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
江汉艺术职业学院舞蹈表演专业建设方案
一、专业现状
本专业定位于各类城市大众文化艺术市场,服务区域性社区文化组织、各类行业企业舞蹈团、旅游演艺产业舞蹈团,以及各类舞蹈艺术培训经营单位,适应舞蹈表演、教学、编创岗位,所需的高技能人才。与舞蹈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随行的是大众舞蹈艺术的百花齐放,文化体制的改革和旅游文化产业的高速增长为本专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充分条件。
(一)人才需求与培养现状
1.行业背景
(1)舞蹈专业教育的大众化需求将持续增长,为本专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天地。我国的舞蹈专业教育始于1955年北京舞蹈学校的成立,成立伊始是以舞蹈表演专业为主的教育,其教育目标是为各艺术团体培养专业舞蹈演员,为中国的文化事业服务,归属国家文化部,
属于顶层设计培养高端人才的目标。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体现在教育和文化市场的需求扩大。80年代以后,文化部也曾要求原艺术院校在改革中从小社会走向大社会,成为国民教育的一部分,到2005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专业设置一览》中有舞蹈专业教育的高校近百所,并且类型逐步多样化。大量舞蹈类的中等职业学校开始向舞蹈高等教育的领域拓展,升格为专科或者本科院系,并都设置了舞蹈表演专业, 2008年以来还有增长。中等舞蹈专业教育的公办和私立学校在中华大地上更是遍地开花。
(2)舞蹈职业圈的扩张为本专业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体制的改革同时促进了文化产业的繁荣,舞蹈文化领域向大众拓展兴起。人们逐渐形成自愿消费文化艺术的理念,促进了行政事业单位以外的演艺产业、大众培训、大众传媒、旅游产业的发展使舞蹈表演的市场呈一片繁荣的景象。
(3)江汉平原8+1城市圈交通枢纽的地域优势,为本专业的拓展创造仙桃教育网显著的区位优势。以武汉为核心的8+1城市圈内、以及全国各地旅游产业软文化实力的展示、行业企业舞蹈团、各地节会的举办,已经使人们在身心接受艺术愉悦享受的同时,获得不同地域、行业企业文化的元素图解的需求愈来愈强烈,已经引发对本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的大幅提升、人才数量需求的大幅增加。
2人才需求
(1)社会需求大。时下舞蹈表演专业的大众艺术市场呈一片繁荣的景象,新的就业“求贤若渴”。例如:以杭州的《印象西湖》、桂林的《印象刘三》、云南的《丽水金沙》《云南印象》、三峡的《楚韵乐章》、贵州的《多彩贵州》等等为代表的旅游景点,为提升旅游产业的文化品位,均是依山傍水打造出的具有地域文化特的舞蹈产业作品,其科技含量、演员阵容为舞蹈表演专业的职业面向展示了偌大的空间。再如各中小城市社会舞蹈培训如雨后春笋般建立,每到周六日或休息时段,家家户户的娃娃、妈妈、奶奶们都参与到舞蹈表演的非学历教育中,或提高艺术素养、或健身、或塑形、或丰富业余生活的目的夯实着舞蹈表演专业艺术的需求市场。还有每逢节假日地方社区庆典活动时,舞蹈表演是必不可少的节目…… “审视我们面对的行业,剧场舞蹈虽然还是表演场所的主体,但不再是唯一。广场舞蹈、情景舞蹈、校园舞蹈、健身舞蹈、电视舞蹈、夜总会舞蹈等等,舞蹈应用空间的层次的自然锻造,预示着舞蹈表演人才的多层次需求。”北京舞蹈学院明文军副院长如是说。
由此可见,舞蹈表演专业的职业面向,已经由单一面向国家院团扩大到为社会各行各业服
务的多元目标;从满足文化系统内部对人才的需要,调整为满足社会广大人民众对普及艺术人才的多元需要,这种扩大和调整是社会发展带来的必然产物。
(2)大众艺术市场中专业人才问津率小。舞蹈行业领域的扩张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从业人员的舞蹈水平有了专业要求,但大众艺术市场却招人难,主要表现在:① 专业教育以阳春白雪为主,当今文化艺术市场的需求,不仅需要高雅的“阳春白雪”,同时也需要面向大众的“高山流水”和“下里巴人”,因此大众艺术市场少有人问津;②大众艺术市场的专业水平得不到新生力量的充实,专业水平停滞不前。由于多年来舞蹈专业教育在中国还没有真正得到全面普及,大量的舞蹈精品因为人才、环境、传播途径的缺乏,总是局限在“舞蹈圈”内或者发达城市,直接影响着国内舞蹈观众欣赏水平的整体提高,严重影响了受过专业舞蹈教育学生的就业热情;③偏颇观念的出现制约了舞蹈专业教育走向大众的勇气。虽然市井文化登上了大雅之堂,高雅的舞蹈表演形式已经走向了大众,并与时尚相融,但有一种偏见,认为大众艺术就是很差的二流、三流艺术。专业岗位无专业人才充实得不到改善的情况下,形成不良循环更加无人问津,招人难。因此,一方面适应市场的舞蹈表演专业人才缺乏,一方面又不乏低端的演艺、文艺团体充斥市场。
3.培养现状
据统计,新型高等职业教育类型中,仅院校冠名是“艺术职业学院”的全国就有36所,均有舞蹈表演专业。这些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已经为我国舞蹈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在培养目标、教学模式、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设施建设、社会服务功能建设等方面缺乏理论的研究指导。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职业教育研究》、《教育研究》、《舞蹈》、《北京舞蹈学院学报》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高职教育的研究主要是关于工科、理科和艺术设计等方面,而高职除艺术设计类,特别是舞蹈还缺乏系统的研究成果。
舞蹈表演专业的职业资格的认证研究尚处于“有花无果”态势。舞蹈职业资格认证研究长期以来都是一个有争议、无定论的研究领域。各种舞蹈考级在教材的编写、社会的需求、素质教育方面都有很多正面的评价,但从职业认证的角度,被文化、教育、劳动三个部门同时认可,舞蹈职业者专业资格证明的考试还没有。
(二)建设基础
舞蹈的表演优势,是江职历史传承中光辉的一页。自1989年以来,历届领导特别重视舞蹈的素质教育,在四年一届的省黄鹤美育节文艺节目比赛中,一届一个创作作品,舞蹈《赶
小海》、《公仆赞》、《荷塘月》、《春兰秋菊》,十几年的赛事中均获一等奖,在省内外有极高的社会影响。舞蹈,随着学院的发展,也由一门课程(1989年,潜江幼师期间),发展为学生特长,而后成为特(1998年,潜江艺术师范学校),到今天江汉艺术职业学院的舞蹈表演专业(2004年江汉艺术职业学院建校,2005年第一次招生),现有舞蹈表演专业学生225人。
1.积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出“实景相融,任务镶嵌,分段循环的多元模式”。
实景相融,主要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求,是从课堂学习领域的角度把课堂教学与舞蹈表演专业的工作岗位的实景相融。
例如,实践学习在本专业是常规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有在固定时段的教育教学活动,我们将校内实践与职业岗位情景相融(如:化妆、比赛、整理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