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评报告
一、学校概况
江苏省黄埭中学创办于1929年秋,是中共地下党创办的学校。首任校长沈炳魁,中共地下党员,其入党介绍人为革命烈士恽代英同志。学校前身为吴县县立乡村师范,之后又历经了启新中学、吴县简易师范、吴县初级师范、吴县黄埭初级中学、吴县黄埭中学等阶段。抗战期间,乡村师范全体师生积极投身抗日宣传,一大批学生奔赴延安。解放战争及新中国建设时期,学校为苏南地区农村基础教育培养了大量师资。改革开放后,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在八十年的程中,学校形成了良好的办学传统和鲜明的教育特,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厚的人文内涵。
学校位居苏州城北的千年文化古镇——黄埭镇,占地面积108187.4平方米,建筑面积62233平方米,精心设计建造了太阳广场、乡师园、校史馆、碑刻长廊、沈民义版画陈列室等历史人文景观。学校绿化总面积28900平方米,生均绿化面积17.49平方米,被评为“江苏省绿化达标单位”。校园环境幽雅,景宜人,传统建筑与现代景观和谐交融,文化气息浓郁。
1995年学校在苏州市农村中学中率先提出创建省级重点中学的目标,199711月通过验收,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推动了苏州市高中教育的发展,被苏州教育界誉为“黄埭效应”。20039月经省教育厅批准,学校更名为“江苏省黄埭中学”。 2005年被江苏省教育厅确认为“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被专家组称为“以评促建、谋求发展的成功典范”。学校连续三次(6年)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并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贯彻两个条例先进单位”、“江苏省校务公开先进单位”、“江苏省体育先进学校”、“江苏省绿学校”、“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学校”、“江苏省模范职工之家”、“江苏省普通中学一级图书馆”、“全国中小学生金钥匙科技竞赛先进学校”、“苏州市文明单位标兵”等。
学校现有班级37个,学生1652人。专任教师157人,高级教师39名,占24.84 %,中级教师83名,占52.86%,硕士研究生9人,特级教师2名,外聘特级教师4名。专任教师获区级以上荣誉55人。校长李肖白,苏州市人大代表,先后被评为苏州市名校长、苏州市劳动模范、苏州市优秀共产党员。
二、晋星时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情况
2005年学校晋星时评估组专家提出:要重视学校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学校发展战略的转移。
学校被评为四星级以后,本着“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发展”的宗旨,迅速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全校上下以成功创建四星级高中为新机遇,突出“主动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更好的发展”的办学理念外树形象,内强素质,以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促进教师发展为途径、以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为主题,在学校可持续发展、学生教育进一步完善、教师发展、质量管理、办学特建设等方面进行整改,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拓展了学校发展的空间,强化了办学特和品牌意识。
相城区区委、区政府和相城区教育局始终高度关注并大力支持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根据评估组专家的建议,相城区政府于20051月将江苏省黄埭中学转为区直属学校,有力地加强了以区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并逐年增加对黄埭中学建设的投入,充实完善了内部装备。为进一步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稳定区内优质生源,区委、区政府高瞻远瞩,决定异地新建江苏省黄埭中学。在区政府工作报告中,黄埭中学新校园建设被列为区政府2010年实事工程之一。新校园将参照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普通高中星级评估方案》中“五星级高中”标准建设,占地面积146666平方米,建筑总面积72300平方米,总投资3.7亿。建设项目计划于20104月开工,20117月竣工,20119月正式投入使用。这必将为江苏省黄埭中学的可持续发展和创建省五星级高中奠定更加牢固的基础。
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使教育面临严峻挑战。以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成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除坚持每周的校本培训例会外,还重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鼓励和支持广大教师通过自学、研究生学历进修和参加继续教育等途径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并给予时间和资金上的保障。2005年以来,学校共组织教师外出观摩听课、学习602人次,参加区级以上新课程培训、大家学堂培训等达1289人次。组织教师出国研修培训7人次,17名教师在职读研究生,引进2名硕士研究生。
学校在校本培训方面注重针对性,贴近教学实际,就日常教学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展开讨论、探究,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供广大教师参考借鉴。通过“三课一评、一课三议”观摩研讨教学活动,给教师提供了探究、实践的机会,效果显著。五年来,共有22名教师被评为区、市级学科带头人,先后有12名青年骨干教师成长为区教育局领导及区级主要学科教研员和外校校级领导,教师在区级以上获奖或发表论文664篇,在市级以上评课、基本功竞赛、论文评比中获得一、二等奖191人次。
教育本身是一种文化传承,是主体与主体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文化传承。我校是一所具有八十年史的江南名校,八十年的风雨沧桑,积淀了底蕴丰厚的优良传统和文化精神,这是学校一笔宝贵财富,能在文化传承中发挥重要作用。晋星以来,我校在深入实践新课程改革,规范办学行为的同时,尤其注重学校的文化建设,走学校可持续发展之路,走发展内涵的特之路。我们在构建人文校园、校史文化教育、艺术教育、社团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提升了学校的品位,展示了学校的魅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发展思路的格言警句充满校园每个角落,学校真正成为知识乐园、精神家园、人文校园。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乡师园”,是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文化传承样式,能更加突出教育的本质内涵。为了把这样一个特点充分的体现出来,使其发扬光大,我们树立了首任校长沈炳魁先生的塑像,建造并完善了亭台廊阁、馆堂碑石等等,这些建筑体现历任先贤严谨的治学态度、淡泊名利的精神境界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使师生了解学校的沧桑变化,让埭中前辈“教育救国”的精神代代相传。学校还开展校史系列活动,把校史教育整合到传统形式的各种教育活动之中。如进行“红文化”的革命传统教育,请老校友回校作讲座,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与体验到学校前辈建设的艰辛;在“乡师园”组织新团员入团宣誓活动;对学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三首校歌进行研究,提炼“埭中之灵魂”;举办“八十年后的我们应该怎么办”演讲比赛;利用校史进行研究性学习,开发校本课程资源……这些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学生了解埭中,热爱埭中的意识,从而启迪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五年来学校创建、发展办学实效
学校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理清办学思路,明确办学目标。20051225日,制订并经五届八次教代会审议通过了《建设和谐校园,创建一流高中——江苏省黄埭中学2005-2010年发展规划》,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的战略,秉承“自加压力,追求卓越”的埭中精神,坚持教育创新,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决策体系,建立一整套竞争激励机制。学校的发展目标是:1.以“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发展”(简称“三学会”)为育人目标,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身心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型优秀人才。2.坚持科研兴校思想,加强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以校本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全面提升师资水平。3.改变教育管理模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把学校建成在全省有一定影响力的“一流师资、一流设施、一流环境、一流管理、一流质量”的品牌高中。5年中,学校的上述目标逐步得到落实,尤其是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新成绩。
(一)细化管理,深化课改,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
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明确提出“小坡度,高密度,勤反馈”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要求,细化教学过程管理,扎实推进有效教学。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市教育局《关于深化教育,加强教学“六认真”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制定了《江苏省黄埭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江苏省黄埭中学“六认真”规范》、《江苏省黄埭中学各学科作业规范》、《江苏省黄埭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和《江苏省黄埭中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方案》。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开足开齐各类课程,必修与选修、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心理健康课程、社会实践课程等兼顾。课堂教学上,大力推进教与学的改革,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教学环境;教学方式上,倡导民主、互动;学习方法上,倡导自主、批判、反思,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合作、探究,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在学业水平测试、高考中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高考高分人数、本一进线人数、本科率、学业水平测试达4A率都有新的突破;2008年、2009年高考受到苏州市教育局在市高考总结会上的表扬,2009年还作了《狠抓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的经验交流。近3年来,有387名学生被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全国重点高校录取。
学校按照科学合理、简捷易行的原则制定多样化、开放式、重过程、促发展的学生评价方案,在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方面,从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方面,实施多元化、发展性评价机制,做到全面、客观、公正、公平,反映学生全面发展素质。
2.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始终以德育为首,育人为本,时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着力于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遵循“三学会”育人目标,强力构筑学校、家庭、社区、社会“四位一体”网络建设,努力活化德育实践。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最优化模式,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助作用,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常规课程体系,做到心理健康教育常规化、课程化。专职心理教师在区《法与少年》有固定专栏“郭老师心理家园”,学校被确定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实验学校”。2008年,学校心理咨询室被评为首批“苏州市合格心理咨询室”。5年来,发展学生党员20名,有32名学生被评为省级优秀学生干部、省级三好学生。校合唱团、舞蹈队的节目先后4次获得苏州市一等奖。48名体艺特长生被中国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南京体育学院等录取,2009年,1名同学考取飞行员。2006年学校被苏州市教育局评为“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先进学校”。
3.重视发挥学习潜能,学生屡创佳绩。学校把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快乐学习”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在大刀阔斧地改革课堂教学推进新课程的同时,各学科纷纷成立“学科兴趣小组”,发展学生潜能,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实践与创新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充分激发,学习潜能得以充分挖掘,学习质量得以充分提高。2005年以来学生有778人次在全国、省、市各类竞赛中获奖,其中全国一等奖15人次,全国二等奖32人次。
(二)务实科研,完善机制,培养良师体
1.立足课改,校本科研。第一是教科研以校本研究为基础,积极开展以“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研究”为主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在学科组内开展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认真组织教师“三课一评、一课三议”活动。与同科教师合作进行教学的设计、分析学科教学的特点,进行课例、课型的研究。第二是在严格执行“五严”背景下,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研究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第三是承担课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计划,开展研究活动,定期总结。5年来,学校共承担了国家级、省级课题5个,市级课题4个、区级课题16个(16个区级课题已经完成了结题工作)。教师通过课题研究,把所学的科学理论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晋星以来,共有5名教师成长为苏州市学科带头人,1名教师成长为苏州市名教师。
学校把校本培训工作纳入课程改革工作的重要议程,并始终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学校还组织“教学沙龙”、“教师论坛”及多种形式的研讨活动,全方位的校本培训策略,锤炼了教师的胆量和气魄;精心的培训计划,训练了老师的心态和心理;丰富的培训内容,升华了老师的教育理论和教育艺术,为教师实践新课程改革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学校准确把握新课程基本特,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综合学校实际情况,实施开放课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积极促进高中新课程改革。为了切实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学校逐步将教师的教科研论文发表、课题研究量化纳入各类考核条例。经过几年的探索与研究,学校的主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校本课程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学校被评为“苏州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并被确定为“苏州市普通高中学科研究中心”、“苏州市双语实验学校”。
2.重视“青蓝工程”建设。开展校本培训,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区的新课程培训、多渠道进行骨干教师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评比、竞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成长,落实新老教师挂钩结对,明确责任,共同提高。加强教学的交流与开放工作,把专家请进来,让老师走出去,先后从江苏省梅村中学、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江苏省木渎中学、苏州大学、南京大学等邀请特级教师、教授来校报告讲学,并安排青年教师赴华师大、南师大等多所高校参加国家级及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定期安排教师外出参加示范教学活动,安排青年教师参加全国双语示范教学活动,获得好评。定期举办“教师论坛”,交流切磋,促进青年教师成长。2008年,史为峰老师获得第三届全国语文教师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一等奖,2009年,徐继宽老师获得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大赛一等奖,并跻身全国前10名。2006年学校被苏州市教育工会命名为“青蓝文明岗”。
3. 建立民主公开的竞争机制,全面推行竞争上岗。全面推行教师竞争上岗政策,做到岗位设置公开、条件公开、方法步骤公开、考核测评结果、聘用结果公开,增强学校用人的民主性,为教师创造施展才华的空间。学校制定《教师竞争上岗评比细则》,内容包括:学历、教龄、教学效果、上公开课、演讲、教研工作、论文发表和考勤考核等情况。学校聘用年级组长,年级组长聘用班主任,班主任聘用任课教师。由于实行双向聘任,年级组长、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之间更加团结协作,激发了教师工作热情,根治了低效管理模式,使教育教学管理与活动彰显活力。
4.逐步完善教师评价机制。学校修订了各项教学评价办法及评价细则、各类公开课评分标准,先后出台《江苏省黄埭中学班主任考核条例》、《江苏省黄埭中学关于激励骨干教师的奖励条例》等,进一步加强了学校教师考核评价工作,使考核评价管理更加规范化、透明化、制度化,进而促进并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全力打造一支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在编专任教师157名,学历达标率100%,中高级教师比例达77.7%
(三)科学发展,合理高效,提升管理水平
1.规划前瞻,科学发展。为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抢抓学校发展机遇,主动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20051225日,制订并经五届八次教代会审议通过了《建设和谐校园,创建一流高中——江苏省黄埭中学2005-2010年发展规划》,规划科学准确地谋划了学校5年的战略目标,凸显学校特,广大师生员工高度赞同,贯彻落实良好。
2.有效管理、制度健全。学校不断探索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逐步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以及各项考核条例,学校对管理人员、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处室助理、班主任、任课教师、教辅人员及后勤人员,均有相应的岗位职责要求及相关考核机制。实行竞争上岗、有序流动的制度,充分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形成了分工明确、团结协作、齐抓共管的局面。学校全面推行各年级质管组负责制,使学校管理重心下移,质管组由年级分管校长、所在年级行政人员、年级组长组成,对教师、学生管理进行全程参与、全程监控、全程考核、全面协调、全面评估;实行教研重心下移,以备课组为平台,实施教学研究,做到教改合校情,教研有实效。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促进了教学常规管理的落实,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3.依法治校,校务公开。坚持校长负责学校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党总支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教代会、工会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依法治校,实行校务公开,维护广大教职工的合法权益,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凡学校的重大决策以及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均经过教代会讨论通过。在教代会上,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均接受代表们的民主测评,所有行政管理人员均自觉接受众的监督。学校全面推行校务公开制度,公开内容涉及学校发展规划、民主评议干部、职称评审、评优评奖、项目承包、收费标准、财务收支情况等,公开载体有教代会、校园网、文件、会议、公告栏等,校务公开强化了广大师生员工的民主意识,促进了学校民主政治建设,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树立了学校和干部的良好形象。学校被评为“江苏省校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
4.管理育人,德育为首。学校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并从实际出发制定和完善了《江苏省黄埭中学毕业班德育考核条例》、《江苏省黄埭中学班主任考核条例》、《江苏省黄埭中学年级组长考核细则》等多个德育管理条例。学校健全了由校长室、政教处、团委、学生会、质管组、年级组、家长学校、心理咨询室等组成的德育组织网络机构,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位。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 “苏州市平安学校”、“苏州市网上家长学校实验基地”。
(四)国际交流,加强合作,拓宽师生国际视野
学校重视国际教育文化交流,为拓宽师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国际交往能力创造有利条件,建立了以教学副校长为负责人的外事管理部门。近年来,学校校长至新西兰考察、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教师代表刘炳生、邹国中、徐美华等7人至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进行专业培训,回国后作交流报告,让全校教师深入了解国外中学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学校还定期邀请旅居海外的知名校友周保华教授、陶粮博士等回国为师生作讲学报告。为进一步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在上级部门的协助下,我校于20046月与美国圣地亚哥国际高科技中学结成妹学校并举行了签约仪式。200643日,由Liz Hinkle主任率领、30位美籍学生、3位美籍教师组成的美国圣地亚哥国际高科技中学教育代表团正式来访;200743日,由25位美籍学生、2位美籍教师组成的美国圣地亚哥国际高科技中学教育代表团再次来访,中外师生进行交流、学习。美国圣地亚哥国际高科技中学也多次发出邀请函,邀请我校派出代表团前往访问。20078月我校校长率领2名教师代表、11名学生代表组团去回访,亲身体验国外的教学并拓展了国际视野,于回国后作交流汇报。这种跨越国度的教育交流,促进了双方对教育的理解,拓宽了双方的教育视野。为了进一步拓展师生的国际视野,20085月,学校成功接待美国威斯康辛州教育代表团的来访,并与美国威斯康辛州州立第二中学建立友谊学校,双方已达成合作意向。目前学校正积极努力,改进措施,创设环境,进一步搞好对外合作交流。在学校2011年完成的新校园建设项目中,将高标准打造国际交流中心。
(五)办学成效显著,社会声誉不断提高。
1.晋星以来,学校以八十年学校教育文化底蕴为依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坚持走特竞争和差别化竞争之路,全校上下齐心协力,以前所未有的精神状态,努力工作,奋发有为,在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诸多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和丰富经验,在全市全省发挥了典型引领和模范带头作用,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苏州大学等多所高校确定为“优质生源基地”。20065月,学校被中央教科所确定为国家级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实验学校,200610月,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课题《基于母语环境的任务型英语教学实施与课程资源整合研究》实验学校。
2.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骄人成绩,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近三年在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总分蝉联冠军,在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也取得较好成绩。在市中小学歌咏比赛暨第六届校歌比赛中我校获普高组三等奖,区中小学第六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作品汇展评比中夏清同学获绘画及摄影一等奖。校合唱团、舞蹈队的节目先后4次获得苏州市一等奖。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竞赛,5年来有778人次学生在全国、省、市各类竞赛中获奖。学生参加全国中小学(江苏赛区)“金钥匙”科技竞赛,1人获省一等奖,2人获省二等奖,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生金钥匙科技竞赛先进学校”,在苏州市第四届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比赛中3人获苏州市三等奖。
3.学校紧紧围绕“育人”这一中心,不断完善“一个中心,三条主线”的德育管理模式,爱心助学、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亮点和特。每年35日前后向特困学生献爱心,1996年至2009年,广大师生员工先后14次共捐款604332元,资助了特困学生1007人次,苏州日报、苏州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先后报导了我校师生员工在捐款活动中涌现的动人事迹。
4.我校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先行者。与区内两所学校建立长期帮教关系,不定期派骨干教师前往指导。2008年苏州市“新高考方案”研讨会、苏州市地学会、化学学会等多次年会,2005年和2009年苏州市高三英语备课组长会议、2007年区“研究性学习”现场会、双语教育公开教育活动、2009年区教科研工作会议等在我校举行,我校在会上都做了经验介绍,相关经验在区、市进行推广。很多教师在省市学术会议和工作会议上交流,或作讲座,发挥了我校的示范辐射作用。江苏教育厅
5.20091128日,学校迎来了建校80周年校庆大典,国家教育部、中国科学院、江苏省教育厅等部门先后发来贺信,国家、省、市、区各级领导纷纷来电、来函祝贺,2000多名海内外校友回校聚会,同叙离别友情,共商学校发展方略。校庆当日,知名校友王乙的弟子——二胡演奏家闵惠芬亲自登台演奏。校庆新闻被《扬子晚报》、《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及苏州电视台宣传报道,社会反响极佳。
四、学校今后的发展构想
    晋四星以来,学校深刻认识到,铸造一所品牌高中,尤其是针对创建五星级高中的奋斗目标,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很多的事要做,我校将继续发扬“自加压力,追求卓越”的埭中精神,进一步提炼科学、全面的学校办学理念,深化改革与创新,走学校内涵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改进各项工作,办有特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区“四城”建设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
1、深入细致地分析学校目前办学的优势与不足,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切合学校长期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十二五”发展规划。
2、抓住学校异地新建的机遇,高起点、高标准搞好硬件建设,在设计上要求充分考虑学校历史、办学特、江南苏州等建筑元素和环境育人功能。
3.加快学校领导班子建设,使行政人员的年龄、学科结构更趋于合理,尤其要及时调整校级领导班子人员,正职校长力争要有前瞻意识,富有学校管理经验,年轻化、高学历、学术型。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继续实施名师工程,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争取短期内拥有更多省、市级名师、教授级中学教师及特级教师,特别要培养学校自己的特级教师,较大幅度提高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3年内达15%以上。创建学习型教师团队,营造学习研究的浓厚氛围,继续在校园文化建设、教师校本培训、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自主管理、研究性学习、师生评价制度等方面探索新方法、新途径,争取办学特更鲜明。
5、走内涵发展之路,继续深入实施新课程改革,在三年一轮新课程实施的基础上,总结成功与不足,出薄弱环节,制定改进措施,科学推进新一轮课改,进一步提升办学绩效。
6、加强对外合作交流的力度,拓展发展的空间,加快互动节奏,聘请外籍教师,打造国际交流中心,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
今后我校将继续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科学发展,以创建江苏省五星级高中为新目标,把江苏省黄埭中学办成让学生成才、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省一流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