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是唐代的边塞诗人,与岑参齐名。
高适科举不中后,投往边塞效力。他的边塞诗,苍茫而不凄凉,赋送别,荒渺而不凄切,皆脱前人窠臼,开一代诗风,在荒凉之中蕴涵着活力,是边塞诗派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人如其诗,想了解高适,就一定要读一读他的诗。
最经典的送别诗: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天宝六年春,宰相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了长安
冬天时,两人在睢阳相会,面对即将离别的友人,高适挥笔写下这首《别董大》。
离别诗一般都是悲伤的,而高适这一首却是慷慨豪放的。千里之间,黄云蔽日,天昏沉沉的,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景象悲凉,诗人又该怎样话别呢?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试问这天下,有谁不认识您呢?
真是豪迈呀。董大听到这一句,一定瞬间振奋起来,充满了信心 。
这首诗成为小学四年级课本的选读诗词,启蒙并激励着小学生。
最富有生气的诗: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营州歌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营州在唐代东北边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高适都在边塞,见识了边塞人的生活方式,有了这首诗。
这是一个喜欢武艺的少数民族的青年形象。
营州的少年习惯在旷野草原上生活,穿着狐皮袍子在城外打猎。他们即使喝上千杯酒也不会醉倒,这些少数民族的孩子十岁就能骑马奔跑。
与中原孩子的温文尔雅不同,东北边塞,原野丛林、民族杂居,以放牧打猎为主,从小习武,风格粗犷。
在唐人边塞诗中,这样热情赞美各族人民生活习尚的作品,实在不多,因而这首绝句显得可贵。
世界之大之美在于,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民族,依然可以互相尊重,友好相处。
最真诚的送别诗: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一首诗送别两个朋友,该怎样两人兼顾呢?
李少府被贬到巫山峡中,王少府被贬到长沙,他们都是高适的朋友。
结句安慰二人,如今皇帝圣明,我们只是暂时分手,你们不要过于伤心。
高适像一个可亲的友人,亲切地安慰着失意的朋友。
真诚,永远是必杀技。
莫愁前路无知己最诗意的边塞诗: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塞上听吹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高适长时间生活在边塞,诗自带一种沙尘的苍劲感。
雪化了,入侵的胡人骑马退走了,明月照着戍边楼上,羌笛正缓缓吹奏,响彻天边。
借问一下梅花曲落在何处呢?
随风吹拂之下,梅花一夜落满关山。是真实的梅花落满关山,还是那带着思念的《梅花落》曲落满关山呢?
这是一幅动人的边塞图,更是一曲含蓄隽永的边塞之歌。梅花落处,盛满了思念。
最悠然可爱的诗:白发老闲事,青云在目前。
醉后赠张九旭
世上谩相识,此翁殊不然。
兴来书自圣,醉后语尤颠。
白发老闲事,青云在目前。
床头一壶酒,能更几回眠?
高适看上去是严肃而无趣的,《长安三万里》中也鲜见笑颜。他也有有趣的时候。
张旭是唐代的草书大家,被誉为“草圣”,又爱喝酒。
高适在长安时与他结交,看他怎么形容这位好友吧!
世上之人多是随意交友,而这个老头却不一样。兴致来了,书法就会达到超凡入圣的境界。喝醉了酒之后,人就更加巅狂。
头发白了,不问世事,一身悠然,眼睛里只有自然漂浮的白云。
床头放着一壶酒,人生能有几回醉呢?
高适应该也是羡慕张旭的吧,自在喝酒,自在生活,人生悠然,又有何求呢?
最悲壮沉雄的诗: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燕歌行·并序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在《长安三万里》中,有一幕很是扎心。
在边塞,高适和兵士们在草原上侦察,被敌人放火烧杀,被敌人追赶,九死一生之后,互相搀扶着,回到了大营。
可是,映入眼帘的,却是主帅在帐中喝酒看歌舞。
歌女窈窕的身姿,映衬着兵士脸上的血迹,令人讽刺。
这正是“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的真实写照。
这是高适最知名也最经典的一首诗,后世流传极广,备受赞誉。
悲苦的战士思念着有勇有谋的李将军,带领他们取得胜利。
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那些为了国家和平而浴血奋战的战士,永远向他们致敬。
最抑郁的诗: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咏史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
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正如《长安三万里》中展现的一样,高适长时间失意。
他常常自怜,这首《咏史》诗就在这种情况下写就的。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运用了范雎的典故。
范雎随魏国中大夫须贾出使齐国,须贾诬陷他通齐,回国后报告魏相魏齐。
范雎含冤差点被打死,后死里逃生,改名张禄逃到秦国当上宰相。
后来,须贾出使秦国,范雎扮作穷人去见他。须贾见状就送他一件绨袍。
范睢认为他很念旧情,就原谅了他。
高适很感慨说:像须贾这样的小人尚且有赠送绨袍的举动,就更应该同情范雎的贫寒了。现在的人不知道像范雎这样的天下治世贤才,把他当成普通人看待。
高适心中有一团火,一团理想的火。
我将永远忠于自己,披星戴月奔向理想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