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控指标解读⼁么莉教授解读护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版)么莉教授
现任国家卫健委医院管理研究所护理管理与康复部研究部主任,国家护理专业质控中⼼主任,
国家护理专业质控中⼼专家委会主任委员,第 27届中华护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医院协会护理
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从事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多年,主持及参与过“护理质量管理体
系”等多项课题研究;担任“护理分级”等卫⽣⾏业标准的主要起草⼈。
☆点击⽂末的“阅读原⽂”,可获取《护理专业医疗质量控
制指标(2020年版)》PDF⽂件
1
发布意义
从国家层⾯评价医疗质量程度,使护理专业成为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是护理科学化、精细化、⾼质量发展的具体⾏动;
作为⾸个国家层⾯统⼀的护理质控指标,为以后护理质量的评估和评价奠定了基础;也为后续
护理研究、创新、寻形成最佳证据的护理实践提供了多中⼼或全国范围内⼤数据的基础。
1
编制过程
按照《医疗质量管理办法》要求,国家级各专业质控组织的职责是在国家卫⽣健康委指导下,
负责制订全国统⼀的质控指标、标准和质量管理要求,收集、分析医疗质量数据,定期发布质
控信息。质控指标是质量管理的重要⼯具,制定质控指标是质控组织⼯作的重要任务之⼀。
国家护理专业质控中⼼于2013年成⽴,按照国家卫⽣健康委统⼀部署,开始本专业质控指标的
编制⼯作。
图1 国家护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的形成
1
了解现状
为了解医疗机构现阶段使⽤的护理质控指标现状,为后续质控指标的制定收集第⼀⼿资料,中⼼成⽴伊始就⾯向全国开展护理质量管理现状调研。调研发现不同医院使⽤的护理质量指标不尽相同,同⼀名称的指标计算公式和统计⽅法也存在差异,全国没有统⼀标准化的护理质量指标体系。
2
完善组织架构、启动指标编制⼯作
国家护理专业质控中⼼于2014年6⽉成⽴护理质量指标研发⼩组,研发⼩组在参考全国护理质量管理现状调研资料的基础上,⼴泛回顾国内外护理质量管理⽂献,共筛选出13项指标。经过多轮⼩组讨论、专家咨询、专家论证,达成对指标名称、指标定义、指标采集⽅式和计算⽅法等⽅⾯的共识。
3
临床试应⽤
从2015年开始,在⼩组成员所在医院进⾏数据的收集、分析、反馈的试点⼯作。⼴泛听取试点医院管理者和⼀线护理⼈员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修正和完善指标。同时,在临床试应⽤的过程中,对采集的数据进⾏统计,并检验指标的使⽤价值。国家卫健委主页
4
全国范围推⼴、采集数据
2016年国家护理专业质控中⼼公开发布了这13项护理专业质控指标,并建⽴了“国家护理质量数据平台”。⾸次尝试按照统⼀的标准在全国范围内采集护理质量相关数据,并将数据分析结果直接反馈给省级护理质控中⼼和医疗机构,以数据为依据帮助改善临床护理质量。同时国家护理专业质控中⼼通过多渠道,收集参与数据上报的⼀线护理⼈员和管理者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反馈的意见和建议,进⼀步细化完善指标说明。
5
修订指标
质控指标并⾮⼀成不变,随着指标应⽤的深⼊和质控重点的变化,促使指标不断的调整与修订。新版指标修订从2018年7⽉启动,经过⼩组修订、专家共识、临床试点、全国范围采集并征求意见,于2019年11⽉定稿,2020年8⽉由国家卫⽣健康委正式发布。
图2 国家护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的编制现场
图3 指标的修订过程
图4 国家护理质量数据平台
主要变化
护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版)共发布12⼤项指标、27项分指标,主要变化有三个。1
关注重点科室床护⽐
床护⽐反映实际开放床位数和护理⼈⼒的匹配关系,反映护理⼈⼒的投⼊情况。床护⽐过低,表明护理⼈⼒相对不⾜。当受到护理⼈⼒不⾜的掣肘时,护理服务的规范化便失去了基础保障,进⽽有可能影响护理质量。护理服务的需要是配置护理⼈⼒的准绳,不同护理单元收治的疾病类型不同,需要的护理⼯作内容和强度也有所不同,因此不同护理单元应该区别对待。重症医学科、⼉科等护理单元的护理⼯作强度通常明显⾼于普通病区,需要重点关注。
2
关注在临床⼯作的⾼年资护⼠占⽐
分析不同级别的护⼠配置,旨在让护理管理者除了关注护理团队的数量和规模外,还要关注护理团队的能⼒结构。合理的护理⼈⼒结构,不仅可以保障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也是临床护理质量的重要保障。
特别是临床⼯作中合理的⾼年资护⼠占⽐,对确保临床护⼠得到资深护⼠的指导和培养、防范风险、处理危机等有重要的保障。2020年发布的新版指标中,对“不同级别护⼠配置”做出重要锁定——关注5年以下和20年以上护⼠占⽐,以引导医疗机构⽤良好的职业发展、清晰的岗位职责,将⾼年资护⼠留在临床⼀线,留在患者⾝边。
3
关注护理⼯作量
患者的护理结局与护理⼈⼒的配置存在关联,床护⽐和护患⽐在⼀定程度上反映了护理⼈⼒的投⼊。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护理单元收治的患者类型不同,即便患者数量相同,护理⼯作量的差异也可能很⼤。因此护理管理者在调配⼈⼒时,还应该根据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和护理依赖度来合理调配护理⼈⼒。基于此理念,2020版指标新纳⼊了“护理级别占⽐”,反映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护理需求和护理⼯作量,可以帮助护理管理者推算出护理⼯作负荷,对临床护理管理和⼈⼒调配起着指导作⽤。
表1 护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版)指标变化
1
⼩结
通过护理质量指标应⽤与数据收集,我们能客观测量并掌握全国护理质量的基线⽔平,识别质量问题和短板以及问题相关因素,有的放⽮地改进,有效提⾼护理质量。
⾃2016年国家护理专业质控中⼼发布护理专业质控指标以来,护理⼈员学习、应⽤指标进⾏质量管理、评价护理质量的⼯作理念逐渐形成。越来越多的医院认识到基于数据驱动的科学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利⽤“指标”这个质量的核⼼杠杆直⾯问题。
⽇前,国家卫⽣健康委发布护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版)更具有⾥程碑意义,是从国家层⾯⾸次发布的护理指标,将护理指标纳⼊医疗质控监测中。新版指标的发布将引导更多的医疗机构应⽤指标持续改善医疗护理质量,促进质量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