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河湖生态保护治理实施方案
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方案,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水资
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610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28%和39.6%。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持续向北方受水区调水,1.2亿人直接受益。
连续实施珠江枯水期水量调度,确保中国澳门等珠三角地区供水安全。引黄入冀补淀、牛栏江滇池补水等工程建成并发挥效益,滇中引水、
引江济淮、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等工程开工建设,水资源配置格局
不断完善,供水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持续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
与节水改造,建成湟水北干、四川武引灌区二期等大型灌区,新增恢
复改善灌溉面积2亿多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65,为
夺取农业连年丰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工作原则
坚持人民至上、造福人民。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解决民众最关心
最直接最现实的供水、防洪、生态环境等问题,提升水安全公共服务
均等化水平,不断增强人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节水优先、以水定需。把节水作为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
的根本性举措,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量水而行,规范和约束用水行为,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
坚持风险防控、确保安全。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从注
重事后处置向风险防控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降低安全风险转变。
建立健全水安全风险防控机制,提高防范化解水安全风险的能力。
坚持统筹兼顾、综合施策。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
统治理,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地表地下、城市乡村,以流域为单元
开展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提升水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统筹利用价格等政策工具,充分发挥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科学依法治水
管水护水,完善水治理体制,发挥水利科技支撑作用,增强水利发展
动力和活力。
二、“十三五”成就
“十三五”以来,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水利改革发展取得重大突破,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圆满完成,水利投资达3.58万亿元,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
工程已累计开工149项,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
1.治水管水思路发生深刻转变。坚持节水优先,从观念、意识、
措施等各方面把节水放在优先位置,落实以水而定、量水而行,促进人口经济与水资源水环境相均衡。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坚持两手发力,积极推进水权和水资源税改革、水价和投融资机制等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
2.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持续提升。长江、黄河、淮河等大江大河治理深入推进,淮河出山店、西江大藤峡、泾河东庄等一批控制性枢纽加快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等薄弱环节建设不断加强,重点河段和区域防洪减灾能力明显提升。强化洪水监测预报预警,精细组织调度使用,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水旱灾害防御作用,科学抗御长江、淮河、松花江、太湖流域等多次大洪水、特大洪水,成功处置多次堰塞湖险情,有效应对多次大范围干旱,洪涝和干旱灾害年均损失率分别降低到0.28%、0.05%,有力保障了人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
3.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方案。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610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
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28%和39.6%。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
持续向北方受水区调水,1.2亿人直接受益,连续实施珠江枯水期水量调
度,确保中国澳门等珠三角地区供水安全。引黄入冀补淀、牛栏江滇
池补水等工程建成并发挥效益,滇中引水、引江济淮、珠江三角洲水
资源配置等工程开工建设,水资源配置格局不断完善,供水保障能力
进一步提升。持续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成湟水北干、四川武引灌区二期等大型灌区,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2亿多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65,为夺取农业连年丰收、保障国
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4.水生态环境状况持续改善。持续开展长江上中游、黄河上中游、东北黑土区、西南石漠化等重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新增水土流失综
合治理面积30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双下降”。强化水资
源调度,实现黄河干流连续21年不断流。开展京津冀“六河五湖”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永定河北京段时隔25年实现全线通水,持续推
进塔里木河、黑河、石羊河等生态脆弱河流保护修复。采取“一减一增”综合措施,系统推进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部分地区地
下水水位止跌回升。实施小水电增效扩容改造,推进小水电清理整改。修复减脱水河道9万多公里。
5.水利扶贫攻坚和水库移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解决了1710万建档立卡_饮水安全问题,巩固提升2.7亿农
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加快完善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水利基础设施,治理江河1.71万公里,新增堤防6300多公里,新增恢复改善贫困地
区灌溉面积8029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35万平方公里,开展农
村水电扶贫工程建设,新增、改善贫困地区装机约71.9万千瓦。水库
移民搬迁安置和后期扶持工作稳步推进,有力保障了水利
工程建设和移民脱贫致富。
6.水利改革管理工作不断加强。河湖长制全面建立,百万河长湖
长上岗履职。清理整治河湖“四乱”问题16.4万个,河湖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大江大河采砂秩序稳定向好。完成52条跨省江河水量分配。
制定282条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目标,暂停黄河流域水资源超载地
区新增取水许可。积极探索水权水市场改革,推进水资源费改税试点
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深化水利“放管服”改革。水利投融资机制改革
取得积极进展,水利利用金融贷款、社会资本的方式不断创新,投融
资规模再创新高,结构更趋合理。水法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长江保
护法颁布实施,水行政执法效能不断提升。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得到
加强,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十三五”时期是治水思路发生深刻转变、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
重大进展、水利改革管理工作得到明显加强、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
增强、水利综合效益最显著、人民众获得感最强烈的五年。
三、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
坚持节水优先,从观念、意识、措施等各方面把节水摆在优先位置,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刚性约束,按照“严管控、抓重点、建机制”的思路,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方案,推动水资源利用方式进一步向节约
集约转变,加快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一)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
健全水资源刚性约束指标体系。以维系河流湖泊等水生态系统的
结构和功能所需基本生态用水为前提,明确重要河流主要控制断面的
基本生态流量(水量)。加快推进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地下水管控指
标确定等工作,确定区域地表水分水指标、地下水可开采量和水位控
制指标、非常规水源利用最小控制量,严控水资源开发利用规模,明
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晰区域用水权益,保护水生态环境。以管控指标为约束,以水资源承
载能力为依据,合理规划产业结构布局和用水规模,引导各行业合理
控制用水量。坚持生态优先,大稳定、小调整,优化细化《黄河可供
水量分配方案》。