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天津教师招聘考试幼儿教材教法二十三:死
认知教育
文章来源:天津教师考试网tj.zgjsks
死亡概念是生命科学领域内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学概念。本研究选取100名3-6岁的幼儿作为被试,采用个别访谈法对幼儿死亡概念认知的特点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1)幼儿对死亡概念认知的年龄主效应显著、性别主效应不显著。(2)幼儿对死亡概念的内涵有一定认知,但是同时这种认知还不太成熟。其中,对死亡的适用性和死亡无功能性认知较高,对死亡的不可逆性认知居中,对死亡的普遍性和死亡原因性认知较低。(3)在三类生命体死亡概念的认知中,对动物死亡和人体死亡概念认知要高于对植物死亡概念的认知。
一、问题提出
天津工作网招聘对儿童而言,生命世界是他们从小就怀有浓厚兴趣的神奇世界,花草树木、虫鱼鸟兽,伴随着他们的童年生活。因此,生命世界为儿童提供了诸多培养科学素养的机会和可能。其中,儿童生命科学概念的学
习和发展有助于幼儿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建立保护环境和生态的责任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意识。死亡概念是生命科学领域内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学概念,儿童对生命死亡概念的理解有利于儿童从生命的终极角度来理解生命,从而对人类如何珍惜自己的生命、保护身体的健康、理性地面对生命死亡、更好地生活等方面有一个较深刻的认识。但是,由于一般社会均视死亡为禁忌,对其研究较少。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受封建传统影响较深的国家里,更加凸显了该研究的必要性。
国内外学者对死亡概念进行了一些研究,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但我们发现,已有对儿童死亡概念发展特点的研究对死亡概念的维度划分存在一些问题,已有研究概括或不够全面或不够科学。比如,在斯毕思(Speece,1987)的研究中没有考虑到儿童对死亡适用性(死亡只适用于生命体)和死亡原因的认知;已有研究将死亡的情绪性(死亡对人来说是一件高兴还是伤心的事情)作为死亡概念的本质特征也有待商榷。因为死亡本身是一种生命现象,而死亡情绪性则是一种带有主观性质的社会品质。我们认为,死亡概念的本质特征包括适用性、无功能性(死亡后生命体各种功能丧失)、不可逆性(死亡后不能复活)、普遍性(所有生命体都会死亡)和死因(死亡的原因多种多样)五个维度。儿童对死亡概念认知发展的已有研究揭示了儿童对死亡概念认知发展的规律和发展阶段。但是对于幼儿对死亡各个子概念的认知是否存在差异,幼儿对动物、植物和人三类不同生命体死亡概念的认知是否存在差异等问题都缺乏比较深入、细致的研究。因此,本研究除了基于以上五个方面研究幼儿对死亡概念认知的总体特点以外,还将揭示幼儿对死亡各个子概念认知之间的差异和对不同生命体死亡概念认知的差异。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结合专家整体评价和幼儿园科学教育水平,选取了北京市中等水平的幼儿园2所,其中,中上和中下两类各1所。根据带班教师的推荐和研究者的观察,考虑到幼儿的年龄、性别和一般认知发展水平等因素,从每所幼儿园的6个班级中(大班、中班、小班各2个),每个班级选取一般认知发展高、中、低三种水平的幼儿各3名,男女各半,共计108(3×3×6×2)名。由于被试的选取和访谈的完成需要经历一段时间,所以根据幼儿的身体状况以及数据的有效性,最后得到有效被试100名。
本研究采用访谈法。访谈提纲是根据已有对儿童生命科学概念发展的研究,参考相关的研究工具,征求专家和教师的意见,分析幼儿科学概念学习和教育的现状基础上编制的。其主要目的是考察幼儿对死亡概念的认知特点,其主要维度包括幼儿对死亡的适用性、无功能性、不可逆性、不可避免性、死亡原因五个子概念的理解。每个子概念均从动物、植物和人三方面来考察。
本研究的访谈是在幼儿园一间相对安静的房间进行的。其方式是直接的、一对一的访谈;其类型是半结构访谈,即访谈者的问题是相对结构性的,但是儿童的回答是无一定结构要求的。此外,研究者还
针对幼儿在半结构访谈中的回答进行及时追问,以了解幼儿对生命科学概念真实理解的程度。
本研究对访谈进行全程录音,之后及时对儿童的回答进行整理,制定出编码手册,由2名编码者对录音进行数据的编码和录人工作,编码者之间的一致性达到92.7%。计分按照三级标准,即回答全部正确计2分,部分正确计1分,错误或者不知道计0分。因为本研究涉及到死亡概念的五个子概念,而且每个子概念又从动、植物和人三类生命体来考察,因此其满分是2×3×5=30分。数据编码后采用SPSS for Windows(10.0)进行数据的整理与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关于幼儿死亡概念认知特点,我们在对其总体特点探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幼儿对死亡概念内涵的认知特点以及对不同生命体死亡概念认知的特点。
(一)幼儿对死亡概念认知的总体特点
首先,我们把幼儿在死亡各个子概念上全部得分的平均数作为分析指标,分别对其年龄和性别主效应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幼儿死亡概念的年龄主效应显著(F(2)=15.396,
p<.001),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死亡概念整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进一步多重比较表明,中班幼儿明显高于小班幼儿(p<.001),大班幼儿的水平明显高于小班幼儿(p<.001),尽管大班幼儿得分高于中班幼儿,
但是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5)。性别的主效应不显著(F(1,
98)=.003,p>.05),说明男女幼儿死亡概念认知没有显著差异;幼儿死亡概念在年龄和性别的交互作用上没有达到显著水平(F(2)=202,p>.05)相比较而言,除中班女孩的得分高于男孩外,小班和大班男孩得分都略微高于女孩。
(二)幼儿对死亡概念内涵认知的特点
根据已有研究,我们认为死亡概念的内涵包括死亡的适用性、无功能性、不可逆性、不可避免性和死因。把幼儿对死亡各子概念认知的平均值作为考察指标,我们就幼儿对死亡概念内涵的认知特点进行了分析。总体来看,幼儿对死亡概念内涵有一定认知(对各个子概念的得分均在2.55分以上),但同时存在一定的难度(对各个子概念的得分均在4分以下,
满分6分)。通过ANOVA分析结果表明,幼儿对死亡五个子概念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F(4,495):16.530,p<.001)。进一步多重比较表明,幼儿对死亡适用性和无功能性之间的认知不存在差异(p>.05);幼儿对死亡普遍性和死因之间的认知不存在差异(p>.05);其余子概念存在显著差异,其中,
死亡可逆性与无功能性和普遍性之间差异均非常显著(p<.01),可逆性与适用性和死因之间的差异均非常显著(p<.01),普遍性和死因与适用性和无功能性之间的差异极其显著(p<.001)。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对死亡各子概念的认知顺序为:适用性和无功能性认知比较好,对死亡可逆性认知居中,对死亡普遍性和死因认知最差。
(三)幼儿对不同生命体死亡概念认知的特点
本研究中的"不同生命体"是指动物、植物和人三类生命体。我们把幼儿对各类生命体在死亡概念上的平均值作为考察指标,比较其对动物、植物和人的死亡概念的认知是否存在差异,并且进行了ANOVA分析,其结果表明:幼儿对动物、植物和人死亡概念的认知存在极其显著差异(F(2,297)=8.642,p<.001)。进一步多重比较表明,幼儿对动物死亡和人体死亡概念认知不存在差异(p>.05);而他们二者与植物死亡概念之间都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动物和植物之间的差异极其显著(p<.001),人和植物之间的差异非常显著(p<0.01)。如图3所示,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对动物死亡的认知最好,对人体死亡的认知次之,对植物死亡概念的认知水平最差。
四、研究结论
幼儿死亡概念的年龄主效应显著,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死亡概念整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性别的主效应不显著。
幼儿对死亡概念的内涵有一定认知,但是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其中,对生命体会死亡的适用性和死亡后各种功能不复存在的认知比较高,对死亡后不能再复活的不可逆性认知居中,对所有生命体都会死亡的普遍性和死亡原因的复杂性认知较低。
在三类生命体死亡概念的认知中,对动物死亡和人体死亡概念的认知要高于对植物死亡概念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