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工作者(山东大学2018年研;华中农大2017年研;武汉大学2010年研)答:社会工作者是指服务和帮助的提供者,是社会工作过程的首要的构成部分,没有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活动就无从谈起。从现代社会工作的角度来看,社会工作者不但持有利他主义的价值,而且应该受过一定的科学训练,掌握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社会工作者可以指某一社会工作者个人,也可以指某一具体的社会工作机构。他们是社会问题的评估者、专业服务的提供者、服务过程的引领者和受助者、改变行为的协助者。他们是社会工作的主体。
2.接纳(河北大学2018年研;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研;广东工业大学2014年研;北京城市学院2013年研;中山大学2012年研;社科院2011年研)
答:接纳是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之一,是指社会工作者对案主的接受、相信和尊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总是要同意其他人的价值或要放弃自己的价值去支持另外某一个人的价值。接纳不仅拒绝判断,而且积极地追求理解。
3.社会互动(华中农大2013年研;河北大学2011年研)
答:社会互动即社会交往过程,又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交互作用。一般来说,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体、体与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具有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社会互动的含义:①社会互动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一个离索居的人不能互动;②个人之间、体之间只有发生
了具有相互依赖性的行为时才存在互动,并不是任何两个人的接近都能形成社会互动;③社会互动以信息传播为基础。大多数互动过程中,人们不仅交流信息,而且还交流思想和情感;
④社会互动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在非面对面的场合下发生;⑤社会互动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的,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具有不同的意义;⑥社会互动还会对互动双方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并有可能对社会环境形成一定的作用;⑦人们的互动往往遵循一定的行为模式,具有一定的互动结构。
4.标签理论(河北大学2017年研;人大2016年研;中山大学2015年研;武汉科大2013年研)
答:标签理论是指以社会学家勒麦特和贝克的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标签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没有一种行为是天生偏差的,偏差是要定义的。不同的社会把不同的行为标记为偏差。标签理论者相当注重少年犯罪者被逮捕及受审判后的烙印影响,并认为少年犯错在所难免,而他们的犯罪行为之所以会加重是来自于警察、法官或司法系统所给他们的负面影响。他们认为偏差有两种,初
级偏差和次级偏差。初级偏差是指未被人指认或惩罚的行为,这种行为是相当普遍的。而次级偏差是司法人员及一般社会人士对于偏差少年初级偏差行为的反应而形成的。标签理论讨论的重点是次级偏差行为。认为标签的过程犹如一种烙印,是一种强烈的负面看法,会使个体改变自我意识,并陷入“偏差生涯”。标签影响人的自我认同,进而导致更严重的偏差行为。
5.个案管理(北大2019年研;人大2016年研;南开大学2015年研;浙江师大2012年研;西南大学2011年研)
沈阳社区工作者报名网站答:个案管理是指由社会工作专业人员为一或某一案主统整协助活动,不同机构的工
作人员相互沟通协调,以团队合作方式为案主提供所需的服务,达到扩大服务成效的主要目的的过程。在个案管理过程中,个案管理者使得各种不同福利及相关机构的工作人员沟通协调,并以团队合作的方式为当事人提供所需要的服务,以扩大服务的效果为其主要目的。
6.小组发展模式(沈阳师大2014年研)
答:小组发展模式,又称过程模式或发展性小组模式,其理论基础主要是发展心理学、米德及帕森斯的社会学和存在主义哲学,是较晚发展起来的一种小组工作模式,旨在解决和预防服务对象社会功能的衰减问题、恢复和发展服务对象的社会功能。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如各类困难人、面临危机的人
以及寻求更大自我发展的人等等。该模式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小组鼓励组员参与、表达自己,从而出大家的共同兴趣及目标,在体现民主程序的过程中达到小组目标及组员的自我成长。因此,社会工作者在小组发展过程中,要察觉到发展的潜力,组员在温暖、刺激和解放中的满足,帮助小组达到目标,促进人际关系和个人的自我实现。
7.资源整合(河北大学2018年研;南京理工2011年研)
答:资源整合是指社区工作在于将社区资源与社区需要协调匹配,使社区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使受助者获得高效服务的过程。社区照顾需要庞大的人力、物力资源完成服务,来自政府福利的正式的资源(人、财、物)仅仅是一部分,而另一部分来自非正式系统资源——志愿者服务、民间社团和服务对象的家人,则是社区照顾的重要资源。
8.激励(山东大学2018年研)
答: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
努力的过程。为了充分发挥机构成员的积极性,有必要对其进行激励。为了更有效地调动机构成员的积极性,做到知人善用,必须对机构成员进行考核。在考核过程中要力求公正,注意保密。
9.社会工作督导(华中农大2015年研;南京理工2011年研)
答:社会工作督导是专业训练的一种方法,是指由机构内资深的工作者,对机构内新进入的工作人员、一线初级工作人员、实习学生及志愿者,通过一种定期和持续的督导程序,传授专业服务的知识与技术,以增进其专业技巧,进而促进他们成长并确保服务质量的活动。
10.等距抽样(华东师大2019年研)
答:系统抽样又称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它是把总体的单位进行编号排序后,再计算出某种间隔,然后按这一固定的间隔抽取个体的号码来组成样本的方法。它和简单抽样一样,需要有完整的抽样框,样本的抽取也是直接从总体中抽取个体,而无其他中间环节。系统抽样的具体步骤是:①给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按顺序编号,即制定出抽样框;②计算出抽样间距;③在最前面的K个个体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个体,记下这个个体的编号(假设所抽取的这个个体的编号为A),它称作随机的起点;④在抽样框中,自A开始,每隔K个个体抽取一个个体,即所抽取个体的编号分别为A,A+K,A+2K,…,A+(n -1)K;⑤将这n个个体合起来,就构成了该总体的一个样本。
11.参与观察(华东师大2019年研;四川大学2019年研)
答:参与观察是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观察。它是一种非结构性的观察。按参与的程度和方式的不同,可以
把观察者的角分为四种:①完全的观察者;②作为参与者的观察者;③作为观察者的参与者;④完全的参与者。
二、简答题
1.简述社会工作者助人过程的特征。(安徽师范大学2018年研)
答:社会工作助人过程的特征主要包括:
(1)助人过程是帮助受助者获利的过程
社会工作是以帮助有困难、有需要的人为出发点的,是利他的而非出于利己动机的,是帮助困难人士和体满足其基本需要的过程。虽然通过提供服务社会工作者也会得到社会所认可的报酬。
(2)助人过程是社会工作者同受助者的合作过程
受助者的需要表达和有力配合与社会工作者的助人行为相结合,形成有效的助人过程。社会工作特别强调“与服务对象一同工作”。助人活动是双方围绕解决困难和问题而展开的持续互动。在这种互动过程中,双方互相理解对方的行动,相互合作,共同去实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目标。
(3)助人过程是不对称互动
不对称是指互动双方在输入、输出方面的不对等,是双方在质和量上的差距。助人过程的不对称表现为:①双方在信息占有方面的差异。社会工作者具有较多知识,了解获取受助者所需对象的方式和手段,而受助者则缺乏信息。②互动效果上的不对称。社会工作者的助人过程是为了受助者获利,他不求回报,而只有使命感或实现感。③合作促成力量的不对称。虽然社会工作过程强调受助者的主动参与,但由于诸多原因,受助者常显得被动,而社会工
作者则处于主动地位,他要积极地去推动合作过程。
2.简述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的基本特点。(吉大2019年研)
答:(1)专业关系的含义
专业关系是指社会工作者以一个专业人员的身份与他(她)努力使之发生变化的系统之间所建立的关系,是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之间的一种专业协助关系。也可以说专业关系是助人者与服务对象之间在协商的基础上通过签订合约建立起来的结构性的、有期限的角联系。专业关系有效与否的关键在于服务对象对助人者是否接纳与信任。
(2)专业关系的特点
①目的性。专业关系是为专业的目的而建立的,它的建立是为了协助受助者,即通过工作者与受助者
的工作要能解决或防止个人、家庭或社区的问题,或发展受助者的潜能。专业关系具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是一种暂时性的工作关系,当受助者的问题得到解决后,双方关系建立的前提消失,关系必须结束。
②以受助者为本。从本质上说,建立专业关系不是为了工作者的需求,不以社会工作者自身的利益为前提,而是为了满足受助者的需求,在专业服务的范围内,受助者的利益高于工作者的利益。
③非平等性。在专业关系中,工作者与受助者的地位并非完全平等。双方的互动,以受助者为重点,受助者一般要提供必要的个人资料让工作者能够多方面地了解,从而使社会工作者的协助是有效的,而工作者则不必这样做。
④受制约性。专业关系不仅要以所要达到的社会工作目标为指导,也受本专业明确而详尽的伦理道德守则制约。
⑤代表性。在社会工作者和受助者的专业关系中,社会工作者并不是代表自己,而是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