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大学生生命教育与思政课的融合研究
作者:付卓
来源:《今日财富》2020年第01期
        公民意识的核心在于主体意识、责任意识与平等意识,而产生这些意识的根源在于个体的生命意识,生命意识是对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的尊重与敬畏、珍惜与保护。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生命意识的重要途径,针对当前日益严峻的生命教育缺失带来的危害,大学思政课中应当融入生命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与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本文对信息化时代大学生生命教育与思政课的融合问题展开了研究,以指引高校利用思政课堂更好地开展生命教育活动。
        一、生命教育的概念
        河南大学刘济良教授认为生命教育是指尊重个体生命的基础上,采用有组织、有规划的教育活动,从个体生命的出生、成长、死亡的三个阶段对生命个体进行人文性的生命意识培养的教育过程。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的意义,并激发学生探索生命的价值,实现生命的辉煌。江西师范大学郑晓江教授从生命的本质探索生命教育的内涵,认为生命教育的根仙桃教育网
本在于让学生正确的认识生命,体会生命的可贵,并让学生学会更好的生活,追求生命的意义与人生的价值。
        生命教育的内涵丰富且复杂,从学者关于生命教育的内涵界定可以看出,学者对于生命教育的内涵主要是从生命教育的对象进行界定:一种观点认为生命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为生命教育的普及提供了基础保障,如刘济良教授和肖川教授关于生命教育的研究都是将研究对象界定为学生,提倡生命教育是对学生的生命意识的引导。另一种观点认为生命教育是终身教育,其教育对象应为社会上所有的人。如何仁福教授和郑晓江教授的研究中,其研究对象不不再局限于学生,将生命教育拓展到全人。从本文研究的对象上看,将生命教育融合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本文采用第一种界定,即将生命教育的对象限定为学生,因此,将生命教育界定为:学校采用有组织、有规划的教育活动,采用丰富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生命意识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生命、珍惜生命、理解与发展生命,寻实现生命价值的正确途径与方法的教育活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