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今年顺利考上某985外哲专业,初试400+。以前在论坛收获颇丰,所以总结一下跨考的体会,希望能给跨考哲学的同道中人以些许帮助。
跨考哲学的人我认为大部分人像我一样对哲学有很大的兴趣。如果不喜欢哲学的话,建议不要因为哲学的分数线低,就考哲学,其实哲学也不容易考,没有那么大的兴趣,很难看得下书的。纵使考上了,得到了硕士文凭,我觉得也是浪费了几年,不如去学别的专业。所以,如果你真的喜欢哲学,就不用怕哲学难考,其实并不难。
首先是时间问题,必须每天保证能去自习,要坚持的最后,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一点是我最大的体会。每天要合理分配时间,给自己规定一些复习的任务,每个月也要有每个月的计划,按时完成自己定的计划。比如这个月看一本书,每天多少页,完不成的话就加班。专业课方面,我觉得,首先看各个学校的指定教材,先快速看一遍,一般哲学爱好者对哲学史都稍有了解,所以看一遍应该能知道大体轮廓。第二遍做笔记,我不赞成在网上那些笔记打印下来看,那些笔记大部分是课本的精简版,其实自己也可以做笔记,并且自己做的印象更深。做笔记时把笔记本分成三栏,第一栏抄书上的重点内容,第二栏和第三栏空下来。把笔记做完后,开始在第三栏上整理重点学校考试的真题题目,与笔记相对应。把自己要考学校的试题用红笔标出来,这样醒目。标完试题后,就会对考试的重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你会发现,关于有些哲学家的试题很多,很多都重复。标完后看你的笔记哪些做得不完善,然后在看参考书补充在第二栏,参考书不全的话,就要看别书,要尽量多看一些别的书,增加笔记。这样的话,就
把笔记做完善了。以后看笔记就可以了。这些尽量在11月中旬之前弄完,之后开始被笔记,两个月背重点知识,循环三遍,考试时才能不停顿的答题。有些人认为哲学不需要背,理解就可以了。但是,毕竟是要应付考试,背的目的是为了考试时节省时间。就像数学公式一样,你可以不背,每次用能推出来就行了,但是背下来会让你用的时候更方便。这是我的体会。
对于基础差心里没底,复习摸不着头绪的同学可以报个专业课辅导班,辅导班也要慎重选择,不靠谱的更会雪上加霜,北京爱考的专业课辅导口碑就不错。会根据你报考的学校和专业给你安排在读的研究生助教来讲课(都知道学校老师不能出来讲课吧,所以信息量最大的也就是导师的研究生了)
关于参考书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参考书,这个要看
顺便说一句:考研公共课自然不用说,全国统考,大家都用一本大纲,但专业课每个学校的侧重点和考试风格都不一样,所以这样的情况下及时抓取你所报考学校学员的信息很重要,如果跨考可能难度就更大,我在北京爱考机构的专业课辅导老师就是在读的研究生助教,信息量自然不用说,连复试导师喜欢听啥都能知道,不用有那些后顾之忧,我才可以踏踏实实安心背书,在分数上下硬功夫。
我比较喜欢的是赵敦华的那两本,没有唯物唯心那些意识形态,很客观。并且讲的简洁,可以用来答题。
全增嘏的没看过,听说唯心唯物太重,所以不太感兴趣。
邓晓芒赵林的那本不错,讲的很好,可以配着他们的讲课视频看。
希尔贝克的《西方哲学史》也不错,涉及的面很宽。
今年考研究生分数线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我觉得很不错,虽然有些人说他写的不客观,但是毕竟是哲学家写哲学家,到处是智慧的碰撞,不是哲学史家所能达到的。学哲学,看这本书是用来启迪自己的,拓宽视野。
中国社科院编的有一套西方哲学史学术版的,我看了第二卷古希腊罗马哲学,这一卷讲的太罗嗦了,不建议看。第六卷是德国古典哲学,这一卷写的很好,非常推荐,里面是几个人合写的,张慎,邓晓芒,韩水法,谢地坤等等,他们几个人各分一个章节,写的很深,我觉
得这一本是中国目前写德国古典哲学断代史中最好的一本。
另外,西方哲学原著选读那本书不错,看了北大的题目后,发现北大考的范围其实是在这本书里,很多题目都是这本书里选的小标题,所以考北大的同学得把这本书精读。
刘放桐的新编现代西方哲学,觉得还行,但是前面一部分也是唯心唯物太多,并且句子太长,觉得像从外文翻译过来的,所以只看了一遍,之后就是用来辅助赵敦华的书用的。
还有就是一些哲学辞典,可以查在教材上介绍不到的知识。像冯契的,夏基松的还有别人的,网上都有电子版的,可以做工具书用。
适当读些哲学著作也不错,不过不要贪多,把基础知识弄好,等考上研了再系统的读,那时候也有老师指导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