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
(试行)
省教育厅
目录
前言 (3)
一、建设目标 (4)
二、建设原则 (5)
三、建设容 (5)
(一)学生发展 (7)
(二)教师发展 (8)
五、应用服务 (10)
(一)统一认证与门户服务 (10)
(二)教学应用服务 (11)
(三)管理应用服务 (11)
(四)研训应用服务 (12)
(五)生活应用服务 (13)
六、数字资源 (13)
(一)建设趋势 (13)
(二)资源类别 (14)
(三)资源来源 (15)
(四)建设要求 (15)
七、基础设施 (16)
(一)校园网 (16)
(二)数据中心 (17)
(三)终端 (18)
(四)多媒体教室 (19)
(五)计算机教室 (19)
(六)教师研训室 (20)
(七)录播教室 (21)
(八)其他数字化环境 (21)
(一)组织架构 (22)
(二)信息化领导力建设 (22)
(三)资金投入 (23)
(四)人员培训 (23)
(五)制度建设 (24)
前言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施素
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
育水平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对深化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调“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
种方式接入互联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把数字化校园建设列为重要工作,在学校信息化能力提升
行动中,明确提出制订中小学校、幼儿园和中等职业学校数字
化校园建设基本标准,推动数字化校园达标建设。
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能推动
江苏教育厅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提高教学的质量和管理的效率,为教师
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良好的信息化支撑环境,已成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阶段性标志。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也是衡量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的重要依据。
《省教育信息化建设指南》的制定旨在规和促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确立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和重点建设容。同时也为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编制数字化校园建设基本标准做奠基性工作。
一、建设目标
数字化校园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对校园的基础设施、教学资源和教育活动进行数字化改造而构建的信息化环境。数字化校园具有资源丰富、多种应用系统集成、相关业务高度整合等特征,其宗旨是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优化教学、教研、管理和服务等过程,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学习共同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数字化校园建设要以促进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建设目标如下:
实现校园环境数字化改造。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基础设施(网络、终端、教室等)、资源(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学习、
教学、研究、管理、生活等)的数字化。
实现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拓展现实校园的时空维度,实现各种应用系统互联互通;建设网络应用环境,实现校园宽带网络全接入、全覆盖;促进优质数字资源的建设、应用和共享,每个班级都享受到优质数字资源;打造网络学习空间,实现家庭与学校、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网络连通。
实现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主流业务的融合,实现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变革和创新;支持学校服务与管理流程优化与再造,提升决策水平与管理效率;优化师生交流方式,培养师生信息化生存能力,实现师生全面和谐发展。
二、建设原则
突出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数字化校园建设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主流业务的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和服
务的信息化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坚持以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为核心。数字化校园建设应贯彻应用驱动的基本原则,从学校信息化教学与管理应用需求出发,整体科学规划,有计划地组织实践。学校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发展目标,突出学校在教学与管理信息化某些方面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