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下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尤其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带的快速崛起,对于水资源的需求也在逐年攀升。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的经济装备区,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经济区之一,同时也是全国的一个重要的水资源调剂区。作为一个人口、经济、发展都相对密集的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要不断优化、完善其水资源管理的体系,以应对日益紧张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在推进绿发展、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均衡分配与保护。
一、 长江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现状
长江三角洲由上海、江苏和浙江三个省份组成,总面积约为12.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超过1.6亿人,是我国人口、工业、农业、城镇化程度都相对较高的区域之一。该地区水资源也相对丰富,但由于水系统和水体面积较小、水体污染较为严重、水资源利用率和供水量仍需提高、水与土地融合度不高等问题,导致水资源的调控、保护和利用面临许多挑战。
(一)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科技、信息、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都在高速发展,对于水资源的需求也逐年攀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人口的增长使得每年仅上海市就需要多出5000万立方米的水量供应,已超过目前上海的水资源供给量,安全性大打折扣。
(二)水环境常态化污染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相对较高,相关企业和居民生活、生产等活动对土地和水资源进行了大量的开发和利用,同时人类活动对水源体系造成的污染问题也严峻。长江上游重污染化工、冶金、煤炭等企业,以及下游砂石厂、垃圾处理、淤泥排放等工业和城市污染,都增加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水环境的压力,使得长江流域蓝绿水源保护正面临巨大的压力。
(三)缺乏高质量水资源调度
由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水系统互相沟通不畅,各个省市对于水资源分配和调度的协调不足,同时水资源利用率较低,导致旱水、涝水和供水不足等问题一直影响地区经济和民生。
(四)不断改进优化水利建设
在绿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水资源管理及保护工作不断加强,不断提高长江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管理体系的完善度,使得地区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步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二、长江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管理现状和主要问题
(一) 水资源面临种诸如水体污染、水量变化、生态补偿、水安全、灾害防治等多种问题,政府部门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水资源供应和管理进行科学、合理、高效的管理和分配。
(二)各级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工作,发挥水利部门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加强与环保、农业、城建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以实现水资源管理更加细化、专业化和人性化的目标。
(三)一方面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修复,多元化水源,步入山林、湿地、荒漠、海洋等多个领域,探索多元化的水源保护和补偿理论体系;另一方面全面推进水资源的节约使用,加强供水保障能力。
(四)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追求水环境改善的同时,重视水资源管理和用水效率方面的成效,加强水资源与国家水能源、环保产业等中长期发展的规划,使水资源和生态系统协调健康发展。
三、 长江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管理的发展建议
(一)加强水资源基础科学研究
水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各环节均涉及水动力学、流域水文、地下水与地表水及污染物迁移转化等基础科学领域,因此,加强长江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科学研究,提高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有十分关键的意义。政府能够在此领域提高投入是十分必要的。
(二)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
政府应加大对水质、气象、入境流量、水位、水生态、水量等测量监测的投资,建立健全长江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的管理体系。监测定期报送分析结果,及时发布水资源管理通知,保障公众利益,形成科技支撑、政策支持、法规保障、舆论监督、公众参与的长效管理机制。                                                                                                                             
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三) 搭建流域协调机制平台
长江三角洲区横跨江苏、上海和浙江三省,流域内地理环境和资源禀赋多样化,需要建立流域协调机制平台,统一管理流域内水资源,实现同频共振、协调发展。同时该平台将成为建设长江三角洲地区生态经济尤其是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绿复合型产业高效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