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进健康新乡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新乡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0.06.23
【字 号】新政 〔2020〕 3号
【施行日期】2020.06.2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健康促进
正文
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进健康新乡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推进健康新乡行动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第43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新乡市人民政府
2020年6月23日
推进健康新乡行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健康中原行动的实施意见》(豫政﹝2019﹞26号),加快推进健康新乡建设,提高全市健康水平,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新乡市人事考试中心网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决策
部署,坚持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加快推动卫生健康工作在理念和服务方式上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防控重大疾病为重点,全面提升人民众健康水平,为建设健康新乡奠定坚实基础。
  (二)总体目标。到2022年,促进全民健康的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加快推广,重大慢性病发病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重点传染病、严重精神障碍、地方病、职业病得到有效防控,致残和死亡风险逐步降低,重点人健康状况显著改善,人均预期寿命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到2030年,促进全民健康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大幅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居民主要健康影响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因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明显降低,健康公平基本实现,人均预期寿命等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主要任务
  (一)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
  1.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向社会公众普及维护健康的知识与技能。建立完善市级健康科
普专家库和资源库,开展健康科普活动,构建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XXX传播机制。建立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医保支付政策,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家庭签约医生团队开展健康管理服务。支持各级广播电台、融媒体中心和其他媒体开办优质健康科普节目,动员各方面社会力量参与健康知识普及工作。加强对全媒体健康栏目、健康医疗广告的审核、监管,以及对新媒体平台健康科普信息的监测、评估和通报。开发推广健康适宜技术和支持工具。推进健康促进县(市)、区建设。到2022年和2030年,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不低于22%和30%。(市卫健委牵头,市委宣传部、网信办、市科技局、工信局、人社局、市场监管局、文旅局、医保局、总工会、团市委、妇联、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
  2.实施合理膳食行动。全面实施《河南省国民营养计划实施方案(2018—2030年)》。针对一般人、特定人和家庭,聚焦食堂、餐厅等场所,加强营养和膳食指导。鼓励全社会参与减盐、减油、减糖。实施贫困地区重点人营养干预,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幼儿园、学校、养老机构、医院等集体供餐单位配备营养师。推动营养政策研究。推进食品营养标准体系建设,实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达标工程。发展营养导向型农业和食品加工业。到2022年和2030年,成人肥胖增长率持续减缓,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分
别低于7%和5%。(市卫健委牵头,市教育局、工信局、民政局、司法局、财政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扶贫办按职责分工负责)
  3.实施全民健身行动。推进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统筹规划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实现城区“两场三馆”(体育场、室外体育活动广场和体育馆、游泳馆、全民健身综合馆)和“10分钟健身圈”全覆盖。制定全市公共体育设施运营管理办法,落实财政补助、服务收费、管理运营、安全保障等政策措施,加大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力度。加强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将国民体质测定纳入健康体检项目,在医院普遍设立科学健身门诊,形成“运动是良医”的健康理念,普及国民体质检测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慢性病预防与慢性病非医疗干预机制。探索建立健康促进服务中心,推进体育健身设施与医疗康复设施联合配置,培养能开运动处方的社区医生、全科医生、家庭医生,构建运动伤病预防、与急救体系。鼓励和支持新建工作场所建设适当的健身活动场地。强化对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监测和评估干预,把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对高校的考核评价内容。到2022年和2030年,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分别不少于92.10%和92.28%,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0.50%及以上和44.04%及以上。(市体育局牵头,市发改委、教育局、财政局、资源规划局、住建局、卫健委、总工会按职责
分工负责)
  4.实施控烟行动。广泛宣传吸烟和二手烟暴露的严重危害。鼓励领导干部、医务人员和教师发挥控烟引领作用,把各级党政机关建设成无烟机关。加强青少年控烟工作,把控烟知识纳入中小学生健康教育课程。强化公共场所控烟和烟草广告监督执法,提高控烟成效,逐步建立完善戒烟服务体系。逐步提高全面无烟法规覆盖人口比例,到2022年和2030年,全面无烟法规保护的人口比例分别达到30%及以上和80%及以上。(市卫健委牵头,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司法局、财政局、交通运输局、市场监管局、文旅局、税务局、烟草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5.实施心理健康促进行动。推进国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将心理健康服务融入社会治理体系、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平安新乡、健康新乡建设。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危机干预等方式,引导公众科学缓解压力,正确认识和应对常见精神障碍及心理行为问题。依托城乡社区综治中心等综合服务管理机构及设施建立心理咨询(辅导)室或社会工作室(站),搭建基层心理健康服务平台。高等院校普遍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室),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中小学设立心理辅导室,并配备专职或兼职教师。整合社会资源,设立
市、县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完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网络。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精神专科医院均设立心理门诊,40%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心理门诊。培育发展一批社会心理服务专业机构,为大众提供专业化、规范化的心理健康服务。支持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能力建设,完善人事薪酬分配制度,体现心理服务的劳务价值。利用各种资源,建立24小时公益心理援助平台,组建心理危机干预队伍。逐步将心理健康工作人员纳入专业技术岗位设置与管理体系,畅通职业发展渠道。建立精神卫生综合管理机制。完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工作。加强心理健康人才培养,推动高校开设相关专业。各党政机关和厂矿、企事业单位、新经济组织等通过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或购买服务等形式,为员工提供方便、可及的心理健康服务。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分别提升到20%和30%,心理相关疾病发生的上升趋势减缓。(市卫健委、市委政法委牵头,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公安局、民政局、司法局、财政局、人社局、文旅局、医保局、残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6.实施健康环境促进行动。加大环境与健康相关的防护和应对知识宣传力度,提升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深入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推进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健康细胞工程建设。逐步建立环境与健康的调查、监测和风险评估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控制环
境污染相关疾病。加强城市公共安全基础设施以及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合理规划和建设应急避难场所。组织实施交通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开展装饰装修材料等消费品安全性评价,完善产品伤害监测体系,建立消费品质量安全事故强制报告制度。以复合污染对健康影响和污染健康防护为重点,推广应用研发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大饮用水工程设施建设、管理和维护力度,保障饮用水安全。到2022年居民饮用水水质达标情况明显改善,并持续改善。(市卫健委牵头,市发改委、教育局、科技局、工信局、公安局、资源规划局、生态环境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文旅局、应急局、市场监管局、体育局、粮食和储备局、林业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
  7.实施妇幼健康促进行动。大力普及妇幼健康科学知识。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出生缺陷防治体系,实施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提升计划,开展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全面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推进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保障能力建设。加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业务指导和监督工作。重视儿童早期发展服务,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和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促进生殖健康,持续推进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工作。加大儿科、产科、助产等急需紧缺人才培
养力度。做好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到2022年和2030年,婴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2.5‰及以下和4.1‰及以下,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到10/10万及以下和9/10万及以下。(市卫健委牵头,市发改委、教育局、民政局、财政局、人社局、医保局、总工会、妇联、残联按职责分工负责)
  8.实施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动员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维护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组织青少年开展体育竞赛活动,引导学生从小养成健康生活习惯,锻炼健康体魄,预防近视、肥胖等疾病,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利用体校和全市中小学课后延时契机,逐步建立运动员共同培养机制,将其纳入我市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结合“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等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推动每名学生熟练掌握一至两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组织开展我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联赛,不断扩大各级学校体育联赛规模和影响。建设健康学校,深化学校体育、健康教育教学改革,中小学校按规定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片联系中小学校制度,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人员和设备要配备到位。建好义务教育学校食堂,保障师生在校用餐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对学校、托幼机构和校外培训机构教室的采光和照明达标情况以“双随机”方式抽检、记录并公布。建设全市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监测网络,加强数据收集利用。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开展各类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实施网络
游戏总量调控,限制未成年人上网时间。完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对学校的绩效考核内容,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以多种方式对学生健康知识进行考试考查,将体育纳入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到2022年和2030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分别达到55%及以上和60%及以上;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市教育局牵头,市委网信办、市发改委、工信局、卫健委、文旅局、体育局、团市委按职责分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