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夏季号
张氏祠堂
翰墨书香溢满门
□文 / 杨琪昌
氏祠堂被名为 “张氏祖祠”, 位于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
治县川口镇大庄村,距民和县城东 十公里处,清代所建,但时期 被拆除,1995年重建,  现有直
系亲 属85户,按其辈分生存者有五辈六 百多人口,可谓家丁兴旺、宗族发 达。  传承了四百多年,记载着十三 世家丁的奋斗史,饱含风雨沧桑的 张氏祠堂,翰墨飘香,人才辈出,名 誉湟水两岸,声震甘青两省,其先 辈的功德被后世传颂,  或载于志 书,或民间传说,致使光宗耀祖,激 励后辈;其后辈更是“长江后浪推 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或政府高 官、或书坛大家、或北大研究生、或 出国留学生,  使河湟人民敬佩不 已,张氏祠堂文化成为当地人教育 后辈的好教材。
祠堂位于大庄村中央,是一座 占地一亩的小庄院,  四面红砖围 墙,梨树掩映,柳树吐翠,墙头青砖 古瓦盖帽,大门朝南,对面是巍峨 屹立的南大山,  其建筑风格独特, 恰似两层楼阁,最上层是彩琉璃 瓦檐,下面雕刻着“张氏祖祠”四个 大字,  这是由青海著名书画家、先 祖张晓宜题的,中间层再用彩琉 璃瓦为屋檐,下面是铁制的双扇大
门,门上镶嵌两具铜质狮头,威风 凛凛,大门左右两侧的墙面上分别 写有“福”“寿”两个大字。门头顶悬 挂着一块匾额,雕刻“和阳堂”三个 大字的“堂号”,大门两侧是一副对 联“和宗敦祖书香传家,阳天泰地 德被千秋”。大门内外相对称,里面 门顶题字为“奉先在孝”,门两侧分 别刻制四副张士全张晓宜父子遗 留于世的书法作品,用玻璃框挂在 墙上,加上院内的布局合理规范的 诗碑,俨然走进碑林公园,成为院 内一道亮丽的风景。
进入大门,中间一条水泥小道 直通北面的二层阁楼,阁楼设计带 有古建筑风格,也有现代楼房的新
意,既有彩琉璃瓦,又有现代的 瓷砖做墙面和铺设地面;有古典的 花木窗棂,  和现代的铝合金门窗。 楼阁在上层屋内大家称谓“佛堂”, 供奉着“三霄娘娘”和“观音菩萨”。 三霄娘娘指 “云霄”“琼霄”“碧霄” 的合称,  是道教传说中的三仙女, 为财神爷赵公明的三个结义妹妹。 她们执掌混元金斗,  凡是神、  仙、 人、圣、诸侯、天子等,不论贵贱贫 愚与否,降生都要从金斗转动。  从 前信士求儿女,  都要拜三霄娘娘。 所以现在也有人称三霄娘娘为“送
子娘娘”或“送子奶奶”。  两幅像早 年由民和县东沟乡麻地沟村民间 画师绘制,  为了提升佛案的价值, 祠堂主建者张晓宇又到塔尔寺请 唐卡画师绘制并开光点窍后供奉。 佛案上摆着鲜花及绣制品做装饰, 两侧悬挂的两个镜框,上面对两幅 像做了具体的文字介绍。房门安装 有古典的花木窗棂,和松木板制的 双扇房门,  头顶挂着一块匾牌,上 面刻着先祖张士全题的“养天地正 气”五个大字,两侧挂着两块木牌, 刻有 “引曙光於世”“播佳钟在田” 的对联一副。木板都是价格不菲的 红木制作的。
楼阁下层称谓“享堂”,享堂在 《佛光大辞典》中的解释:指禅林中 安置祖师像及其牌位之堂室,又作 飨堂。  因系供祭享之用,故称为享 堂。堂门顶悬挂着“风高睦敦”的木 质字幅,“圆通普济福绵世泽多昌 达”“三霄千葫彩欢天章有亨泰”的 红底金字的木刻对联。这里是供奉 先祖牌位、祭祀亡灵的地方,正面 按辈分层摆放着亡灵牌位,代代相 续,分支明晰。前面摆放着桌案,上 面有香炉灯具,用于族人烧香点灯 之用。  左右侧是《张氏繁衍世系图 谱》,十三世家族脉络清晰。在民间
CHIN A ’S  TU  NATIONALITY
  文  宝  库
CHIN A’S TU NATIONALITY
有“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传统观念,虽然生育的女儿也上了图谱,但她们的后代姓氏各异,上不了张氏家族的世系图谱。图谱下面有“始祖陕西省合阳县”说明了先辈的渊源,从先祖张思恩到末代后嗣张至丹等晚辈,已有十三代了。据《张氏三代祖谱》记载:“余考根源旧来发籍河阳,康熙六年(1667年),始祖三人贸易,一住三角城,一西宁川,一居上川口,至今支派繁衍发达四房,而四房之凤彩翁又迁居高庙,翁之祖叔汉辅,道光庚子科中武举,兰省督标原任把总之职,叔父中文中和,兄凤仪弟凤澡,名列膠庠,此外或显达,或隐逸,亦无可考。”
祠堂东西边各修六间堂屋,西侧是会客室和守祠堂人的居室,但两间房内挂满书画作品,充满书香气息;东屋里主要展示张氏家族的文学成就及其先祖对社会进步所做的贡献,在三面墙上悬挂的《张氏历代学人名录》,在这里录入的主要是历代科举考试有功名的和在地方有声望的有志之士。从五世先祖张汉辅是道光庚子科武举,任把总之职,他的起家从政,为今后的书香门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六世张中和、张中文,七世张凤仪、张凤澡都获得癢生的功名,古代“癢生”就是秀才,在乡村就是读书人。六世先祖张中武还任登仕郎、武佾生等职,他在光绪二十五年首编张氏本之祖谱,为张氏宗谱和
祠堂文化研究传承奠定了基础,同时,他们重视文化教育,鼓励后辈上学,期盼他们都成为国家之栋梁。下面不妨列举一二。
医学专家张凤詠,生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卒于民国三十一年。幼年就读私塾酷爱医学典籍,对明代名医龚廷贤《寿世保代鲍璈之《验方新编》攻读颇精,于
光绪末年至宣统年间,承袭祖业,
在碾伯县开设药店,并从事医业,
他对伤寒及小儿科诸病,临床经验
丰富,有独到医术,治愈率颇高,以
之名噪一时,慕名求医者,门庭若
市。为此,被碾伯县委以卫生行政
机构医学训科医官之职。民国年
间,曾任过学术团体民和县中西医
师公会会长,负责外地行医人员的
考核。张凤詠继碾伯之后,又在甘
肃红古区之窑街、毛塔拉等地行医
多年,尔后悬壶故里,行医桑梓,他
青海省教育考试院
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常怀救人济
世之志,毫无沽名钓誉之心,对患
者不分男女老少、富贵贫贱,在当
地享有较高的威望和声誉,其事迹
载入《川口镇志》。
女子教育开拓者张鑑,字镜
吾,生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
青少年读义学,资质聪慧,学业日
进,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科试
中秀才,进学之后,于碾伯县凤
山书院进修,参加岁试,补为廪生,
遂在川口义学执教。清末废除科
举,兴新学,即考入甘肃巡警学堂。
于民国初年毕业,在川口、古鄯担
任巡官,为民和地区开办警察业
务之始。地方民众曾为其送挂
“捍卫区域”匾额一方,赞扬其成
绩。民国十一年,任民和第一女子
小学校长,学校成立伊始,女子
上学风气未开,学校设备简陋,
他极力倡导动员学生,筹措办学
经费,使学生由十名增至四十多
名。民国二十六年任县钦香图书
馆馆长。民国二十八年,马步芳
以其素孚众望,曾聘请为青海省
政府咨议。“立身处世,以古圣先贤
为楷模;持家训子,以勤俭孝悌为
先;待人接物,以仁义道德为本”是
张鑑为人处世的座右铭。他正直敦
纯,温良成性,一生安贫乐道,除微
薄薪水,不事其他生业。他常以古
人颜回之“一箪食,一瓢饮,在陋
巷……不改其乐”,以仲由之“衣敝縕
袍与衣狐者立而不耻也”的情操而
自励,也以之勉人。张鑑擅长行楷,
其字秀丽工整,为馆阁体之高手。
教育家张维祖,字廉川,生于
民国四年(1915年),幼年在私塾
及县立第一小学上学。民国二
十二年,小学毕业,考入西宁简易
师范,毕业后在川口母校任教,
执教严谨。至民国二十八年,民
和县长马腾云调任共和县长,便
提携张去共和县任教育科长。民
国三十二年罢任回川口,相继在
民和简易师范及川口小学任教,
后任川口女子小学校长,对乡里
教育事业有所贡献。民和解放之际,
与当地开明人士积极迎接人民解
放军,协助政府做了些有益的工
作。1956年公私合营后,任民
和棉布合作总店副经理。并任首届
政协委员。张维祖擅长书画,精于
篆刻,曾在省垣书画展览中崭露
头角而获奖,并得“该生已入其
门,有厚望焉”之评语。其书画以
篆、隶和花草造诣较深。
书法家张士全(1917 -1994
年),张鑑之子,字舒仁,自号迴龙
野叟。湟川中学首届高中毕业生,
1945年中央政治大学法政系毕业,
获法学士学位,曾任西互地方法院
推事、大通法院首席检察官等职。
幼承家学喜读文史典籍,尤迷于书
道,读帖挥写老而弥笃,在重庆就
学期间得到冯友兰、陈立夫、柳亚
子诸前辈教诲,其书法主要临习
颜、柳、欧、二王、米芾、怀素诸家及
《曹全》《张黑女》等碑,于二王用力
最勤。工楷书、草书,中锋用笔、点
画起止分明使转有度,体态劲逸秀
润。作品弥满书卷气息,有晋唐风
韵。曾获“青海美”全省书画大赛三
等奖,青海省老年电视书画大赛三
等奖,“于右任杯”全国书法大赛优
42文宝库
·2014·夏季号
·20201414·夏季号
季号
CHIN A ’S  TU  NATIONALITY
  文  宝 库
秀奖。  作品辑入《西宁书法篆刻作 气劲峭,  法度严整;  草书则超妙自 大学张悦等等年轻人为古老的宗 品集》《西宁百米书法长卷》。  开封 得,  笔老而意新,30幅遗作严劲缜 祠添上了美丽多彩的光环。
《中国翰园碑林》《西海碑林》  均有 密,神气深稳,具有晋唐之风韵”。 评 “千秋功过,于祠堂可见一斑; 刻石。晚年曾参与青海省地方志及 论张晓宜书艺为“以汉魏为宗,刻意 华夏祖先,从祠堂可知谱序流传”。 民和县志的编写工作。事迹被载入 追求古朴沉雄,藏巧于拙,平中见奇 古代祠堂除了用来供奉和祭祀祖 《中国当代书法家大辞典》  第二辑 之境界,结字放纵舒展,体势瘦劲开 先,还具有多种用处。  祠堂也是族 及《青海学人录》。
张,意态飘逸自然;展出的隶书作品 长行使族权的地方,凡族人违反族 书 法 家 张 晓 宜 (1949 -1998 参差错落,纵横开合,洒脱自如,逸 规,  则在这里被教育和受到处理, 年),自号天放楼主,毕业于青海省 趣横生,且具审美的多样性,给观赏 直至驱逐出宗祠,所以它也可以说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 者以艺术美的享受”。
是封建道德的法庭;祠堂也可以作 业。  曾任西宁市文联组联部主任、 县长张弘祖,大学文凭,早在
为家族的社交场所;有的宗祠附设 西宁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青海省 1951年跟随十世班禅大师进藏,历 学校,族人子弟就在这里上学。  正 书协常务理事、青海文艺评论研究 任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工
商局、商业 因为这样,祠堂建筑一般都比民宅 会理事,  被聘为青海省老年大学、 局、粮食局局长,曾任山南县县长 规模大、质量好,越有权势和财势 青海教育学院教授、江河源美术家 等职。
的家族,  他们的祠堂往往越讲究, 画廊艺术总监。幼承庭训喜好文史 县 人 大 代 表 张 孝 慈 (1920 -
高大的厅堂、精致的雕饰、上等的 书法,初师颜、柳、赵,后得著名学 2002年),1946年毕业于国立四川
用材,成为这个家族光宗耀祖的一 者何之硕先生指点,  从汉碑处用 大学法律系,  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种象征了。  在青海河湟地区,上规 功。长期临写《乙瑛》《礼器》《西狭》 同年参加民国中央考试院高等文 模的祠堂实为少见。  在采访时,祠 《石门颂》诸碑,又旁及汉简秦隶, 官铨试合格。  由民国司法部委派, 堂主创人张晓宇说:“祠堂是乡土 推崇金农隶书,草摹孙国庭、怀素、 先后任西互地方法律推事,乐都法 文化的根,  是家族的象征和中心。 于右任,又写隋唐写经体。  其书法 院法官。  解放后在川口从商经营。 张氏祖祠的重建,旨在以先辈的人 取法高古,转益多师自成面目。  笔 十一届三中全 会后被选为第七 、 生轨迹、才识德范,来激励后人奋 力浑厚,  古朴凝练中具有灵动之 八、九届民和县人大代表。  其擅长 发向上,教育后辈,督促后辈成为 气。  体势独出一格,在艺术上不时 书画,同时自学医术成才,解除百 社会栋梁之才,  成为社会有用之 为时风所动,  沉稳地走自己的路。 姓疾病痛苦,堪称民间良医。
人。  ”张氏祖祠留给后人许多珍贵 作品参加国内外大展,曾获得《第 在张氏家族历代长辈们,不论 的历史和文化研究价值。从祠堂里 三届中国书法篆刻电视大赛》三等 是医术精湛的张凤詠,还是民国巡 的匾额及人物记载中,便可知张氏 奖 ,《 海峡两岸名家精品大展 》 铜 官、创办女子学校的张鑑,还是名 家族的辉煌及其社会贡献。从张氏 奖。《中国翰园碑林》《西海碑林》有 誉青海书坛的父子俩,还是政府官 祖祠中我们可以窥见祠堂文化的 刻石。钻研书法理论在《中国书法》 员张晓容,还有那些默默耕耘在各 社会功能。
《全国书法理论交流会》  等报刊发 行各业的有志之士,他们为人处世 佛教文化的传承
张氏家族
表论文评论百余篇,  获省级奖多 的风格,  他们精益求精的求学态 从陕西合阳到河湟地区求生存、得 次。  同时,  积极组织书画展览、笔 度,给后人留下了一笔难得的精神 发展,  佛教信仰是必不可少的,他 会、联谊会百余次。  其事迹在省内 财富。  也就是有了他们的引领作 们一直信仰三霄娘娘和观音菩萨, 各大新闻单位均做过专题介绍,并 用,后辈人才济济。  不论是北大高 以求神佛保佑平安无事。其中一半 录入 《中国当代书画润格大全》等 材生张碧华、张孝达,硕博连读上 是对先祖遗留下来的对神佛虔诚 辞书。1997年10月,青海省书协、西 宁市文联举办张士全、张晓宜父子 海交通大学的张碧菱,还是毕业于 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电气工程 的信仰习俗,一半是晚年生活的精 神依托。
但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 书法艺术展,时任青海省委书记田 及其自动化专业,现就读于法国杜 不可缺失的成分。
成平、省政协副主席马进孝为展览 埃矿业大学十二世后代张元旭,就 宗教习俗的真实演绎 每逢
剪彩。《青海日报》评论张士全书法 为“以楷书和草书见长、其楷书骨
读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电力工程 系的张若柽;就读于加拿大尼拖巴
农历除夕、清明节、七月十五,家族 的人都要拜祭神灵。  针对这件事
43
·2014·夏季号
清 明 即 情
□文 / 秦学勤
CHIN A ’S  TU  NATIONALITY
丹霞西望临津渡,黄河北岸五 大堡。
粉杏凋零飘户外,巷口梨花映 乡土。
清明时节柳垂丝,家家幼老祭
先祖。
九泉相隔两不知,唯执浊酒向 陌路。
草四野日渐暖,河流一线风 还寒。
山前荒冢添新土,村外野田罩
青烟。
杏雨三川古诗意,锦畴十里今
新颜。
怅对故人寄情思,暗问仙界亦 春艳。
情,  还要请家族代表商议决定,特 别是遇到丧葬大事,请客、念经、出 殡、全族人出动,共同打理,直到事 情完结。  这种事情大家都要遇到, 所以大家对族内的事办得特别小 心谨慎。特别是通过祭祖强调了家 族内部上下尊卑伦序,宣传了以孝 悌忠信为核心的伦理道德,  提倡了 子女对父母、子孙对祖先的孝道。这 样家族的儿童成员从幼年起,  长幼 之序、  孝悌之礼等礼仪就在其心中 深深地扎下了根。  其主要功能就是 祭祖或缅怀先贤,  而祭祖或缅怀先 贤实际是强化人们不忘根本、  回报 根本的一种教育手段。  它让张氏家 族的人孝字当前,一代反哺一代。
族亲教育的道德场所  虽然, 祠堂有深深的封建烙印,但现代文 明之风、社会大和谐的潮流不可阻 挡。  私刑家法已被国法所取代,祠
堂更多是族亲教育、激励后代的道 德场所。  以宗族血缘为基础,建构 的目的是通过对先祖的祭祀供奉 收宗睦族,  增强本宗族的向心力、 凝聚力,以求宗族的兴旺发达。
反映家族的历史文化  通过 祠堂之筑、堂号堂联、仪式活动,配 以宗谱家谱的修订和族规民约的 制定严格地梳理了本宗族的血脉 源流关系,达到明彝伦、序昭穆、正 名份、辨尊卑的目的,向后人昭示
道德情感、  伦理法治和文明教化, 堂号也就是祠堂号,是同姓人标 明某一家或一房区分支派的标记, 是家族中用以慎终追远、  弘扬祖 德、敦宗睦族的符号标志。  堂号的 意义主要在于区别姓氏、  区分宗 派,劝善薄恶,教育族人。  堂联,就 是祠堂里的对联,其主要以训勉后 人,激励后人向上、不断进取为内
容。  族谱记载着一个宗族的源流、 始祖的功绩、辗转的迁徙过程和他 们族支的世系承传与繁衍。各宗族 的族谱多通过叙传、碑记等记叙历 代祖先出类拔萃的事迹,如显宦名 儒、孝子顺孙、烈女节妇等,为后人 树立起效法的楷模,以激励后人奋 发努力,耀祖光宗。  从祠堂内的堂 匾、对联以及历代宗亲的世系表和 家乘族谱等,可以了解到该族姓人 和后人,了解族姓的产生、发展,以 及筚路蓝缕的艰苦历程。
文化价值的体现从张氏祖祠 的那些雕刻石碑和悬挂在屋里屋 外的翰墨真迹及其悬挂的堂联中, 彰显张氏家族先辈们对文化艺术 的追求,使我们感觉到张氏祖祠浓 郁的书香之气。尤其古代建筑的仿 真艺术,使人耳目一新,赏心悦意, 陶醉其中。
  文  宝  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