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第一编 政治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
2、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作用。
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
4、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5、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6、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7、质和量的关系是:在度的范围内相互规定的关系。
8一切唯物主义承认社会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9、坚持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统一的观点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10、“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是:唯心史观的一种表现。
11、思想开始萌芽的时期是:土地革命中前期。
12、思想基本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关于:具有中国特的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提出。
13、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14、中国共产党正式把思想确定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中共七大。
15、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是:众路线。
16、理论形成与发展的时代特征是:和平与发展。
17、“三个有利于”标准具有内在联系性,其中,最基本的是:生产力标准。
1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但我国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发展生产力。
20、我国改革的性质是: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21、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改革。
2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是:集体主义精神。
23、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
2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解决的根本任务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当,怎样建设党。
25、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26、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又快又好的发展。
27、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生产力。
28、高举中国特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9、第一次明确提出“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是在:党的十四大。
30、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第二编 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以公有制的现代企业制度。
2、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目标是:保证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3、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方向和途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
5、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心环节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6、如果生产某种商品所需原料价格上升,则该商品的:供给下降。
7、在长期中:可变成本是不存在的。
8、当发生技术进步时,厂商对要素的需求:增加。
9、洛伦兹曲线代表: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
10、个人在公共场合吸烟的行为属于: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11、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净值之间的差别是:折旧。
12、抑制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应该:控制货币供给量。
13、假设某个国家的总人口数位3000整风运动主要对象万,就业者为1500万,失业者为500万,则该国的失业率为:25%
14、某消费者收入下降,但他对某商品的需求却增加,说明该商品是:低档品。
15、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是: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16、若两产品XY的交叉弹性是-2.3,则:XY是互补品。
17、如果某商品的需求富于价格弹性,则该商品价格上升:会使该商品销售受益下降。
18、一个实行价格歧视的垄断厂商,将在需求:价格弹性最小的市场索取最高的价格。
19垄断会导致市场失灵。
20、如果有人无偿的拥有了额外收益,或承担了非自身行为导致的额外成本,这种情况称为:外部性。
21价格上升,需求缺乏弹性使总收益增加。
22、在需求和供给同时减少的情况下:均衡价格的变化无法确定,均衡交易量将减少。
23、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国民生产总值,则该国公民从国外取得的收入:小于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24、如果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则可:在公开市场买入债券,以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进,促使利率下跌。
25、如果中央银行认为通货膨胀压力太大,其紧缩政策为:在公开市场出售政府债券。
26、假定货币需求不变,紧缩行的货币政策将导致:利率上升,货币存量下降。
27、加速原理认为:GDP增加会引起投资数倍增加。
28、某人因纺织行业不景气而失业,属于:结构性失业。
29、一般来说,通货膨胀会使:债权人受损,债务人受益。
第三编 法律
1、说法不正确的是:法是调节人们内心思想的行为规则。
2、法律事实包括:行为和事件。
3、人们对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被称为:法律意识。
4、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有权制定:行政法规。
5、每个公民自出生到死亡都享有权利的能力或资格,在法学上称为:权利能力。
6、由于违法行为而应承受的具有强制性的法律上的责任被称为:法律责任。
7、刑事制裁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对:违反刑事法律的犯罪者实施的法律制裁。
8、公民的住宅权是指公民享有的居住、生活、休息的场所不受非法侵入和:搜查。
9、法的本质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法的最终决定因素。
10、对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犯罪主观方面表述正确的是:既有故意也有过失。
11、人民法院判处犯罪分子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的金钱叫做:罚金。
12、法人不具有的民事权利是:健康权。
13、财产关系中,由我国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
14、公民的民事权利始于:出生。
15、行政赔偿义务机关应当在收到赔偿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赔偿处理决定。
16、现行宪法规定,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7、现行宪法规定,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18、我国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是:基层众性组织。
19、在我国,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
20、属于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是:年满18周岁,智力正常。
第四编 社会
1、构成社会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称为:和谐。
2、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正确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化解社会风险应从:利益协调入手。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彼此友爱的社会,在当前道德失范、交往失信的状况还比较普遍的情况下,应重点解决:社会诚信问题。
4、“和谐本身是一种有序状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和谐社会必定是运行有序的社会。
5、在我国目前现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领域等各方面条件下,作为社会主义题中之意的平等、民主、自由等的实现程度:总体上还不高。
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促进社会充满活力的办法,摆在第一位的是:大力营造有利于创业和创新的机制和环境。
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及其主要特征的认识,开拓了对中国特社会主义认识的新视野。
8、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这说明社会主义不仅是民主的和富裕的社会,而且还是:各个方面协调发展的社会。
9、目前,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们仍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10、社会和谐是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12、构建和谐社会,要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13、和谐社会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目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14、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理解错误的是:要坚决在经济建设上舍得投入,减少社会事业的投入。
1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追求的最终目标是:人的发展。
16、要全面统筹城乡发展,则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解决好“三农”问题。
1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
18、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
19、加快环境治理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要解决:危害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
20、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
2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求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因此对非法收入必须:坚决取缔。
22、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3、对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的经济背景认识错误的是:科技创新能力较强。
24、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更高的要求,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
25、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我国要是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2000年翻两番。
26、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政治建设方面的重要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围绕这一要求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最大特点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突出强调有序扩大公民政治参与。
27、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文化建设领域明确提出要明显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这表明我们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28、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方面,明确提出: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29、党的代表大会第一次明确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是在:党的十七大。
30、党的“十七大”指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第五编 管理
1系统原理要求每个管理工作者必须从思想上明确:自己负责控制的对象是一个整体的运动系统,而不是一个个孤立分割的部分,应该从整体着眼对待部分,使部分服从整体。同时还应明确自己的位置,为更大的整体效益服务。
2、管理的核心和动力是:人以及人的积极性。
3、管理追求的目的是:效益。
4、在现代管理过程中,一切管理者都应该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
5、对管理对象中的各级各类人员的基本行为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有效的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这是管理人的原理中的:行为原则。
6、按照决策目标的广度和深度可以把决策分为: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
7、在科学决策中,在确定决策目标时需要运用的原则是:差距原则。
8、科学决策的程序是:确定决策目标、准备决策方案、选定决策方案、实施方案并进行追踪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