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调查
第一篇:中国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调查
填报《中国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调查》调查说明
一、调查目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落实难点在于教育质量的均衡,而教育质量的均衡根本症结在于教师队伍质量的均衡。为了促进县域内校际间学校教师队伍质量的均衡,各级政府制定了教师流动政策。本调查的目的是,了解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县域内校际间分学科教师资源配置的均衡情况,教师流动的数量、方向及原因,国家和地方县域内教师流动政策内容、实施效果以及面临的问题,为我国县域内校际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政策借鉴。因此,请各校指定专人负责落实填报,并且由填报人负责数据的真实可靠性。
二、调查对象
  小学和初中学校校长
  小学和初中教师(不含完全中学中的的高中教师)
三、调查范围
学校样本:试点区所辖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所有学校都要认真负责填写调查表和校长问卷。
教师抽样:
每所学校08年秋季开学以来曾经或者现任交流、支教的教师体全部参加教师问卷调查。没有参加过支教或轮岗交流的全体教师中抽取6人参加教师问卷调查,抽样应考虑年龄(老中青)和学科(主副科)因素。
由于每所学校有交流经历的教师数不固定,教师规模也不固定,每所学校的教师样本数不是固定的。
四、调查内容
重点在于县域内教师分学科配置均衡情况、教师流动政策实施现状、面临的困难,在当地实施教师流动政策所需的条件。
学校层面:主要关注教师分学科配置情况、教师流动现状和问题。学校基本情况,教师聘任制度,教师队伍近两年的变化,教师流动现状(方向、数量以及流动教师的特点),教师流动原因;对教师流动的建议。
教师层面:主要关注流动教师的发展和个人困难。教师个体的流动意愿,流动前后待遇差异,获得的权益和发展以及面临的问题,对流动政策的看法和建议,流动原因。流动教师包括四个体,从城市流向农村,城市间流动,从农村流向城市,农村间流动。
五、调查工具
六、数据填报要求
1、区县调查表的时间点为2010年年末。
2、教师流动调查表时间跨度为2008年秋季学期至2011年调查时间点。
3、办学条件调查表的时间点为2010年秋季开学。
4、有关经费的调查数据为2010年财政年度。
5、师在调查时间段内的流入和流出应在《教师增加》和《教师减少》中均有体现。
6、完全小学的有关数据应包含所附属的教学点和不完全小学。
7、一贯制学校的小学和初中进入填报系统后应作为小学和初中两所学校填报数据并回答问卷。
七、数据收集方式
1.区县教育局调查表、学校调查表、校长问卷和教师问卷均采用网络直报系统直接提交数据,请各校负责人认真落实。
2.中文实名登录“全国区域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网”
3.中心将于5月25日开通数据直报系统。所有学校通过学校用户名、密码登录直报系统,填
报数据(包括调查表和问卷);所有学校的数据填报务必于6月15日前完成上报。
4.各项目区县请于7月1日前完成数据审核与修改工作。
第二篇:关于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资源配置
中国人事考试中心电话
南宁市事业单位考试网关于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资源配置
工作方案
辽宁人才招聘信息网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淮北市委、淮北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实施六大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和谐淮北建设的决定〉〉(淮发[2006]15号)和市教育局党委〈〈关于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构建和谐淮北教育的实施意见〉〉(教党委[2006]49号)精神,进一步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证接受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尽可能享受到相对平等的教育,结合我市教育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为依据,以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为动力,以构建和谐淮北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不断优化教师队伍资源配置,实现教师区
域内合理流动,促进淮北教育稳步、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改革、探索创新,依法办事的原则。
(二)、合理配置、优化组合,人尽其用的原则。
(三)、规范程序、阳光操作,公开公正的原则。
(四)、发展优先、稳步推进,以人为本的原则。
三、实施办法
枣庄人社局考试中心
实行区域内教师定期轮换流动制,在逐步实现各校师资配置均衡的基础上,整体提高区域内教师质量。以淮北市相山主城区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为试点,实施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在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全市逐步推开。
(一)、相山主城区学校教师资源配置实施办法 自2007年秋季起,淮北市相山主城区内义
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校起始年级将任课教师分学科重组编排,分配到各个学校任教,保留原编制、关系不变,接受任教学校行政管理,随任教学校享受工作待遇。
1、交流的学校:淮北市主城区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校。主要包括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市第二中学、市第五中学(初中部)、黎苑学校(原市十二中初中部)、市西园初级中学、市海宫学校、市梅苑学校、市实验小学、市第三实验小学、市黎苑小学、市濉溪路小学。相山区所属学校:市第四中学(初中部)、淮海路小学、市第二实验小学、古城路小学、惠黎路小学、长山南路小学、翠峰路小学、人民路小学、董庄小学、朝阳小学。
2、交流的教师:男50周岁(1957年9月1日后出生)、女45周岁(1962年9月1日后出生)以下、从事教学工作3年以上、在编在岗的中小学专任教师,都要分批进行异校交流。
3、交流的干部:中小学校级领导干部每届任期3年,任满两届必须异校或异职交流。按干部管理权限,教育主管部门从在岗的学校干部中选派干部进行挂职交流。
4、交流的时间:区域内同类学校之间教师的交流,时限原则上为3年,3年后回原学校工作。小学分为两个阶段,一至三年级为一阶段,四至六年级为一阶段;初中七到九年级为一阶段。
(二)非试点学校教师资源配置实施意见
相山区上述学校以外的非试点学校、濉溪县、杜集区、烈山区的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由县、区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同步实施。各区、县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它教师交流形式并组织实施。可供参考的主要交流模式有:
1、指导性交流。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实际制定交流计划,将交流指标落实到具体学校,实行计划指导下的分片几校联动交流或优质学校与相对薄弱学校对口交流等。
2、校际间协作交流。区、县内优质学校和相对薄弱学校,可自愿实行校际间对口交流,双方签订协议,明确双方交流的意向、人员、内容和有关项目,经本地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进行协作交流。
3、个人主动性交流。凡符合交流条件的城乡在职教师,均可自愿提出到相对薄弱学校、农村学校交流的申请,经学校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后进行交流。
4、城市与农村对口交流。建立城区优质学校与农村学校对口交流的制度,实行城乡学校间
相互交流,对口支援。城区学校派出教学经验丰富、事业心强的教师到农村学校任职任教,农村选派积极上进、有培养前途的年轻教师到城区学校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四、实施步骤
相山主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资源配置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2007年5月—6月)试点学校召开动员大会,学习文件,领会精神,掌握政策,统一思想。
(二)、学校制定方案阶段(2007年6月—7月)
1、各学校成立教师资源配置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
2、各学校要根据本方案,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三年教师资源配置实施方案,并经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审核后组织实施。
(三)、组织实施阶段(2007年7月—8月)
1、岗位设置
福建人事考试中心各学校要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周密部署,认真实施。要在教育和编制部门核定的机构和人员编制内,根据课程设置计划、国家规定的生师比和当年的招生计划、班级数,合理确定起始年级、起始学科专业技术岗位数量。
2、组织报名和资格审查
各学校组织教师报名,并对教师的资格进行审查。
3、统一调配
各学校将起始年级、起始学科任课教师名单和基本情况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按各学校专业技术岗位数,将教师按学科重组编排,分配到各个学校任教。2022年中级卫生考试成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