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译文及赏析
高适,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景县K。早年仕途失意。后来客游河西,先为哥舒翰书记,后历任任淮南、四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其诗以七言歌行最富特,笔力雄健,气势奔放。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
《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是唐代诗人高适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是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作品勾勒了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表现了作者当时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但没有因此沮丧、沉沦,既表露出作者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作者豪迈豁达的胸襟。
别董大(其一)/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⑴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⑵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所以叫黄云。白日曛(xūn):太阳黯淡无光。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
⑶谁人:哪个人。君:你,这里指董大。
⑷六翮(hé):谓鸟类双翅中的正羽,用以指鸟的两翼。翮,禽鸟羽毛中间的硬管,代指鸟翼。飘飖(yáo):飘动。六翮飘飖,比喻四处奔波而无结果。
⑸京洛:本指洛阳,后多泛指国都。
[直译]
千里黄云蔽天日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意译]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阴沉沉的,太阳也变得暗暗的,北风呼呼地吹,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不要担心新去的地方没有朋友,凭着你的琴声、你的音乐修养,世上有谁不知道你、不敬重你呢?
[诗人心语 ]
黄云蔽天,绵延千里,日只剩下一点余光。夜幕降临以后,又刮起了北风,大风呼啸,伴随着纷纷飘扬的雪花。一大雁疾速地从空中掠过,往南方飞去。你不用担心此去一人会孤单寂寞、才华不得以展现,前路一定有知己,天下人都会赏识你。
[创作背景]
这首送别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六年(747年),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当年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当年冬天,高适与董庭兰会于睢阳,写了《别董大二首》。
[诗歌赏析]
看到这首诗我们首先会问诗题里边的董大是何许人也?董大,是按照排行来称呼他的而且这个排行不一定是自己的亲兄弟的排行,而是家族排行,这是唐代人的一个习惯,例如唐代的诗人与李白互相写诗唱和时,人们就往往称呼他为李十二。因为李白在他家族当中排行十二,也有人称杜甫为杜二,因为杜甫在他的家族排行第二。我们由这个可以知道,董大就是董老大的意思,他在他的家族里排行老大。那么董大到底是谁呢?我们研究认为应该是唐代的著名的音乐家董庭兰,擅长演奏胡笳这种乐器。
董庭兰跟唐代的很多著名的诗人、很多的官员都有很深的交往。当时有位著名的诗人叫李颀,他专门写了一首诗叫作《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这首诗的题目很长,其实翻成白话文很简单:我听了董大吹奏胡笳,很有感受,于是专门写了一首诗,这首诗我也寄给了一位叫房琯的官员。 晚唐还有一位诗人叫崔珏,他曾经写了一首诗说:“唯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什么意思呢?说只有河南的房次律房琯,对董庭兰特别的欣赏。从这些介绍里我们能够看出来,董大也就是董庭兰,特别擅长吹奏胡笳,他可能也会吹奏或者弹奏其他的乐器。
总而言之,他跟唐代的著名诗人李颀、高适、崔珏等都有过交往,而最重要的是上面提到
了一个名字叫房琯。房琯是何许人也呢?房琯在唐玄宗和唐肃宗时期都做过高官。房琯特别喜欢听人弹琴,尤其喜欢听胡笳之声。董庭兰也就是董大曾经在他的门下做过门客。
高适的《别董大》这首诗应该是写于唐玄宗天宝六载,在写这首诗的时候,高适本人还没有担任过官职,换句话说,也正是在仕途上奋斗的过程当中。他写这首诗前后,有一个背景我们不得不提,在唐玄宗的天宝五载和六载前后,房琯当时担任给事中,这是朝廷里边一个很重要的官职,是皇上身边辅助审议奏折的顾问。
在这一年,唐玄宗想要改温泉宫为华清宫,并且要在华清宫的周围建造百官的官署,命令房琯主持这件事情,不料尚未完工房琯就因受人牵连,被贬谪到地方去做太守,因此就离开了长安。董庭兰也就是董大此时实际上是房琯的门客,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演奏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