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卷一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本部分含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2007年12月26日,总书记提出“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重要观点。有关“三个至上”中“宪法法律至上”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宪法法律至上”是指宪法和法律在效力上地位相同,都具有最高效力
B.“宪法法律至上”仅仅强调实现法律效果,是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
C.肯定“宪法法律至上”是执政党在思想认识上的一个重大转变
D.“宪法法律至上”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原则,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
【答案】C
【解析】本题当年考查中国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A项:宪法具有最高效力,该项错误。
B项:“宪法法律至上”强调法律效果、社会效果与政治效果的统一,并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社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此项错误。
C项:“三个至上”的提出,标着着党在思想认识上完成了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C项正确。
D项:该原则在宪法中并没明确规定,此项错。
2、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
A.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权思想
B.马克思主义有关法的本质和作用的思想
C.研究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方法论
D.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答案】D
【解析】本题当年考查中国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司法考试真题及答案详解“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明显为实践基础,D项错误。
3、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本质区别,它与后者之间不存在继承关系
B.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
C.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价值指引
D.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本身属于社会主义法治的制度体系
【答案】C
【解析】本题当年考查中国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A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一个重要来源,两者之间存在继承关系,此项错。
B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此项错。
C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社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此项正确。
D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非制度体系,此项错。
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有关这一表述,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成立的?
A.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同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逐渐结合的产物
B.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中国化进程从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开始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一次重大创新
D.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问题
【答案】B
【解析】本题当年考查中国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中国化进程就已开始,而不是从新中国成立后开始,B项错。
5、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这个理论体系包含理论。20世
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主要代表曾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具体的法律思想。判断下列哪一项不是理论法律思想的重要内容?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针
B.一手抓建设和改革,一手抓法制
C.用法律措施维护团结的政治局面
D.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特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是同志所提出的,其方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三次重大创新,故D项错误,(本题答案:D)
6、法律格言说:“紧急时无法律。”关于这句格言涵义的阐释,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在紧急状态下是不存在法律的
B.人们在紧急状态下采取紧急避险行为可以不受法律处罚
C.有法律,就不会有紧急状态
D.任何时候,法律都以紧急状态作为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条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归责与免责。
A项: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是存在着法律的,此项错。
B项:此项说法是对紧急避险的免责阐述,正确。
C项:法律的出现并不会阻止紧急状态的出现,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此项错。
D项:法律以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社会条件作为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条件,故此项错。
7、奥地利法学家埃利希在《法社会学原理》中指出:“在当代以及任何其他的时代,法的发展的重心既不在立法,也不在法学或司法判决,而在于社会本身。”关于这句话涵义的阐释,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法是社会的产物,也是时代的产物
B.国家的法以社会的法为基础
C.法的变迁受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
D.任何时代,法只要以社会为基础,就可以脱离立法、法学和司法判决而独立发展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法与社会的一般关系。
ABC项是对法与社会关系的正确表述,D项错在“任何时代”,法无法脱离立法、法学和司法判决而独立发展。
8、《摩奴法典》是古印度的法典,《法典》第五卷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妇女要终生耐心、忍让、热心善业、贞操,淡泊如学生,遵守关于妇女从一而终的卓越规定。”第一百六十四条规定:“不忠于丈夫的妇女生前遭诟辱,死后投生在豺狼腹内,或为象皮病和肺痨所苦。”第八卷第四百一十七条规定:“婆罗门贫困时,可完全问心无愧地将其奴隶首陀罗的财产据为己有,而国王不应加以处罚。”第十一卷第八十一条规定:“坚持苦行,纯洁如学生,凝神静思,凡十二年,可以偿赎杀害一个婆罗门的罪恶。”结合材料,判断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摩奴法典》的规定表明,人类早期的法律和道德、宗教等其他规范是浑然一体的
B.《摩奴法典》规定苦修可以免于处罚,说明《法典》缺乏强制性
C.《摩奴法典》公开维护人和人之间的不平等
D.《摩奴法典》带有浓厚的神秘彩,与现代法律精神不相符合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法的历史类型。
B项:古印度法作为奴隶时期的法律是当然具有强制性的,此项错。
ACD项:从题干中所给出的内容可知,《摩奴法典》并未公开维护人和人之间的不平等,同时《摩奴法典》作为古代奴隶制法律,具有奴隶制法的共同特点,法律和道德、宗教等规范紧密联系,且与现代法律精神严重不相符,故此三项正确。
9、关于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下列哪一说法可以成立?
A.作为一种法律思维活动,法律推理的根本目的在于发现绝对事实和真相
B.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属于完全不同的两种思维活动,法律推理完全独立于法律解释
C.法官在进行法律推理时,既要遵守和服从法律规则又要在不同利益冲突间进行价值平衡和选择
D.法律推理是严格的形式推理,不受人的价值观影响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法律推理和法律解释。
A项:法律推理是寻求正当性证明的推理,其核心是为行为规范或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正确或妥当提供正当理由,此项错误。
B项:法律推理时要涉及法律解释,法律解释包含着一定的法律推理,两者并非完全独立,此项错误。
C项:法官在进行法律推理时,要在不同利益冲突间进行价值平衡和选择,同时必须遵守和服从法律规则,此项正确。
D项:法律推理不仅包括严格的形式推理,也包括辩证推理,要受到人的价值观影响,此项正确。
10、《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
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关于这一规定,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