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时期中国重要著作汇总
思想成熟期(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战时期1935-1945)
六、《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
1.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路线;
2.对组织发展问题上存在的“左”予以更正,以扩展统一战线。
七、《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935年)
1.指出当时时局的基本特点是:日本帝国主义“正准备吞并全中国,把全中国从各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地变为日本的殖民地”,中国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进一步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思想,论证了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八、《实践论》(1937年)——认识必须和实践相统一
1.提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特征
(1)实践是认识的源泉;(2)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揭示了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1)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由理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实践;
3.发展了认识论关于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思想。
九、《矛盾论》(1937年)——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
主要内容:
1.坚持和发展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
2.提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原理;
3.论述了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原理。
整风运动主要对象意义:
1.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中共的历史经验,揭露和批评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的错误;
2.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3.阐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
4.指出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机会主义和冒险主义,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的。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
十、《战争和战略问题》(1938)——中国革命只能靠武装斗争解决问题
1.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具体道路和形式;
2.运用联系的观点具体分析了战争问题,指明战争是中共主要的斗争形式;
3.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战争进程,确定党的军事战略的转变,把长期经过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起来;
4.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明确学习的重要性。
十一、《论持久战》(1938年)
1.分析了中日双方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
2.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即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只要坚持持久抗战、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将在相持阶段获得转弱为强的力量;
3.批判了“亡国论”和“速胜论”。
十二、《<;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年)——三大法宝的理论体系
1.第一次提出“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2.总结了中国革命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
3.提出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把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称之为“伟大的工程”。指出统一战
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中国革命的两个武器。党组织是掌握这两个武器的英勇战士;
4.分析了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对象:(帝、封);革命动力:(无、农、城、民);革命的形式(武装斗争)。
十三、《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历史文献
1.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2.强调“认清中国国情的重要性,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
3.第一次全面分析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问题,提出革命对象、革命动力;
4.指出中国革命如果没有无产阶级的领导,就必然不能胜利;
5.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一全新的科学概念;
6.对中国革命道路理论进行了系统而又完整的概括。进一步揭示了中国革命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建设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性。
十四、《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完整形成
1.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2.论述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政体;
3.系统论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第一次完整提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注: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和40年代前期,发表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主要内容包含:首先,揭示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特征,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中国革命发生、发展的原因。其次,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再次,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
十五、《论政策》(1940年)——在区别上建立我们的政策
1.运用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学说批判了“两个极端政策”;
2.利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阐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3.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提出了在“区别上建立我们的政策”;
4.利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处理国内阶级关系的基本政策。
十六、《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年)、《整顿党的作风》(1942年)、《反对党八股》(1943)——延安整风运动的光辉文献
《改造我们的学习》将主观主义分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做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实事求是的本质就是理论与实际相统一。
《整顿党的作风》指出: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要取得胜利,必须解决党在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反对理论脱离实际的各种形式的主观主义;要依据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互相关系的原理,揭示和阐明了党内团结与斗争的辨证关系。
《反对党八股》剖析了党八股产生的历史根源和阶级根源;主观唯心主义是党八股的主要哲学基础;形而上学是党八股的最主要的思维模式。
十七、《论联合政府》(1945年中共七大)——中国人民胜利的指南
1.第一次全面论述了人民战争的思想:在中共的领导下,充分依靠人民众,有一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人民军队作为骨干,有一套正确的战略战术,善于根据情况的变化,进
行游击战和运动战,并以根据地为依托,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进行人民战争;
2.概括提出中共三大优良作风:
(1)理论联系实际;(2)紧密联系众;(3)批评与自我批评。
3.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揭示事物发展的两种可能性,科学阐明了实现光明前途的客观依据和条件;
4.从实际出发,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般纲领具体化为现阶段的行动纲领和战斗任务;
5.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
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
十八、《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947年)
1.第一次将党在当前阶段的经济纲领概括为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即“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主工商业。”
2.提出土改的两个原则:
①必须满足贫农雇农的要求,②必须坚决地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
3.人民军队的十大军事原则(核心: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十九、《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48年)
1.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对的总路线作了完整的概括:“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工业生产”;
3.第一次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中国革命的对象。
二十、《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建立新中国的伟大纲领
1.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明确指出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行不通;
2.总结了人民民主专政得以实现的国内和国外基本经验;
3.分析了各阶级在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而主要是工农联盟;
4.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和职能,完整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进一步完善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5.科学阐明新中国国家政权的性质及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与相互关系
6.制定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提出新中国在政治上必须实行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7.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领导人民革命的理论。把“三大法宝”概括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