计师,你⼀定会有某些⽅⾯超过80后70后的设计师的,反之亦然。⽽且很多项⽬需求端不同,规模⼤点的年头久点的名⽓⼤点的事务所其实接不了,这都是⼩型独⽴事务所的市场。
有点规模和品牌的明星事务所可以尝试孵化⼀些副牌,类似wagas孵化的连锁品牌Funk&Kale,BAKER &
SPICE,LOKAL,外加⼀些⾮连锁的独⽴餐厅品牌,都是⼀个投资⽅开的专攻不同餐饮体的连锁店和⾼端饭店。⼤事务所有稳定业务来源、技术⽀撑和强⼤的宣传团队,⼩团队有时间和有创意想法的设计⼈员,⽽且业主总会有审美疲劳,换⼀个牌⼦会有新鲜感。⼤品牌事务所如果能孵化⼀些有趣的⼩型独⽴团队,做点有意思的细分设计市场,也可以形成强⼤的品牌矩阵。像⼤B哥最近也是和其他⼈合作做了住宅初创公司Nabr ,意图“为住宅⾏业带来根本性转变”。
关键词:央企政府业主、项⽬品牌投放节奏加快、年轻事务所数量上升、明星事务所副牌
⼈才市场分析:
2022年城市更新和上⼭下乡的战场会更加如⽕如荼,明星独⽴事务所会需要更有前端开发能⼒和产品思维的设计师,很多⽼的套路完全不适⽤了,懂更新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懂在“⽆任务书”条件下做设计的设计师会越来越重要。⽩话就是你要懂这项⽬业主之后怎么运营能出效果,能赚钱,你才能说服业主(国企领导/ 当地政府)怎么来设计,要么赚钱要么赚名,两头都不赚,业主你⼲啥。你如果只是懂设计,后续都不懂,很难在这两块市场取得突破。
△⼋坼学镇会客厅,苏州吴江 / 得当设计 ©王俊峰
3. 民营公司展望青岛人才市场最新招聘信息
⼤⼈,时代变了。
⽬前中国社会各种资源在马太效应下史⽆前例的朝国企、⼤开发商集聚:包括⼈才和资⾦。客户转变后,产品需求回归,项⽬复杂性⽇益凸显,民营传统三板斧套路化标准设计已不能解决客户新的需求,设计的价值会更显现。
2022年民营的⽇⼦会很难过,2021年最后两个⽉⼄⽅市场的超强竞争压⼒(拼设计,拼商务)会是常态,合同额回款额进⼀步下降,可能今年设计费只能养家糊⼝了。
△湖境云庐 / goa⼤象设计
民营设计市场2022年趋势:
1.地产做为基本盘,国家会坚持稳定微激政策,之前的政策主动刺破⼤泡沫之后,负向政策见底,2022年会进⼊平稳发展和恢复期,下⼀个波动周期前应该有两年左右利好,波动也会越趋于平稳;
2.地产新赛道(科技智能建造,共同富裕城市基建,新混合业态)会增加与加速发展,对应的设计会更加细分与发展,专业性增强,发展稳中向好;
3.国有企业打⾻折收购民营项⽬,有利有弊,要适应国企业主风格,抓住现有有限的机会继续冲;
4. 住宅设计为主公司要熬要活下去,活下去就有希望,很多原来以产值为分配机制的团队,因为项⽬量不饱和,会被平台公司剥离,⾏业会游离出⼤量这样的团队,游离团队互相整合资源,互利互惠,在⼀起抱团取暖或者分崩离析各奔前程。煎熬还将继续,上半年会最痛苦,不见回⾎。好消息是⼤家都⼀样,你只要熬得⽐其他家久你就有可能活下去,⼤不了都死光,这也不太可能。
2021年第四季度到现在民营公司企业主们⼤体都认识到了⼀个问题,那就是天花板原来就在那⾥,不是⾃⾝能⼒的天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