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研究综述
□杨莉芸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对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关注度日趋增长,从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历史嬪变、内容、主体、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通过梳理发现,目前研究主要存在以下不足:研究内容以干部作风建设居多;研究方法较单一,定量研究相对较少;原因分析趋于表面化,泛泛而谈的居多;研究视角较单一,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学界应在相应方面持续深入研究,为进一步提升党的作风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研究;全面从严治党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文本挖掘的新中国70年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研究”(19XDJ007)的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20-12-15
作者简介:杨莉芸,中共成都市委党校统一战线理论教研部副教授,法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党的建设。(四川成都,610110)
中图分类号:D2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79(2021)01-0051-06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经过全党多年来的实践,党的作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党内政治生态发展良好。不少学者从理论上对党的作风建设展开了深入研究,如齐卫平、王永浩、刘红凛、李卫华等学者对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相关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这对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关于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历史嫗变
有学者回顾了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来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作风建设的历史并总结了经验教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党的作风建设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得到丰富和发展叫同时贯穿于改革开放全过程,期间经过了几个具有不同特征的实践阶段。改革开放之初,结合拨乱反正,我们党强调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密切联系众的作风。世纪之交,围绕增强党的执政能力问题,我们党注重以作风建设塑造党的形象。改革开放时期党的作风建设形成的主要经验是:坚持党的领导,为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保证;以问题为导向和以人民为中心,塑造执政党形象;加强党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加深党的作风建设规律认识;提高党的作风建设实践执行力;党的作风建设要获得其他资源的支撑[2]o
党的十八大后,我们党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整饬党风,强化党的作风建设主体责任,密切联系众,
勇于自我革命,高压反腐败,把思想建党、制度治党与转变党风紧密结合,形成作风建设机制,提升了执政党形象。[3]
二、关于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内容研究
(-)关于密切联系众的研究
有学者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关于党的密切联系众的思想进行了研究。密切联系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是夯实党执政根基的核心内容。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众的基本经验是:自觉的宗旨意识、严格的自律意识、强烈的角意识、突出的实践意识內。新时期密切联系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21年第1期SI
众要根据方法、内容、主体、对象等特点,从党 风建设、制度建设着手[5],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制度, 完善党员干部直接服务众的制度,完善矛盾纠纷
调解制度,健全众监督制度叫 新时期密切联系
众还要构建党密切联系众动力机制,包括动力 生成机制、动力诱发机制、动力管控机制、动力释 放机制、动力测评机制叫
(二) 关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研究
有学者对列宁、、和的相关 思想进行了论述。列宁制定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制
度叫 提出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思想:从 领导做起,善于运用正确的方法,采取客观的态度,
帮助同志纠正错误,健全党内民主生活制度闵。毛 泽东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思想经历了长时期的发展, 延安时期是重要环节,整风学习初期从党内高级干 部展开,随后在全党范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最
后又回到党的高级干部中1101,从而使批评与自我批 评更加深入。认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必须
注意其政治意义,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具体问题具
体分析,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把握辩证思维 的实质[111o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思想斗争的重要手 段,是中国共产党人修正错误、坚持真理的重要保证, 是开展党的众路线活动的关键和实质凹。其基本 经验是:批评与自我批评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
则、必须坚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政党理念、必 须坚持领导做表率、必须坚持有效的方法问。
当前批评与自我批评在有些党组织内部出现了 扭曲态势,恶化了党内政治生态。推进党内批评与
自我批评需要领导干部积极带头、加强党性修养和 教育、倡导正确的批评、调动党员积极性和加强媒 体监督网。要推进批评与自我批评制度化,坚持正 确的原则和方针,营造良好政治生态问。坚持实事 求是、出于公心、以人为本、深入本质、提升工作 等原则[16]o
(三) 关于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
有学者论述了马克思、等的理论联系实 际思想。的“理论联系实际”思想内含3个
逻辑环节,包括理论联系实际的前提界限、基本方 式和根本目的旳。目前在理论学习中存在的误区主
要表现为概念化、公式化、简单化、庸俗化以及形 式主义和各种短期行为。解决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
存在的问题,要做到对理论真懂、真信、真学、真用阴; 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3个环节:理论和实践、主观与 客观、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凹。
三、关于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主体研究
领导干部是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主体,干部 作风是党风的具体体现。现有研究中涉及对各级、 各部门、各行业干部作风建设的思考。
(一) 干部作风的历时性研究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注重干部作风建设。
在不同时期干部作风建设围绕不同任务进行:新民主 主义革命时期,围绕推翻“三座大山”进行;建国初期, 围绕“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以来,围绕“全
面建设小康”进行。干部作风建设的历程呈现出“坚 持主旨、服务中心”的轨迹⑷。党的十八大后,坚 持以问题为导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
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论述[21]o
(二) 干部作风建设的类型
干部作风建设包括领导作风、工作作风、思想
作风、生活作风、干部文风、学风和家风建设。干 部思想作风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脱离实际,不解
放思想,不实事求是,缺乏对组织纪律的敬畏心理 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干部工作作风存在的问题体现为
没有主动工作和主动担责的意识,官僚主义、形式 主义严重,缺乏纪律性和原则性;有学者基于“党风 决定文风、文风体现党风”的认知,阐述了领导干
部的文风,主张从讲话、文章、会议文稿和外事活
动等方面改进文风,提倡“实” “新” “短”的文风; 干部生活作风问题主要表现为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干部学风问题主要表现为经验主义、本本主义和教 条主义;还有学者提出,要从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通
过制度建设、教育培养、实践自觉、媒体助力等路 径构建党员干部家风建设新格局[22]o
(三) 干部作风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对策有学者认为干部作风问题的核心是公权力滥用,
岡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CHENGDU
党的建设研究
突出表现为4个方面:公权不用、公权虚用、公权乱用、公权私用。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源在于干部教育管理不到位、监督制约不得力、查处惩戒不严厉、评估机制不科学。加强干部作风建设需要增强干部的理想信念,培养其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引导党员干部处理好公与私和情、理、法的关系,落实纪律处分条例和廉洁自律准则,强化监督,严格执法,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23]
四、关于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制度研究
(-)巡视制度
有学者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巡视制度进行了研究。党内巡视工作密切了中央和地方的联系,对强化党的集中领导、挖掘优秀干部、促进反腐倡廉、加强作风建设和监督地方工作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国。新时代我们党根据巡视内容、巡视任务、巡视方式和巡视成果运用等方面的新情况,进行巡视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突出巡视监督重点,创新巡视方法,完善巡视制度;二是坚持巡视无禁区、巡视全覆盖;三是健全上下联动巡视巡察网;四是加强巡视成果运用。有
学者从督促检查机制、治理规则机制、信息搜集机制和监督机制等方面分析党内巡视制度的“代偿”功能汽还有学者从扩展党内巡视的监督功能、完善和创新巡视工作的体制机制、提升巡视反馈的整改及督查力度3个方面对加强党内巡视进行了思考[261o
(二)监督制度
1.党内监督
有学者对列宁、的党内监督思想进行了历史考察。列宁强调要充分发挥从党的代表大会到基层党组织的自上而下的监督职能,建立健全党内独立监督机构并提高权限和地位,发挥报刊舆论对党内错误的监督作用,提高党内监督机构工作人员素质和待遇旳。对党内组织监督的意义、重点、原则、方法、制度等问题做了阐述:党内组织监督的重点是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党内组织监督的原则是惩前瑟后、治病救人,党内组织监督的方法是定期召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会议,党内组织监督的制度是民主集中制、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结合制度画。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监督实践初见成效。新中国成立后,党内监督在曲折中发展。改革开放以后,深化了党内监督的全新认知。新时代党内监督实现了理论、制度和实践层面的创新画。有学者分析了加强党内监督对于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反腐倡廉、中国共产党权力正确运行、营造良好党内政治生态等方面的作用,剖析了目前党内监督在制度体制、主体客体、监督传导机制、结构效能、措
施配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削。党内监督要坚持权力制约、组织监督和民主监督三者并重,实现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强化监督责任,完善监督体系冋。具体可从制度建设、思想教育、评价机制、监督方法、激活体、关注重点、强化纪委作用等方面改进党内监督。
2.众监督
有学者概括了、刘少奇、等的众监督思想。的众监督思想包括监督主体、监督客体、监督形式和监督保障等。其启示是:要调动和保护众监督的积极性,重视发挥媒体的作用,注重提高主客体监督意识,把众监督当作解决干部作风问题的重要手段賂。新中国成立初期,刘少奇强调要在拓展众监督进程中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以克服官僚主义,密切党关系冋。
中国共产党众监督思想演变有3个维度:从历史定位看,党对众监督地位的认识实现了从初步纳入国家体系一>决定党和国家生死存亡因素一>■新时代增强党净化能力的根本性演变;从制度化看,党对众监督制度化的认识经历了从“要有一套章程”-制度更为根本一制度重在执行的规范化演变;从对监督方式的认识看,党对众监督方式的认识历经了从以众运动为主要依托—在法制框架内运行—多元互动中发力的科学化演变。P41
3.人大监督
有学者对刘少奇人大监督思想进行了研究。刘少奇阐明监督是人大的重要职能之一,提出了人大可以通过质询和视察等方式进行监督閃。实现人大对党的监督,首先要完善宪法法律制度,明确人大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21年第1期餾
对党监督的程序、内容、方式和途径,从而使人大 对党的监督实现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閃。
4.民主监督
从民主监督来看,论述了民主监督的形
党的三大作风指什么式和方法,重视创建民主监督的政治氛围。 提出了一系列民主监督思想。他认为,除党内监督、
众监督之外,社会主义监督体系还包括民主党派 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监督。习近平则提出以人民为 中心的监督理念,实现公权为民。他指出,要重点 规范和约束公权力,加大监督力度;以权力阳光运
为基础,公开监督;强化对“一把手” “关键少数”
的监督;构建制度体系,推进监督体系化发展。
有学者认为,当前我们党对民主监督的政治性
虽有充分认识,但实际工作中偏重事务性监督;民主
监督缺乏自主性和主动性;民主监督形式需拓展;民 主监督制度框架初步确立,但制度化水平较低;监督
职能没充分发挥。健全民主监督制度体系,要加强 监督的主体性建设和监督能力建设,通过监察委员
会平台发挥作用。[37]
此外,学界还对国外党派监督进行了研究。通 过对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墨西哥三大政党、欧洲政党、
越南共产党监督体系的研究,认为这些国家政党重 视从党内制度、国家立法、政治制度设计和政党管
理实践等层面加强监督体系建设,形成了较为严密
的党内监督、法律监督、行政监督、政党监督、社 会网络监督的制度机制。苏联共产党经历了早期注
重加强党内权力监督,到党内监督制度不断弱化乃 至后来形同虚设的嬉变过程。苏共党内监督机制缺
失的后果十分严重:干部任用失去了监察;领袖专断 司空见惯;个人崇拜愈演愈烈;官僚特权阶层逐步形 成御。这对于我们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执政水平的
提高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
五、关于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研究的思考及其
展望
(一)党的作风建设研究取得很大进展
1.党的作风建设研究范围越来越广
党的作风建设贯穿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 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全过程。其间党的作风建设
研究范围越来越广,不少学者对相关规律的认识不
断深化,作风建设在党建中的重要地位上升到事关
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有的学者认为党的作风建设 是党的最大优势,要坚持党的领导,为党的作风建设
提供根本保证,也有的学者提出党的作风建设是一 场持久战,是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党的
优良作风是党的人格力量的体现,众路线是党的 生命线,人民众是党的作风好不好的评判者。从
实践来看,主要是针对党和国家不同时期的任务展 开作风建设研究。在党的作风建设研究中强调领导 干部的示范作用,注重作风建设实践执行力。总之,
对党的作风建设的理论研究呈现多维度、多元化、
多层次的特征。
2. 为交叉领域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有学者从政治学角度探讨党内政治生态、党内
政治生活与党的作风建设的内在关系,还有学者从 文化学和心理学等角度研究党的作风建设。这些研
究延伸了党建研究的理论边界,拓展了党建研究的 视角,为深入研究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有
助于促进党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以及进一步的应用
研究。
3. 党的作风建设制度研究成果丰富
作风建设的根本问题是制度建设。制度问题不 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当前,党的作风
建设制度研究成果较多,学者们对巡视制度和监督 制度展开了深入探讨,力求从源头防控、监督管理、
执纪问责、考核评议、教育培训、制度执行等方面, 构建制衡有度、闭合关联、科学有效的制度体系,
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阴。
(二)研究工作存在的不足
1. 研究内容以干部作风建设居多
从综述可以看出,关于党的作风建设主体的硏
究主要聚焦在“干部作风建设”和“领导干部作风 建设”上,数量接近总体研究的一半,远超过对作 风建设其他主体的研究。现有研究缺乏对普通党员
作风建设的关注,也较为忽视人民监督有效形式的
研究。
2. 研究方法较单一,定量研究相对较少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CHENGDU
党的建设研究
目前国内学者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定性分析多于定量分析,实证研究较少,导致党的作风建设理论和规律的研究成果较少。又由于有的学者缺乏对研究对象本质的分析,缺少大量的调研和一手材料,导致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有的研究成果缺乏现实针对性。
中国共产党是建党近百年的党,有大量的文献材料,如各种文献选编、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著作、各种报刊、书刊,但现实是大量文本分析研究呈现不足,历史演进和经验规律总结不够。
3.原因分析趋于表面化,泛泛而谈的居多
关于党的作风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现有研究泛泛而谈的居多,一般归纳为理想信念缺失、制度不健全、脱离众、权力观念不当、政治生态恶化、形式主义存在等因素,对原因背后的深层次决定因素较少论及,原因之间的逻辑关系也较少深入研究。
4.研究视角较单一,缺乏系统性整体性
党的作风建设的系统性决定了构建良好的党风必须从系统整体的角度出发。目前的研究一般就作风建设而谈作风建设,从作风建设系统与党建系统的联动关系中探究作风建设规律的文章较少;运用系统思维,探索党的作风建设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的结构性关系和系统性平衡的文章较少;梳理党的作风建设规律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的支持与制约关系的文章较少;以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为目的,探寻党的作风建设与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必然联系的文章较少。
(三)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研究的展望
1.重视对普通党员作风建设的研究
学术界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研究多侧重干部作风建设。干部是国家公务员队伍主要成员,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者和建设者,其作风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着世界和中国人民对党和政府的认知,
但过分侧重干部作风建设会忽视普通党员的作风建设对党的作风建设的影响力。研究党的作风建设不仅要重视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还要重视普通党员在党的作风建设中的作用。
2.党的作风建设研究方法应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党的作风建设的研究不仅要注重现象描述和学理论述,还要注重调查研究;要充分利用建党近百年的大量文献数据,用文献分析法探究党的作风建设的历史演变、规律和经验启示,用定量分析来弥补理论研究的不足。
3.系统分析党的作风建设存在问题的多重原因
党的作风建设的系统性决定了对党的作风建设的研究应从系统的角度出发,从党的作风建设的外部环境、党的作风建设系统与党建系统的联动关系展开研究,揭示出党的作风建设的本质规律。当前,学者们对党的作风建设的原因分析比较泛化,缺乏深层次的要素挖掘,也缺少系统整体的研究,使相关对策的可行性大打折扣,故要从深层次挖掘党的作风建设存在问题的多重原因。
参考文献:
[1]王永浩.党的作风建设的历史回眸与历史经验[J].广西社会科学,2011(07).
[2]齐卫平•改革开放40年党的作风建设发展述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8(05).
⑶齐卫平.作风塑党:改革开放以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实践历程[J]•党的文献,2018(06).
[4]林学启•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众制度创新的基本经验[J].理论学刊,2013(06).
⑸石火学.论新时期密切联系众[J].求实, 2014(02).
[6]刘辉•努力提高党密切联系众的制度化水平[J].中州学刊,2015(04).
⑺张书林.党密切联系众动力机制的建构模型[J].学习与实践,2016(06).
[8]仇文利•列宁批评与自我批评常态化制度化理路探析[J].人民论坛,2015(26).
[9]柳建辉.关于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思想贡献[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6(02).
[10]郝爱红,王玉宝.延安整风时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举措[J].人民论坛,2016(05).
[11]欧黎明.论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思想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21年第1期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