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初任公务员培训班发言稿
第一篇:2014年初任公务员培训班发言稿
2014年公务员初任培训班小组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2012年公务员初任培训班,在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的高度重视下,全体学员以热情饱满的学习精神,圆满的完成为期11天的培训,大家通过此次培训一定会和我一样对公务员这个身份有了新的认识与体会。在此,向培训班的各位老师、同志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同时感谢XX的同志们信任我,给我这个难得的机会,代表小组的发言。我相信在场的各位同志从XX各地成为同学共同生活、学习是一种缘分,我很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缘分,我将培训期间所获得的收获与大家分享,共同进步。
一、明确工作目标,意识身份转变
刚刚开始进入到单位,对许多工作不熟悉,但是前辈常常对我们说,工作要干一行爱一行,任何优秀的人才都是从不会到会,进而做到干一行精一行,成为胜任工作的骨干精英。我们新进的同志工作经验有长有短,有的已经从事事业岗位多年,有的刚刚走出校门,然而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排除万难、积极进取的朝着理想而奋斗。当然,要达到理想,这是个很远大的目标,只是眼高手低,嘴上说说,这可不行,要意识到进入公务员这个队伍,已经成为一名国家干部,同时也承担了社会责任,我们要重视身份的转变,平时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公务员的形象。通过培训,学习到公务员的工作方法,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领导交办工作很困难,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感谢老师们通过生动的讲解帮助我们进一步完成公务员这个角的转变。
二、培训课程内容丰富,案例生动
这次培训给我们上课的老师来自行政单位、教育单位、国防部队,有处级领导、有专家教授、有部队首长,授课风格多样,涉及内容丰富,让在座的每一位学员都增长见识,提高了能力。大家都仔细聆听,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尽最大努力充实自己。回顾一下一些精彩的案例,覃校长的“两个王八故事”,刘局长的“出卖内参资料的教训”,瓦其主任的“活用行政
复议与行政诉讼”,农老师的“腿毛和人类进化论”等等,故事精彩而且具有教育意义。通过这次培训,我们在理论知识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今后的要理论联系实际,工作中多观察、多学习,及时总结,不断提高干部执行力,为广大人民众和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三、谈谈几点个人感受
我们现在从事基层工作,目前经常会遇到三种情况。
1是与众打交道,下到农村工作,要放得下架子,俯得下身子,挑得起担子。有些干部到农村工作,众见面都不会打招呼,甚至还会绕着走,说明众工作没做好。我们害怕众不理我们,是我们没到方法,我自己下乡工作首先要求的就是放下架子,我们经验不足,工作能力不成熟,这都可以进行锻炼,众会理解。众的困难以我们能力做不到的,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好调研报告,向上级领导汇报,领导的办法总比我们多。同时我们要多掌握国家相关惠农政策,不断学习理论知识,积累实践经验,将来才能把众工作做好。
2是与领导、同事打交道,刚到单位要勤快,体现在嘴勤、勤于请教,手勤、勤于工作,脚勤、勤于跑腿,脑勤,勤于思考。要服从领导、尊重同事,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凝聚团队力量,在性格上要有宽广的胸怀,不搞小动作小报告,在团队里树立好正面形象,留下好印象。
3是与工作打交道,上到工作岗位,就代表你要胜任这个位置,要精于这份业务,能按质按量完成工作。即便这份工作不是你的专长,你也要克服困难,向同事请教学习,向书本学习,向领导汇报工作情况,个人认为这样就做到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这次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11天,对我们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深深地感到作为一名公务员的责任大众,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的学习,提高能力。本次培训解答了我在前段工作中出现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为我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最后,再次感谢各位领导的关怀、各位老师的指导教育及各位同学的支持与关爱。谢谢大家。
第二篇:公务员初任培训班学习心得
国家公务员初任班山区实践心得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梅州山村之行感悟
在区人事局和区行政学校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梅州山区之行,作为我们公务员初任培训班的重要实践内容,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与思考:震撼的是我们国家的农村许多地方依然穷苦不堪,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思考的是穷苦落后的原因,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以及我们作为较发达地区国家公务员的职责和使命。
第一感受:穷。
我们去的是梅州市大龙华镇的华东村,距离镇政府5公里远,农户有212户,山地面积达12000亩,耕地面积却只有350亩,村民年人均收入仅3480元,平均下来月收入仅为290元/人,连广州目前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人均月收入365元)都达不到。
第二感受:纯。
当地的镇和村的领导干部和村民们,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尽管收入不高,但却
非常热情好客,不仅全面地向我们介绍了村里各方面的情况,带我们参观村里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还不辞辛劳地为我们在高山上做好野炊,看着他们略带沧桑的皱纹,写满大山痕迹的笑脸,为我们送行时高高挥舞的双手,转身回头重归山林的背影,远到而来的我们有些心酸,因为深山里的浓情暖意,和大城市里的相比,少了一份目的性,多了一份单纯与质朴。
第三感受:勤。
无论是当时的领导干部还是普通村民,都给了我们勤劳肯干的深刻印象。尽管当地的环境条件很艰苦,但当时的领导干部们还是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全身心致力于为村民排忧解难。据当时领导介绍,他们普通的村干部收入每月仅有300余元,镇干部每月最多也不超过1300元,像华东村只有三个村干部,但却要管好1220户人的日常生活与生产建设以及各行政部门下达的任务指标,计生、党建、调解等所有基层部门需要开展的工作,他们一力承担并完成;此外,还要想方设法开拓渠道,千方百计提高村民们的收入。如他们将主村道水泥硬底化、路灯化;引进甜玉米、仙人草、青蒿等经济作物种植,增加农民收入;修建水圳一批,解决农民灌溉难的问题;争取上级支持,把符合条件的困难众列入社会最低保障;与发达地区人事部门结对帮扶,提升劳务输出质量,增加农民收入。
在这三天的实践考察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这里的山区为什么这么穷?我们作为即将上任的国家公务员,又应该有什么样的启发?
我认为,这里山区穷的原因,最主要是交通。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服务性和先导性产业。在现代社会,交通落后使贫困山区不能融入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无法接受现代工业、商业和其他现代服务业的辐射。所以,像大龙华镇华东村这样的地区,要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关键是注重山区公路网的建设。
作为内陆山区的村落,华东村一不沿边,二不靠海,所以,公路交通是通往外部世界的唯一通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我观察到,从县城进入山区,只有惟一的一条公路,而且大车只能进到中途,就
必须换乘小车才能进入;而且,进村路上经历了多个来回地绕山上下,如果能在山中开辟直线道路或隧道,则该村与外界的联系,就会更紧密和方便了。此外,这里其实也有丰富的林木资源、旅游资源等多种尚未开发利用的资源,这些山区资源是一种区位优势,但要转化为经济发展的突破点,更离不开公路交通。
去年以来,国家为实现保增长、保稳定和保民生的目标,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投入建设拉动内需的举措,这为山区欠发达地区争取更多的交通基础建设项目,为推进山区交通科学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其次是自然环境的恶劣和基本设施的不完善,导致人才的不断流失;人才流失又进一步影响了该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这个地区高山林立,水资源不充足,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同时,教育、医疗、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缺乏相应的人才,因而年轻的孩子都远离家乡,到外地接受教育,这也进一步制约了该地区的发展。据当地领导干部介绍,有70%以上的孩子都随父母外出打工,并在打工地接受教育,需要上课的孩子也只有十多位,而老师只有三位,这使得本村的教育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因此,组织专业人才对当地的优劣势进行准确的调研和评估,并向上级反映,争取确立以林木和旅游资源为主,适宜农业生产为辅的总体发展方向,或许是当地政府可以考虑的变通举措。
对于我们即将上任的公务员来说,到贫困山区体验生活,这也是最生动的一节教育课,主要有以下两个意义:
公务员辅导报班
一是学习当地领导干部不怕苦不怕累,任劳任怨、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服务精神,倍加珍惜我们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更好地为人民众服务;二是更加关注和重视我国的农民生存状况,特别是还没有到合适发展方向的贫困山区,我们的新农村建设要从他们的衣食住行建设起。
在回广州的途中,我想起了著名社会学家陈桂棣先生写的《中国农民调查》,书里描绘的一个场景:一农民迫于无奈,最后在天安门前向国旗下跪。我想作为政府工作人员,我们理应用实际的工作和行动避免这种的情景的出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做起,从工作的一点一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